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身成就者白瑪鄧燈尊者傳記及道歌
第四章 依觀音授記作“幡經輪”化導衆生
一次,尊者于似夢似覺受中,一刹那就來到了邬金大密遊戲空行刹土。見到一位身著骷髅六嚴 [1],右手持彎刀,左手持注滿鮮血托巴 [2]的壇城主,他由不可思議的身著飲血勇士裝的衆持明,以及衣著同壇主的衆瑜珈母等眷屬圍繞著,他們悉皆唱著“吽”字歌,面露微笑而言道:“大勇士您的到來十分殊勝。”
壇城主隨即用彎刀及鮮血托巴爲尊者灌項,並賜予了幾部經函。聖衆悉皆同聲說道:“願佛子您精通一切法理,願有一天開啓密意法界而引導無量衆生”。從似夢似覺受中醒來的一刹那,顯現明空離言喜樂之覺受。
在一段時間裏,尊者于覺受或夢境中,對整個地區,特別是本地區將會出現的種種善惡苦樂,在沒有發生前均可了知于心。因在事發前,曾同自己很熟悉的人說起過,這樣就一傳十、十傳百,慢慢的大家都聽說了。皆說:“紮西敦珠(尊者)有神通”。就這樣引起了轟動。
到了十叁歲,尊者的善事和法行自然增長,智慧和能力亦不斷增上,密意無礙顯現。尊者即能非常清楚地了知所作的福善和非福善之業,特別是往昔于法壇吉祥桑耶寺,蓮師衆眷屬王臣集聚之境亦能清晰的憶起。並且不忘大邬金 [3]的許多深廣教誨。
尊者還明確憶見往昔曾轉世爲天竺的幾位大成就者,還于蓮師座下曾爲大成就者拉四丹增(藏王赤松德贊的兒子天子永持誓言),開取伏藏法門者邬金桑結林巴(正覺洲)、百尊之主納措讓珠(一切自解脫)等等,而且僅轉爲聖者之身。以上所述,爲尊者從父親亡後至作乞丐行間的經曆。
尊者伯父是大譯師華吉益喜(吉祥智慧)的化身,是大持明度脫衆生光明金剛,亦名根桑德覺(普賢降魔)。尊者十五歲時,于其處得到灌頂、傳承。他將自己的伏藏法《怙主度母心髓》法門的一切灌頂和傳承傳給了尊者,還聊了不少話,賜給了諸多教誨。
根桑德覺(普賢降魔)又言:在我的伏藏法中,有這樣一句話:“雅域生者名降魔,若遇彼具七功德。”那指的定是你。從此以後,尊者智能即極爲超凡敏銳,對自宗諸法行及一切修誦儀軌、背誦、奏樂、設製等,比其他任何同齡者都要精通和優秀。諸智者贊歎不已。
那時候,新龍地區的人們都很愚昧,法理宣講、壇城製作規範、唐卡藝術、書法等的傳承上師則寥若晨星。尊者于現前或夢中,親見大悲觀音、怙主度母等,皆化爲吉祥童子和童女顯現親自教導,從而習練掌握了唐卡畫、真言石刻,及從未見過的天竺文字蘭紮文和吾爾多文,還掌握了木工、鐵匠等技能。密主瑪哈嘎拉和當欽護法神,也曾多次化現爲小僧人,爲尊者作了很巧妙的助緣。
有一次,尊者與喇嘛索南次程衆師徒一起作法事時,作了從未學過的《叁身修誦儀軌》等的手印和演奏等,甚爲奇妙。有幾位愚蠢的夥伴心存妒忌地說:“誰會相信如此古怪者。”另幾位具淨現者 [4]則說:“您定是發現了宿世修行余業啊!”並因此而對尊者信心倍增。
尊者到了十八歲時,于夢境與覺受合一中明見,地獄衆生皆受無量的苦厄。他們所受的痛苦如下:整個刹土極爲恐怖,響起“殺殺、砍砍、吽吽,呸呸”的巨大響聲。死主閻羅王,其身紫黑色,面相極爲憤怒,彼前有黑白二業童,辨別審判諸衆生的善惡。對造罪者,鎖上了鐵鏈,由戴著不同面具的死主,牽到了滾滾鐵水和炀銅的地獄鍋中。
對于善者,則由衆勝導上師引向美好的白色道路上。
