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身成就者白瑪鄧燈尊者傳記及道歌
第二章 誕生時的奇妙瑞相及面見衆持明、空行
尊者出生于德龍佳尼湯 [1]。此時,正值家裏福德受用興旺,刻了六字真言石數萬件,壘聚了嘛呢 [2]塔。藏曆十四繞迥火鼠年(公元1816年) 9月10日 ,尊者誕生于世。
當時帳篷上空布滿了五色彩虹,四處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成群的禿鹫在帳篷上空飛繞。打奶時,自然取出了十叁個小酥油朵瑪 [3]。帳篷四周響起了悠揚悅耳的四大樂音 [4]。
第叁天的早上,尊者身結跏趺坐,口念阿彌陀佛心咒叁遍,並言“我乃邬金意化身。”出生六日後,請傑蒂上師南達來加持時,尊者做出種種金剛舞姿,並念了七遍蓮師心咒,上師十分歡喜地說這肯定是一位毫無疑義的化身。
過了二十一日後,正好嘎陀向瓊活佛仁增吉美貢布(持明無畏怙主),前往新龍路過此地,便被請到家中作了灌頂加持,並賜給了一條授記文字:
童子金瓶如日具自在,能施解脫甘露精華寶。
到了九個月,伯父喇嘛根桑(普賢)說:“此侄兒將來一定能成爲一個很好的上師,”並作了賜予金剛鈴杵的手印,尊者很高興地作了接納手印,伯父喇嘛即爲其取名爲紮西頓珠。
兩歲時,隨遊牧人家于嘛呢岩聖山前方唐桑居住。有好幾次,來了身著白衣戴頭巾等的許多童子勇士空行作遊戲夥伴,他們相告說是從聖山來的。有一次,尊者和父母一起繞聖山,作了煨桑 [5]儀軌,來到山前寶藏坪時,尊者親見或持經幡、寶傘、法幢者,或持钹者,或持胫骨號筒、顱鼓者,或歌舞者等數千勇士空行前來迎接。
隨即將如此情景告訴他人,並以手作指示,但他人總是言:“依然未見。”總之,尊者孩童時期,即便和其他兒童一起遊戲,也僅作灌頂傳法及建寺廟、于山洞及樹木前作叁昧姿勢、修建閉關洞等遊戲,除此之外,不作任何一般孩童做的世間遊戲。此外,尊者非常注意很微小的過失,哪怕連小小的虱子性命亦不會傷害。
對于極小的善事,如一盞供燈亦極爲歡喜。見到上師、僧寶、經函、唐卡等,就心生無上歡喜,凡是見聞到非常痛苦的衆生,就如同見到親生父母受苦一樣,自然生起無量的慈悲,總是想:“有何方法來利益他們呢?”並且,尊者天生就具足善良聰慧等殊勝梵種 [6]。
七歲時,師從白瑪上師學習文字,因他極爲聰慧,上師教一句就能了悟,教四、五次就能徹悟。有一次,尊者于覺受中面見格薩爾王,便唱了很多彼之傳記贊頌,因此,尊者被稱爲能歌者紮西頓珠。九歲時,達喇伯父迎請佛子多吉曲旺(金剛法自在)來到寺中,尊者于其前領受了數部灌頂傳承。
上師說:“此小沙彌 [7]是龍薩甯波(法界明藏)等衆大成就者之化身,將來定能利益衆生弘揚佛法。”尊者于此寺中還夢見諸空行母授記道:
此處號稱賢劫佛法洲,
奇妙吉祥圓滿無量殿,
將建等同吉祥桑耶寺。
隨後,尊者自顯中現見如此寶殿 [8]。
偈雲:
無量二資天池中,自生大慈如意樹;
僅聞尊號滅世苦,當願護我菩提洲 [9]。
尊者上師傳記第二章終。
1. “德龍佳尼湯”,地名,位于現在的新龍縣境內。
2. “嘛呢”,指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
3. “朵瑪”,就是食子,是藏地一種用青稞、酥油等製作的供佛、修法使用的小面團。
4. “四大自音”——地、水、火、風四大所自然發出的悅耳聲音。
5. “煨桑”,點燃柏樹葉及其他供品,是一種清熏祭祀供養儀式。
6. “梵種”,此指與生具有的福、慧善根。
7. “小沙彌”,即童僧。
8. 尊者于心中自然現見的此寶殿,就是他以後主持修建的嘎絨寺大殿。
9. “菩提洲”,此處指尊者自己(迷妄永密菩提洲爲尊者名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