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紀念文集 8、追憶恒公阿阇梨上師與心密些許事

  8、追憶恒公阿阇梨上師與心密些許事

  張玄祥

  一、契子

  數日前9月26日大陸上海陳老師(上海音樂學院退休)來電,言及我們的師叔─也同是我的心中心法灌頂法傳法師恒公阿阇梨導師,最近期間其舍利子要進塔安厝,問我要不要前去上海一趟。我回答說,今年已不想再出國了,連美國弘法、印度朝聖都不想動了。她說 恒公是您的傳法師父耶!跟元音老師父不一樣,您在他圓寂百日時沒前來,現在他的舍利子要進塔,怎麼可以再不來?我還是說:今年不想動了!我知道她很想借機會再敘敘舊,到底已是七十幾歲的人,能談得來的師兄弟已不多。她聽後是有點失望,但憑我們的交情,她是可以理解與原諒的。

  當今(2007)年叁月五日接到陳老師的電話說,師叔恒公阿阇梨導師已于淩晨入涅槃,但何日要舉辦告別式尚未知,待問徐大哥(上師之公子)後再通知我。後來消息指出于叁月十七日要舉辦告別式,我即辦理簽證,如期前往上海參加 恩師的告別式。告別式之前,徐大哥曾征詢我,要我代表海外弟子講講話。我回答徐大哥說,大家都不認識我,我看就免了吧!後來徐大哥就沒有安排節目,但臨場我心卻有點沖動,想要唱個梵文的法身緣起偈,表達恩師的緣起緣滅。難爲了徐大哥臨時交代司儀,插入一個節目,但司儀告訴我因時間已不夠,僅能用兩分鍾,我說我不會超過兩分鍾。我唱了兩遍的法身緣起偈,以緣生緣滅來紀念恩師的示現。當然每當于佛前唱此偈語時,都會莫名地流淚,此時此刻更是不能自己。隔日荼毘後的舍利子,與大衆等恭送至蘇州靈岩山寺安厝,行前我已請求徐大哥,我會全程參加完儀式才回去,他也允諾安排了車位,讓我與陳老師一同前往蘇州,走完全部的儀式。

  二、初期弘法與大衆結緣情形

  後學一九七七年在 恩師覺大禅師引禮下皈依叁寶,之後兩年受五戒、菩薩戒,隨即開始弘法利生的工作,時間過得飛快,至今算來已將滿叁十年矣!初期以打坐、禅修、講解公案爲主,也以經典中與修心有關的經文爲輔,以各種法門來接引後學有緣者,前後有十處左右的學校、道場與機關團體,時間不一。接引方式以禅、淨爲主,曾涉及各種法門,依大衆根基而變化。此期間較爲大家所熟悉的單位有「中華佛教居士會」、「慧炬佛學社」、「大乘精舍」、「陽明精舍」等。當時居士會的負責人是李骞會長(時任國大代表)、慧炬社是鄭振煌老師,大乘精舍是樂崇輝老師、陽明精舍是何正順居士。何居士學禅後,九六年也追隨元音老上師學心中心法,現在也在臺北市北投區弘揚心中心法。

  在一九八七年居士會打坐班結束後,移轉到大乘精舍指導打坐班,曆經有七年之久,接引人士雖多,較有連絡的是後來一出家、一以居士身追隨美國萬佛城住持化上人的恒霖比丘尼師與劉鍾穗居士。萬佛城有個規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傳統,此兩位一僧一俗女衆卻能受上人之厚愛,獨住一房、不用勞動,專心辦道之禮遇。恒霖師早已入滅,而劉居士卻創建了美國「悉昙信息網」,專門指導密咒教學,業務已擴及到大陸地區。

  在大乘精舍上課期間,每個月借度法師(白馬精舍)的 淨緣講堂舉辦禅一,曆經五、六年之久。同學鑒于每次舉辦禅修很不方便,于一九九四年要籌備成立法爾禅修中心,後學不置可否,有道場是個責任,沒有反落得輕松。既然同學要成立道場,也就隨緣于臺北縣叁重市湯城商業區內,成立「法爾禅修中心」。在此期間已印有上課講義,如法爾禅修講義─基礎篇、參證篇與公案禅機篇。

  叁、與心密的初結法緣

  旅居美加州萬佛城修行的劉鍾穗居士于化上人圓寂後不久,于一九九五年間有因緣親近元音老上師達叁個月之久,隔年引介後學晉見 元音老上師,她意思想讓後學見識見識心中心法密法,決定拜訪 元音老上師後,劉居士先回臺會合,再往上海谒見 老上師,我們兩人並同時受其灌頂修法。

  法法本平等,無有高低之分,我修持了叁個多月心中心法後,把當時的腰傷治好了,也認識了心中心法的威力,在末法時期衆生之道德水准低落,諸佛菩薩埋隱後,靠自力以六印一咒突破身體的束縛,這樣才能有所成就。當然嚴格說,佛菩薩具在,只是衆生無明,無覺不受教。鑒于此法在身體契機上有獨到之處,所以想請老上師莅臺傳法,因故未能如願,只得請求空中遙灌,于法爾禅修中心裏,由後學代勞 老上師點灌甘露水,曆經兩次遙灌者約百八十位。

