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章 尊者轉世的金剛授記和誕生地的祥瑞

  虹身成就者白瑪鄧燈尊者傳記及道歌

  尊者上師迷妄永滅菩提洲①之傳記

  ——有緣歡喜甘露雲集

  

  那摩瑪哈格日班雜達惹耶②。

   雖縛輪回有漏法已盡,然憫衆生示現慈悲身。

   雖不淨行入于中脈界,宣講無量因果諸法理。

   雖然早已遠離諸邊見,法界本智不離大樂意。

   恒持叁密③自性具德尊,于我大樂頂輪作莊嚴。

   現證自性究竟之法性,具此勝意諸佛與佛子。

   令興殊勝極密金剛藏,如日中天無有诤論者。

   菩提勝果不待長時證,當下證悟任運身與智。

   持明④根本傳承諸上師,祈願生生世世攝受我。

   具有廣大功德百門主,憐憫衆生而顯大慈悲。

   密意顯現彼等甚深行,雖非凡夫所明之意境,

   然爲自身獲得福德故,亦願化爲有緣之妙音,

   滿懷誠信之念喜撰著。

   如是少許供養以作開篇前贊頌。衆生怙主尊者迷妄永滅菩提洲(白瑪鄧燈尊者),是現證叁世諸佛菩薩及弟子之悲、智、力大主體,至于他的甚深行持,並非我等凡夫分別念所能揣度。猶如盲人摸象,依各自所觸,即誤以彼相爲大象相。

   遍住于諸大地的佛子菩薩是有密意的,不滅大慈而顯現于所化衆生前,雖隨順世俗而顯現同類衆生,事實上自身壇城不動一座而行于無量清淨刹土,親近諸如來,入百門叁昧,從彼而起,作諸色及無色衆生義利等不可思議甚深事業,並非以分別念所能計量的。誠如愚夫妄量虛空之大小與高低。

   複次,凡著論需具備著述叁規,遠離以無爲有的增益或以有爲無的損減,並字句結構通順和雅,不顛倒而易明其理,如是著述則具叁慧眼諸士之偉績。

   不具備者以貪求世間八法⑤的欲望,未聞任何經論的妄爲,愚夫自私的邪念等,則不准許著述。何以故?佛法乃唯修解脫道,汝若顛倒宣說,應對自己有深重的罪過而慚愧。對他人而言,令諸善知識悲痛而當感愧疚。

   然而對懷有希求解脫之意者,凡于無上叁寶,尤其是懷念自己上師的恩德,對其行持不生邪見,獲得不退轉之信心,僅向此傳記作祈請和發願亦可清淨業障,對此本人深有感受。正如,不明利弊的世俗男女,僅談說叁寶,念誦祈請文和發願文亦可得到無量福德。

  續雲:⑥

   或爲愚而具信者,于彼相應悉地⑦近。

   于是,佛子尊者從誕生至入于法界之間的解脫行持,本人本著適合于世人之念,爲了令對此傳記有信心者易于理解,共攝爲十二章進行描述。

  1.“尊者迷妄永滅菩提洲”或“尊者上師迷妄永密菩提洲”或“日月皆美”,都是指白瑪鄧燈尊者(1816--1872)。也有譯爲貝瑪敦都、班瑪登德等。尊者的姓名的意譯爲“蓮花降魔”。

  2.“那摩瑪哈格日班雜達惹耶”:頂禮金剛持大上師。

  3. “叁密”,通常指身密、語密(或口密)及意密。

  4. “持明”,于光明智慧得大自在的持有者、護持光明者。即,修持密乘、護持光明者。

  5. “世間八法”,又稱八風,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6. “續”或“續部”,通常是指佛教密法經典。

  7. “悉地”,梵文音譯義爲成就。

  

  第一章 尊者轉世的金剛授記和誕生地的祥瑞

  

   尊者降生于朗朗聖山。在這殊勝聖地,昔日薄伽梵叁怙主 [1],化身 [2]法王松贊幹布諸王臣,邬金堪布蓮華生及不可思議衆持明空行眷屬,曾以無礙變化留下了足迹,並作了加持,且埋下了無量甚深伏藏。大譯師毗盧化身顯密二教法王――邬金桑吉林巴所著《朗朗聖山目錄》寫道:

   雪域刹土猶如蓮花苑,朗朗聖山勝似優昙花 [3],

   如此奇妙聖山刹土處,必定具備大慈悲加持,

   令證殊勝共同之悉地。

   尊者取出的伏藏中授記:

  

   奇妙南洲東方雪域處,隱境峽谷第二布拉地 [4]。

   螺色山岩巍峨虛空中,劍岩或稱天峽白岩石,

   特稱朗朗摩尼天寶頂,常居無量智慧諸聖衆。

   叁怙主及第二佛祖等,無量持明大德親臨地,

   顯現無量神通變化相,見聞念觸圓滿諸功德。

   令證虹身空行諸成就。

   複次,織美卡覺旺波(無垢空行自在)等諸多大成就者,亦對這一聖山的功德作了許多贊頌。此地很早以來就是一個非常吉祥的地方。尊者曾言:

