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除邪淫的教誨
嗡嘛呢呗咪吽!
無友獨自老衲鄧燈我,聖山頂峰白岩虛空處,
立誓盡此一生勤修時,雖然自己沒有諸功德,
聚集數百具敬信徒衆,爲傳講須守根本叁戒,
故特宣說斷非梵行法。
納摩咕噜貝①!
勝過十方諸佛本尊衆,恭敬頂禮釋王金剛持!
勝過稀有叁寶本尊衆,恭敬頂禮具恩諸上師!
度母妙音益西措加聚,一切智慧空行我頂禮!
爲了周遍虛空諸衆生,非梵行罪障得清淨故,
我等永住梵行立誓言,凡諸六道衆生皆父母,
尤其一切女身亦曾爲,真實生身母及空行母,
皆具無量不可思議恩。
故從往昔無量劫以來,展轉六道無一不爲母,
除了無愧無慚傍生外,誰又何曾與母行邪淫。
即便能換萬兩黃金寶,怎能生起邪念微塵許。
不可誹謗殊勝方便道,能證無比大乘甚深義。
解脫道之如何解脫法,即便事業手印密法道,
引諸具緣者入大樂地。
雖有叁處化身空行母,然于衆生福薄難遇見。
縱遇不爲喜樂魔所誘,惟獨蓮花佛之繼承者,
他人現證叁勝慧灌難。
是故須當傾聽衆弟子,善守清淨戒律極關要。
當今失壞清淨戒律中,多被玩樂戲耍魔所惑,
亦爲遭受邪魔誘惑兆。
弘揚正法利他佛菩薩,追求貪圖自欲福薄人。
即使無量劫墮叁惡道,爲之不愧反而生癡喜,
時而心動身心難調伏,彼乃邪魔所加持之兆。
輪回視爲冤家生出離,四種返心法②要當抉擇,
修持無虛定力最關要。
劫化芝麻作須彌,彼時非梵行作夠,
現今如夢暫時樂,不作善根如瘋子。
當爲利他修苦行,即使占有一切女,
欲望增勝如烈火,欲心不足大增長。
不知知足經③雲:
“貪戀種種妙欲樂,如飲鹽水無滿足”
舍棄貪欲莫破戒,輪回痛苦因貪生。
執著貪心所所成環,由貪邪魔鐵鈎釣,
以諸能所鐵鏈鎖,引入鐵刺林糞池,
永置無邊苦海中,此等誘惑豈能貪!
恒受輪回苦種子,四大構成身精華,
明點舍棄僅一克,九兩金藥亦難複。
損壞五根八識故,須學守持清淨戒。
四大始成輪回因,終成敵人壞一切。
養育自身爲女身,行者失壞一瞬間,
其設障礙無可比,何人依止女身樂,
同依飲血之魔女。
諸惡根本戰亂因,損害因乃痛苦根,
恐懼不甯擾人心,寒熱饑渴愚蠢者,
同依惡道佛所言,不可失壞支戒律。
非爲成熟密行者,女作伴無芝麻德。
正對坐與坐其座,即爲失壞大戒支。
不可媚笑示淫語,若爲失壞中戒支。
觸其身服跨其身,即爲失壞大戒支。
失戒如同破底桶,永不得上師加持。
失戒如同落深河,無法阻彼往下墮。
失戒如同斷弦弓,無從中脈升靈識。
失戒如同日月沒,中脈彌漫著黑暗。
失戒如同水滅火,因短阿滅無暖樂。
失戒如同如意樹,不增功德竭菩提。
失戒如同化毒蛇,衆不順眼遭是非。
失戒如同酒糟渣,已失悲心加持力。
失戒如同遭霜凍,天龍非人作詛咒。
若失戒律損叁門,煩惱紛飛魔得逞。
若失戒律重障遮,永不證寂勝觀義。
若失戒律身受染,必投不淨痛苦身。
佛言罵人如狗者,受報五百狗之身。
責罵他人破戒者,受報五百失戒身。
即使一次非梵行,受報五百餓鬼身。
于女色生一貪念,受報五百蝴蝶身。
僅生刹那一貪念,受報五百食穢蛆。
不虛《方廣經》有雲:
“貪欲如舔塗蜜刃,亦如毒蛇及火炕”
具此斷諸功德故,佛言當斷女色等。
《安住正念》等經禁,貪欲具有衆罪過,
即如象無鐵鏈系,當依解脫道竅訣,
勤修定慧必解脫。
如何《解脫(叁摩地王)經》所雲:
“靜慮乃是觀修境,遠離世間諸貪欲,
精進惟依禅修者,即爲越過邪魔域,
登上一切諸佛地。”
亦如《中觀藏論》雲:
“顛倒行心如醉象,于對境之堅固柱,
正念作索緊緊縛,漸以智慧鈎調服。
傾聽具慧衆弟子,善守淨戒諸功德,
智慧無法作稱量:
清靜戒如如意樹,戒之根本佛所言。
清靜戒如水晶桶,盛滿上師加持露。
清靜戒如瓶中燈,中脈遍照智慧光。
清靜戒如摩尼寶,一切悉地自然成。
清靜戒如強力弓,心箭中的得自如。
清靜戒如解脫舟,具六度等圓滿德。
清靜戒如優昙花,常有仙女來散花。
清靜戒如蓮花園,如雲聚集空行母。
又雲:
如此解脫法教誨,宣講叁種戒律時,
因衆弟子請勸故,位于白岩虛空頂,
由老衲我名降魔,撰著願以此功德,
一切衆生皆遠離,非梵行之諸罪障,
現證叁灌頂密義,成熟大樂勝智慧。
注釋:
①“納摩咕噜貝”,此句意爲頂禮上師。
②“四種返心法”,即指四種反心向道法: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
③“不知知足經”,此處指《大方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