尊者言:我對地獄銅鍋沒有絲毫害怕,僅想到惡業深重的此等衆生是多麼的可憐!隨即猛厲地祈請上師叁寶。瞬間自前上方虛空中,顯現了寂靜而面帶微笑的、慈祥的大悲觀世音上師,我即禀白道:“上師大悲,是否有引導此等可憐惡業衆生解脫之方便?”上師回答道:“有此方便,孩兒你不離慈悲心,跟隨著我來。”
刹那間,即沿著璀璨的水晶梯,跟隨上師大悲觀音,來到了一個十分莊嚴的刹土。這裏有如意樹、甘露泉及各種各樣美麗的花園,歡快的鳥兒唱著六字真言等法歌,具足種種的功德。在刹土的中央,有一座由許多珠寶構成的具相無量宮,宮殿中的蓮華錦鍛寶座上,我的那位上師,身著莊嚴寂靜十叁服飾,威力熾燃而坐。
其左右兩邊坐著怙主綠度母和白度母,十方衆菩薩、空行母,以及竺藏諸大成就者圍繞在他身邊。尊者即祈請道:“我的大悲上師啊,請賜予我度脫衆生的方便吧!” 大悲上師便手持一個非常大的幡經輪右旋著,大悲主及衆眷屬同聲唱起了六字大明咒,並將轉了許久的經輪,放在我的頭頂上,作了加持後,賜予了我。並囑告道:“願孩兒你轉此**引導衆生。”這樣說了叁遍。
尊者即從覺受與夢境中醒來。想起了地獄衆生受苦之境,既對彼等生起了慈悲心,憶起面見大悲主聖容和莊嚴刹土,又生起了無比的喜悅之情。
第二天,尊者將如此的顯現告訴了母親。母親說:“看見大悲觀世音和清淨刹土,當然很吉祥。可這些淨與不淨的境相不要告訴任何人,五濁惡世,許多見鬼見神的事,誰又能相信呢?”尊者說:“我按聖者觀世音的授記轉幡經輪,好嗎?”母親答道:“好極了!昨晚老媽夢見,在東方的山頂升起極其光明的太陽,虛空中顯現了彩虹,當中坐著聽說是邬金蓮華生和觀世音等衆上師,皆手轉幡經輪,最後都交給了你。
從你轉的經輪上發射光芒,照遍整個地方,這是否也是個祥瑞呢?”母子倆商量好了以後,爲准備幡經輪所應有的必需品,工作了一個多月,做成了一個標准的幡經輪。
然後,尊者便前去伯父上師根桑索南(普賢福德)家,請其爲幡經輪開光。上師說道:“昨晚夢見如下等等奇妙瑞兆:在一個鮮花盛開的草原上,撐著白綢寶傘,您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宣講佛法等奇妙瑞兆。這個幡經輪定能利益衆生。”並作了開光和祈願。
上師又叫潛心修法的丹增師來幫助尊者,他與尊者從小交往很深,而且還有著親戚關系,丹增痛快地答應說:“一定來。”尊者說:“這次緣起太好了!將來我倆定能護持實修傳承法門,利益衆生,弘揚解脫之道。”
尊者二人隨後前往孜庫(地名),路上碰見兩個行人,便問道:“你倆叫什麼名字?”答道:“我名叫南卡才仁(虛空長壽),他名叫丹增(持法),昨晚我倆分別于夢中,一個夢見同時升起上百個日月,而另一個夢到悅耳的法螺聲響遍整個世間。”
牧人諾布桑珠等,迎請尊者師徒去作虔誠供養。幾位業障較輕的人夢見,數百個由珠寶構成的梯子立在空中等;有的則夢見,數萬個有情被送到寶山等。不分在家的出家的,都說:“交括(轉幡經輪的)上師到了。”並對尊者師徒生起無比的信心。
尊者師徒在上下孜庫與上下拉庫等地方,邊轉幡經輪,邊唱頌了《開顯燈》,嘎瑪巴尊者作的《六字真言贊頌文》,中陰通菩提獅子作的《觀境文》等。上師尊者仁波切,因于無量劫中修習積聚資糧和淨除業障,所以語具梵音。聽到如此美妙的道歌,當地民衆流著熱淚,由內心深處生起了堅定的信心,悉皆一心向往解脫之道。
有一次 ,尊者師徒的帳篷門口,來了兩名奸詐者,他們暗自盤算著晚上來尊者師徒處行竊,。尊者上師依無礙神通了知後,把幡經輪和所有的東西都放在門外,對他們說:“你倆想要就拿去好了。”那兩人立刻從心底深處生起敬信,決心改過向善,供養了酥油和奶渣,深表忏悔。
