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悲心的回應

  悲心的回應

  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去持續悲心的力量,在面對叁種境界——你歡喜的境界,你不歡喜的境界,你既不歡喜也不是不討厭,就是空白的境界,一般我們都是怎麼回應呢?對于我們歡喜的人事物生起貪欲的心,這是第一個毒;對于我們不歡喜的境界升起厭惡、瞋恚的心,這是第二個毒;對于既不喜歡也不討厭的境界就沒感覺?這就做愚癡。愚癡主要是心不清明。

  我們在生活中都在處理這叁種情況。即使現在還沒有辦法運用圓滿的智慧去回應的時候,我們要先練習用慈悲去回應這些境界。

  當你生起了貪心的時候,或者看到別人正在瞋恚的時候,不要忘記用慈悲去回應他,試著用慈悲去回應一個正在煩惱的人,用慈悲去回應一個正在煩惱的情緒。

  例如,你現在已經生起瞋恚的情緒了,沒有辦法立刻把它壓住,不是嗎?實際上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壓住,這樣很容易內傷。

  當下應該要去練習自他交換的修持:但願所有衆生嗔恨的煩惱,都在我現在正在嗔恨的當下,由我來承擔;但願無有嗔恨的慈悲,能在所有衆生的心中生起。

  就像這樣地去發願,即使當下還有嗔恨的情緒,但是你已經在修持菩薩道了!

✿ 继续阅读 ▪ 塞車的禅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