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玫瑰 手有余香
——“慈慧”基金會一周年感恩晚宴致辭
『 2012年2月17日晚上』
各位來賓,大家好!參加今天的慈善晚宴,我本人來講很高興。
作爲一個身披袈裟的出家人,原本,我對參加任何晚宴或社會活動,都不太感興趣。但今天這個晚宴,關系到幫助很多可憐人,爲他們點亮人生的希望,所以不管再怎麼樣,我也願意抽時間前來參加,略盡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
相信在座的各位領導、明星、企業家、愛心人士,應該也都有這種同感。昨天我跟有些明星聊天時,他們就說,自己平時一般不出席什麼晚宴,但對于慈善晚宴,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爲通過這樣的公益組織,確實可以幫助社會、回饋社會。所以,今天的盛會,表面上看來吃吃喝喝、載歌載舞,但實際上,在它的背後,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它正蘊集著扶弱濟危的巨大力量。
我們的“慈慧”,從成立至今,算算只有340多天,按世間的說法,它還不滿1歲。本來,一個不滿1歲的孩子,根本做不了太多事情,但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在很多愛心人士的默默幫助下、在慈慧人日日夜夜的共同努力下,過去的2011年中,“慈慧”確實讓大家刮目相看,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 ,也對得起信任慈慧、支持慈慧的每個人!
布施只會越來越富
我們跟很多可憐人比起來,今生能夠衣食無憂,確實是很大的一種福報。按照佛教的觀點,它並不是無因無緣的,而是源于前世布施利他的果報。
大家也許知道,在古印度,有個特別了不起的富翁,他的名字叫善施,不過人們更喜歡叫他“給孤獨長者”。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爲他生性慈悲、樂善好施,一生中七次散盡家財,統統布施給孤獨的人,故被冠以“給孤獨”的美名。後來,他爲了給釋迦牟尼佛建造精舍,甚至用金磚鋪地購買園林。他一輩子越布施錢越多,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成爲了當時的“首富”。
無獨有偶,在中國古代,也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春秋末年的範蠡。他助越王勾踐複國之後,辭去一切官職,劃著小船去太湖經商了。他做生意非常有頭腦,不到幾年光景,就積累了億萬家財,富可敵國。在他的一生中,也曾叁次散盡家財接濟百姓。但散財之後不到幾年,又能再次積累起萬貫家財。他死後被人譽爲“陶朱公”,也就是現在大家經常拜的“財神”。
再看看現在,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是誰呢?衆所周知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 。他不但是全球首富,還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家。他每年投入慈善事業的是幾十個億,前幾年他還宣布:死後財産不留給後代,全部都捐贈給慈善機構。
然後範圍再縮小一點,我們亞洲,現在的首富是李嘉誠。他也同樣樂善不止,經常拿出大筆的錢來救助貧困、捐助教育等,並將自己叁分之一的家産捐贈給慈善事業。
通過以上這些例子足以看出,佛陀說“發財的因不是別的,而是布施”,這句話確實真實不虛。當然,布施後能發財,也只是眼前的果報,至于來世的善報,肯定還遠遠不止這些。
“慈慧”所具備的素質
今天的這場慈善晚宴,實際上並不單單跟錢有關。“慈慧”的真正理念是日行一善,哪怕一天做一件善事,或者沒有錢的話,給別人一個微笑,對別人說一句愛語,這也會給我們的世界增添一分溫暖。
過去一年裏“慈慧”做了什麼,我在這裏就不講了,大家只要通過網站、微博或其他方式,便可以一目了然。至于“慈慧”以後的發展,希望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善心人士,都能經常予以支持和監督,並提出各方面的意見。對于不同的聲音,無論是批評還是贊歎、反對還是支持,我們都願意虛心聽取,以此作爲今後前進的動力和借鑒。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到了一定時間,你們會離開這個世間,我也會離開這個世間。但我唯一的希望是,“慈慧”這個公益組織,能夠長久地留存人間,源源不斷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慈慧”資助一些西部貧困大學生,我去了他們很多人的家,去了以後,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當時的心情。那些沒有錢讀書的孩子,對于家庭的貧困、對于內心的各種痛苦、對于捐助人的感恩,全部只能用眼淚來表示。看到這種情景,確實讓人的悲心油然而生。當然,也許他們從來不知道你是誰,以前不知道,以後也不會知道,但是通過你們的愛心資助,的的確確讓對方受益了。
中國當前的慈善事業,在發展中雖然一波叁折,經常面臨各方面的質疑,很多人也有一些誤解和不信任,但關于“慈慧”基金會,我在不同場合中一再說過,剛才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講過,絕對不會濫用任何善款,更不會有貪汙、浪費的現象發生,這一點我有信心!當然,有些事光是口頭上保證是沒用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們也會慢慢用行動來證明這一點,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對未來的期望
我們做慈善,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所以,希望每個慈慧人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在此過程中,要想把它永遠地做下去,肯定離不開各界愛心人士的長期支持與關注。
同時,“慈慧”也並非只是小範圍內的社會互動,以後如果因緣具足,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該不斷完善,以積聚更多的愛心力量,竭盡所能去幫助更多的老弱病殘,關懷更多的弱勢群體。
當然,我們這樣做,並不是在作秀,或者搞一點表面形式,而是真心渴望能踏踏實實做點實事,從而減少這個世間的痛苦,激發更多人潛藏的愛心。
孟子曾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實,生命就像是空谷回聲,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割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只要你付出了,就必定會有收獲,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最後,我代表所有的慈慧人,也代表所有的受助人,向大家道一聲: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