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叁課(九)憶念父母恩德而孝養父母
作爲佛弟子,我們天天都在講解菩提心的重要性。但菩提心不僅僅是一種爲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的心念,更要在行爲當中,從孝養自己親生父母開始做起。
當今時代,由于很多原因,孝養父母的傳統已經淡化,導致很多“空巢”老人在孤苦無依中度過寂寞的晚年。很多人都說,兒女由于工作太忙的緣故,沒有時間看望父母。如果這些言辭來自父母的口中,這很正常。常言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無論兒女對父母做了什麼,父母永遠不會說兒女對他多麼不好,在父母的心中,永遠都會記得兒女的好。即便兒女不能常常看望父母,父母也會很自然地爲兒女尋找各種理由,說他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所以沒有時間。但作爲兒女,我們可不能爲自己找那麼多的借口。
想想,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當時也需要生活,需要從事自己的事業,但是當時父母並沒有以工作太忙、事業應酬太多爲理由,把我們一個人丟在家裏,不管不顧地去外面應酬。如果父母對我們也像如今我們對父母一樣不上心的話,恐怕現前就沒有年輕人了,因爲早就餓死、凍死、病死了。以前我在高原地方見過一些沒有鼻子、沒有耳朵的小孩,詢問之下才知道,由于高原地方環境條件惡劣,有時候父母出門在外,黃鼠狼乘機跑進帳篷,吃掉了還不能動彈的孩子的耳朵、鼻子。扪心自問,如果父母像我們一樣,以自己的事業爲借口,不管我們,能有現在身體健全的我們嗎?
細致想想,父母是如何對待我們的?我們病了,父母會陪在我們身邊,帶我們去醫院,給我們端水拿藥,直到我們康複;清晨我們還在夢鄉,父母早已起來,爲我們准備好營養豐富的早餐,讓我們精神飽滿地迎接新的一天;天氣冷了,父母會爲我們早早備下過冬的棉服,讓我們在溫暖中度過寒冬;當我們在生活、事業中遇到難關,父母會憂心如焚,想方設法爲我們排憂解難;甚至在我們已經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父母還放棄輕松、自由的晚年生活,不辭辛勞,爲我們帶孩子……父母從來沒有借口自己太忙而推辭我們的請求,即便自己有再大的困難,也會默默承擔,有求必應。
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作爲子女,絕不能再以忙爲借口,忽略我們的父母,忽略父母的情感,而應該多抽些時間陪陪父母,關心父母。這既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斷除自己懶惰心行、生起菩提心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