   但也因此發覺同學修心有退轉,之前修禅時都能觀照自心,控製自己行爲習氣,達到修心之好處。奈改修習心中心法後,同學祇記得每天修一座,持咒坐滿兩小時,而于日常生活中觀心法門因而疏落,導致本來境界稍高者有所退失之象,所以心中心法似不適合有境界者修,只能用來作法利衆。

  惟廿年來禅修時身體都會有變化,變化大小是境界的指數,後學已體知氣脈與密教的脈輪之說,也深深體會修行中身體沒有巨大變化,那是不用談到修什麼心地的。待接觸心中心法後,更知悉各印對于經絡、脈絡的走向,有特殊的好處,經驗累積,使後學能給于禅修者或學心中心法者,在氣機化解上可以盡一份心力,給于事實上的指導。

  四、認識心密其它弟子

  一九九五年拜谒 老上師時,適逢過年期間,除夕夜 老上師被信徒接走,我們只得留下來與 上師侍者包師兄與常來照顧 老上師的陳老師一起守歲。幾日相處大家漸漸熟稔,陳老師因身體一直不是很好,經後學指導她如何用些功法來克服身體毛病後,也因爲她覺得蠻受用的,所以更加顯得熱心接待我們。因此,此趟上海之行認識兩位與上師很親密的弟子,包師兄與陳老師。

  回來後 老上師曾信函告知杭州要建立心密道場,因此法爾禅修中心發起協助募集有數十萬人民幣共襄盛舉,當時杭州負責人爲張乃勇居士(聽雲現已出家)。後學于一九九六年十月份,再藉出席「聯合國植物藥用研討會」之機會,到上海時又去拜谒老上師一次,並要求 老上師允許在臺灣出版《略論明心見性》與《佛法修證心要》,前者早已出版,後者因散見于各雜志上,還未成冊。因此由當時法雨出版社出版,爲出版此書向老上師索取祂的自傳,此是網絡上現在所流通的自傳文章。兩書本出版後,以上架販賣方式,由各書局販售。

  老上師知道後很不以爲然,說佛書爲何要用賣的?但這是在臺灣佛教界一個特色,有名大師之出版品都是用賣的,此點 老上師大不以爲然。後來聽臺灣佛教界知名人士遊祥洲博士講,當他去拜訪老上師時, 老上師還在問遊博士此事,說認不認識臺灣張某,遊博士說當然認識(遊博士有段時間與我同是中華佛教居士會理事,他現在還是在任。)說他也曾看過我的叁本紅色講義,並說臺灣風俗習慣確實是如此, 臺面上人物所出版的佛書大多是販賣的。

  五、心密的繼續流傳問題

  之後,旅美的劉鍾穗居士辦理 老上師前往美國弘揚心中心法,但老上師回上海後,身體就一直不是很好。經此出版事件後,後學就不再去上海,陳老師一直電話裏請我再去上海一趟,我卻沒有想再去的念頭。直到二○○○年春節時,後學電 老上師處沒有人接電話,再電陳老師家,其家人也一直沒有說什麼大事,就是找不到陳老師。一星期過後,陳老師終于來電說老上師功滿圓寂了,一代佛學巨擘就這樣示滅了。

  老上師生前選擇繼承傳人,聽說有五個基本條件:(1)要有真正開悟者,(2)要道德水准高超者,(3)要文化水平高者(指高校以上畢業),(4)要能演繹禅宗公案者,(5)要能講經說法者。據後學了解要完全符合 老上師這五個條件,也要有廿、卅年的實際修爲始能入選。雖然很多人似有意爭取此傳承位置,後來就真的找不到此傳承的人。但大陸心中心法的流傳,並不因此而中斷,據後學所知,已有十來位可以給人灌頂修法者。這種局勢有點像古代禅宗六祖一樣,不傳衣砵,但禅宗學者各處自由發展,使禅宗發揚得更偉大,代表中國禅宗的另一興盛局面。

  六、恩師 恒公阿阇梨的傳法

  老上師入滅後,陳老師還時時保持著電話連系,她也很熱心要後學認識我們的 師叔─徐恒志阿阇梨上師,也同時將我出版的書呈給師叔過目,當然師叔也有九十幾高齡,不可能再看什麼佛書,只知道後學有出版了什麼書而已。

  2003年與本中心導師本師父帶法爾18位同學,去印度菩提伽耶禅修心中心法一個月,繼後又參拜佛陀八大聖地,前後總共花了45天時間。

  朝聖回來後有點靈感,要後學將上課時所述的《楞嚴經》五十種陰魔整理出版,供學佛者禅修者參閱,不要執著修行境界而走入邪途。2004年此書終于完稿,于臺灣先出版,書名爲《楞嚴經五蘊魔相解說》,本書共有千余頁,因怕書太厚重,決以30磅聖經紙付梓,並依 老上師意思,佛書不要販賣爲原則,以結緣品供應有緣者,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出錢印的都是本中心各個老同學與有緣者,總共印了一萬本,花費了將近200萬臺幣。2005年有心意起,想要讓《楞嚴經五蘊魔相解說》一書與大陸學佛者禅修者結緣,經由陳老師連絡「上海佛學書局」,請他們幫忙出版3,000冊結緣書,也同意該局自行增印2,000本上架販賣。

  當陳老師知道後學要去上海與書局簽約時,行前即與 師叔連絡,向老人家禀報說,後學自1995年後都是在指導本中心的同學修心中心…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紀念文集 8、追憶恒公阿阇梨上師與心密些許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