   “傑帝喜繞江參(智慧法幢)生此地,

   “教藏” [5]正法之幢遍虛空。

   阿杵達瓦大德生此地,

   不定山谷實修刹土行。

   夏拉益西本巴生此地,

   有緣度苦引向解脫門。

   達喇曲卓降措(成就法海)生此地,

   成就無死甘露現證相。

   阿嘎曲傑仁欽(法寶大德)生此地,

   建立顯密“教藏”諸印版。

   哇曲莫朗江參(發願之幢)生此地,

   弘揚佛法且樹苯法幢。

   郭降曲吉參堅(法稱大德)生此地,

   慈悲之力遣回蒙古軍。

   拉嘎曲吉降措(法海大德)生此地,

   明悟輪回如幻而如山。

   化身東拉林巴生此地,

   調伏野牛紅岩取伏藏。

   法界自然解脫 [6]生此地,

   叁乘法光明遍諸刹土。”

   如是之衆多的善知識,亦曾降臨于此吉祥地。此後,關于尊者轉世于此聖地,曾有伏藏法中授記:

   父系嘎哇之氏具虎相,

   父名貢布(怙主)母名所囊(福德)生。

   臍間具宮 [7]表圓諸功德,

   心間具宮不變法身相。

   無作迷妄永滅禁行者,

   精進清修示現成就相,

   開啓百門伏藏具緣者。

  

   喜繞江稱之未來《授記寶鏡》中寫道:

   邬金蓮華生之意化身,

   摩尼寶山誕生名降魔,

   將于邬金洲樹正法幢。

   鄧都多吉(降魔金剛)之伏藏亦授記:

   將來新龍聖山處,

   臍下具宮名降魔,

   彼具善緣當托付。

  

   持明達響巴曾言:

   瑟帝法基新龍名蓮等,

   衆多聖者親臨弘正法,

   導向度脫無量有情衆。

  

   龍薩伏藏《蓮師傳記》中言:西藏軍隊赴于康區時,天子(指赤松德贊)化身親臨東方地。白瑪尼些旺波(蓮花日自在)曾對措卡喇嘛邬金羅布授記道:

   聖地阿亞林之東方處,

  

   利益正法有情成就者;

   令降大中、印、圓 [8]妙法雨,

   安立殊勝釋迦正法幢,

   當願祈請彼爲真蓮師。

   如是等衆多大成就者和掘藏大師,皆曾以金剛語授記贊頌。

   尊者父系爲富貴家族嘎氏達喇。尊者之父康則貢布,向鄧都多吉之子白瑪囊加(蓮花勝利)請示“我將來迎娶哪一位做家庭主婦爲好”時,白瑪囊加賜給授記文字:

   名奔攝受之年具善緣,奇妙化身圓具雄獅力。

   有幾個新龍人,前去拜見多竹慶根桑賢攀(普賢利他)仁波切 [9]時,又通過寫信請示授記。所得到的授記文字寫道:

   薩地貢年面上有宮者,後嗣猶如蓮花開百瓣。

   請芥帝活佛丹巴達吉作佛事時亦授記:

   遍虛空金剛如孔雀開屏。

   請阿賽校普活佛龍多丹巴降村作普巴金剛佛事時,仁波切夢見:黃金寶座上,有一個明澈的水晶寶瓶,周圍上千個具相金剛杵、鈴圍繞。另外,佛子斯囊年紮(福稱)授記言:

  夢中白淨法螺鳴叁聲,降生具德兒子之善兆。

   于是按照諸上師的授記,尊者父親娶阿嘎務家族分支塞桑瑪氏具 相 女士名所囊吉(福樂)爲妻。那時正值父系家族興旺的時候,邀請衆多僧寶,作念誦《千部般若》、百部《賢劫經》等佛事。

   有一天,《般若經》供養主根桑曲培夢見,尊者母親在跳舞,心間有钹一般大的黃金鏡輪,因月光照射從而光照世間。《賢劫經》供養主格日降增稱夢見,尊者母親的梵頂融入了一個光明日輪。

   尊者父親又夢見,自己的懷中降臨了一個美麗清澈的水晶寶塔,因日照而晶光普照十方世界。尊者母親夢見,有兩尊具相勇士空行,告曰來于邬金空行刹土,賜給自己金剛鈴杵和經函,囑她定須珍藏後,融入法界。

   尊者入母胎時皆有如是之奇妙夢兆。此是及時應化,有密意而再現的無诤 [10]化身。經雲:

   鯨住大海之時潮,即便其潮會過期,

   然于所化諸衆生,諸佛無有過期時。

  偈曰:

   金剛授記贊頌如散花,諸佛慈悲遊戲化身相,

   唯一怙主具恩上師尊,當願叁密甘露常享用。

  尊者上師傳記第一章終。

  1. "薄伽梵",也譯作出有壞,佛的名號之一。“叁怙主”,指密宗事部叁怙主,即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

  2. “化身”,漢人稱爲活佛,意指佛菩薩或修行者的轉世。

  3. “優昙花”,即昙花,白色芳香,難得一見。

  4. “布拉地”,藏區分爲六大山脈,布拉地即其中一座山脈。

  5. “教藏”,此處指教法和伏藏。

  6. “法界自然解脫”,在此是指誕生于朗朗聖山的一位大德,姓名音譯爲曲央讓卓,是白瑪鄧燈祖師的上師。

  7. “具宮”,具就是有,宮就是痣,具宮就是指:有這樣的痣。

  8. “大中、印、圓”,是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法的縮寫。白瑪鄧燈尊者所傳法,含融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的禅觀,極殊勝,很多仁波切(如第15世DB法王卡恰多傑、大司徒仁波切等)都曾精修此法。

  9. “仁波切”,意爲人中之寶。

  10. “無诤”,毫無疑議。

  

  

《第一章 尊者轉世的金剛授記和誕生地的祥瑞》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