尊者上師對當地僧俗民衆,開示了人生暇瞞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等道理,作了少許妙法布施。尊者師徒在此地,圓滿完成了廣大勸化、行善斷惡之事,如勸人勿殺老鼠、多賴 [5]等生命,以及放生、布施乞丐、豎經幡、做六字真言石刻,此外,還動員念誦成千上萬遍六字真言等以利益衆生。
有一次,尊者師徒倆前去觐見瓦呢化身格日丹增,化身極爲慈悲地傳授了北伏藏系的《七章蓮師祈請文》等灌頂、傳承,正好爲弘揚《大圓滿密意通徹》法門建立了緣起。當時,雖然尊者母子很窮,但在此時卻找到了一些財物,便帶回了家中。
尊者准備帶著侍者朋友丹增和其弟弟羅布倆人,前往巧握(地名)。路過熱囊 [6]時,前去拜見了覺姆 [7]益喜卓瑪(慧度尼師)。
尼師說道:“我夢到,在一白色帳篷上,莊嚴地鑲有摩尼寶的金幢,悅耳之音響遍了整個世間。”尊者師徒在普洛地方曆時一個多月向叁所依 [8]作了頂禮及旋繞。路過上貢桶時,拜見了苯法慧光上師,其亦夢到:東山上升起了太陽,日光普照溫暖成千上萬衆生。
在整個巧握地區上下,尊者師徒配奏琵琶聲,唱誦六字真言,轉著幡經輪,作了妙法布施,在當地僧俗民衆的相續上撒上了解脫種子。另外,當地本來有殺害河中魚的習俗,受到尊者師徒化導後,當地人從此發願做放生、念誦六字真言、誦蓮師心咒數億等善事,以及六字真言石刻等利他事業。
尊者師徒又將所有的信財和亡物,都用到銀(汁)寫的《解脫經》、《忏悔失誓經》方面,還做了幾個轉經筒。爲了報答母親,尊者帶了幾個紫銅供杯作爲禮物,返回了故鄉。
有一次,又尊者師徒前往雄龍西上、下農牧區,一如既往地轉著幡經輪,並作了簡要的佛法開示,亦成滿了廣大勸化、修善斷惡的利他事業。尊者師徒又前往牧區昌臺等地,同樣以轉幡經輪圓滿了利他事業。
總之,尊者師徒轉幡經輪的同時,只要開示四種返心向道法(即: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和作皈依引導,不分僧俗民衆,都因此而生起了一心向往正法的出離心。
尊者言:“我因獲得了具緣本尊上師大悲觀世音的面見和授記之力,自從轉幡經輪以後,我們母子便再沒有受貧窮之苦,也成辦了少許正法與衆生利益。”
在此期間,具緣朗達次成、喇嘛才讓等十五位弟子觐見尊者時,各自作了吉祥夢的等事,因恐文字繁多而未作敘述。雖有詳細的《觀見地獄情景文》,但因尊者的許多著作已失散,我未能找到文字記錄。鑒于明了易懂,以此也可代替。
偈雲:
無量善逝慈悲聖尊者,具緣喜見獲得妙授記,
了達所化方便具密意,當願往生勝導上師處。
尊者上師傳記第四章終。
1.“六嚴”,六種裝飾:骨冠、骨項鏈、骨耳墜、骨钏镯,骨腋絡和骨腰帶。
2. “托巴”,以人的顱骨做成的碗,一種具有特殊用途的法物。
3. “大邬金”,此指蓮花生大師。
4. “具淨現者”,具備清靜心的人。
5. “多賴”,母犏牛和公牦牛交配所生的小牛。
6. “熱囊”,地名,現新龍縣城所在地。
7. “覺姆”,漢地稱爲尼姑,指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性。
8.“叁所依”,佛教術語。佛像爲“身所依”,佛經爲“語所依”,佛塔爲“意所依”。
《第四章 依觀音授記作“幡經輪”化導衆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