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衆:就是有一種一直以來你會把他,以爲你是一個幸福的人,你找到了你的目標,可是當有一天不像你想像中的那個樣子,然後你信心會慢慢的一點一點沒有掉,包括所有的東西,當徹底無遺的表露在你面前的時候,那時候你會不知道該往哪裏去。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是選擇離開呢?還是怎麼辦?
師父:如果說言、行這些跟佛的這個是違背的,跟善知識的相是違背的,又沒有別的善知識給你保證他是一位大成就者,你不能對他起邪念,沒有誰能證明他,只不過是你自己跟他的一個緣,你把他當善知識了,但是最後表現出的言行,都表現出了違背于佛教,違背于善知識的行爲的,還是應該遠離。
但是在遠離的過程中,你還是應該對他有清淨想,你還是要恭敬心,遠離他你只是覺得我消化不掉,我消受不了這些,我還是有煩惱的人,或許他這是一種示現,所以你對他不能夠有輕慢,有那個心不行。有恭敬心,有清淨心,但是,保持遠離,然後找具相的善知識,這還是非常好的。
所以,在《普賢行願品》當中,這個行願品是《華嚴經》的精髓,在這裏面就講到,怎麼樣能夠具足種種的這些功德,這個經的功德,要像普賢菩薩這樣子去學,要具足他的這種高的智慧和功德的行爲。但是這裏面說了,怎麼樣才能像普賢菩薩這樣呢?那又說了,你要親近善知識啊。阿彌陀佛就是指善知識啊,你如果親近善知識了,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往生了極樂世界了,普賢菩薩的這些行爲都能夠得到圓滿,才能夠真正的圓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