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依爲布施及積累種種廣大善根,最後是發願得到這樣的人身,叁因具備才能得到這樣的珍寶人身。
2.觀修難得之因的方法
通過觀修才能知道這叁個因。
比如說,難得之因的基爲守持戒律。
觀察世間,在這個國家當中或者在一個省城、村鎮或者自己家庭中,持戒者和未持戒者,比例哪一個多?與此同理,繼續觀察難得之因之布施及善根廣大,去做的人和不去做的人,比例哪一個多?最後觀察難得之因之發願得到這樣的人身,發願的人和不發願的人,哪一個多哪一個少?觀察之後就能了知,獲得此暇滿人身的因是很難得的。
比如在經堂當中的所有僧衆,如果失去人身以後,以後還能否得到這樣的珍寶人身呢?得到珍寶人身之因爲持戒清淨、布施善根廣大及發願,如是做的人是多還是少?通過觀修自然能知道。知道這些以後,回去在座上和座間分開而修。座上要具備身要、氣要、語要、意要、祈禱上師受四灌,觀修和安住交替而修,如此自然會了知此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在相續當中會生起這樣的定解。這樣修的話,會形成你精進修行的動力,也會想到以後得到這樣的人身是很困難的。這樣去觀修非常重要。
除了觀察外境,反觀自己也能知道這樣的因也是很難得的。
比如說:你的戒律是如何守持的?助伴之六度是如何奉行的?最後是發願,自己有沒有時時發願得到這樣的珍寶人身?這樣去觀修的話,就能知道這樣的珍寶人身是非常難得的。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得到這樣的珍寶人身,是因爲
前世持戒清淨、奉行助伴六度、發願得到這樣的人身之故。
“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以後能否得到這樣的珍寶人身,就看看自己今生有沒有守持戒律?有沒有奉行助伴廣大善根之六度?有沒有發願得到如此暇滿人身?如果沒有這樣做的話,後世的果報自然就能知道。
反觀自己,如果自己相續中有貪心的話,是墮餓鬼之因;有嗔心的話,是墮地獄之因;有癡心的話,是墮畜生道之因。你反觀自己身語意一切所造之因就能明了今後會投生到什麼地方,不需要向誰問轉生。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曰:“既未行諸善,複集諸惡業,縱曆十億劫,不聞善趣名。”反觀自己的身語意就能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趨于叁善道還是叁惡道、還是能獲得這樣的珍寶人身?
今天所宣之法,大家銘記于心,聽到詞句以後要思維詞句的意思,需要打坐而實修的。
比如說,在講解法當中,上師在宣講法,你們跟隨著思維法義思維難得之因,這樣也稱之爲一種打坐。同樣也可以這樣思維,比如說一家人當中,守持戒律的只有一個人,助伴六度種廣大善根的也只有一個人,發願得到珍寶人身的也只有一個人。再比如說,在漢地大城市中,守持叁乘戒律的最多有一百個人,奉行六度善行的最多也就一百個人,發願獲得珍寶人身的最多也就一百個人;這樣去觀修,人數是極其稀少的。
雖然有些人受了戒律,如比丘戒、沙彌戒及居士戒,但是不知道這
些戒條是什麼?如何守持都不知道。居士戒的話,有居士一戒、兩戒和五戒圓滿,這些區別都不知道;再比如,皈依戒律、皈依的學處都不知道。
有些人雖然知道這些學處和戒條,違反了以後如是忏悔的又有多少呢?這樣思維和觀想的話,就能知道這些難得之因。
在上師講解的時候,能在心中思維上師所宣講法義之詞句內容,就可以代替打坐。如是而去做、去思維的話,就稱之爲打坐。這樣去觀修的話,就能在自相續中生起對難得之因的定解。
(二)難得之數
如地獄有情似大地塵,餓鬼有情如恒河沙,旁生有情如海酒曲,阿修羅數如飄雪霰,天人有情如善逝指甲縫中塵。
餓鬼道衆生比地獄衆生少,旁生道衆生比餓鬼道衆生少,阿修羅道的衆生要比旁生道的衆生少;和阿修羅相比,人天有情的數量少。從數量的比例比較就能知道。
比如說,海中的海生動物和人相比的話,人是非常稀少的。從這個比例也可以知道,這個難得之數量。
又比如說亞青寺最多加起來有兩萬人,和一個蟻穴中的千萬只螞蟻相比的話,人數是非常少的。以數量比較,具備八閑暇十圓滿之珍寶人身是非常稀少的。
一個縣城當中,人數有五萬人。比較一下數量,具足珍寶人身的多
還是不具足的多呢?也可以比較一下數量,雖然得到了珍寶人身,但具有實際意義的多還是不具備實際意義的多呢?這樣去觀修的話,去比較難得之數,就會對珍寶人身生起稀有難得之心。
有這樣一個公案。以前有位上師對漢族弟子宣講人身難得。詳細講解以後,弟子卻說:“上師,你沒有去過漢地。在漢地,人是非常多的。”這就說明這位弟子沒有真正理解珍寶人身的難得之處。雖然人多,但是得到珍寶人身的人卻很少。
在漢地的話,也可以時時觀修。
當你來到馬路邊,每天來來往往的人不斷。在川流不息的人群當中,真正得到暇滿難得的珍寶人身又有多少呢?在幾十萬的人口當中,真正的珍寶人身又有多少呢?也就一兩個,除此之外是沒有的。這樣以數量去觀察和思維的話,自然就能了知這樣的珍寶人身是難得的。
這樣宣講以後,不是說讓漢地的弟子到馬路邊上觀察來往的人而生起傲慢心——認爲他人是低劣的、不具備珍寶人身的,而我具備這樣的珍寶人身。觀修是爲了讓你知道,這個暇滿難得之意。知道這個暇滿難得之意以後,應該讓這個暇滿人身具有實際意義。觀察是爲了讓你的相續生起對暇滿難得的定解,並非是讓你相續當中生起傲慢心,認爲他人是低劣的,自己得到了珍寶人身而增加了自己的傲慢心,並非是這樣的,也不該這樣去做。
以上所宣爲暇滿難得之數。觀修思維以後,就能知道暇滿人身確實
是非常難得的。
(叁)難得之喻
喻:如龜頸遇入木轭孔等。此乃遍知神通妙觀所授也。
此叁千大千世界是汪洋大海,大海之中有一只盲龜。海面漂浮著木轭,東風把它吹到西邊,西風把它吹到東邊,南風把它吹到北邊,北風把它吹到南邊,刹那都不曾停留,一直在漂泊之中。海底的盲龜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盲龜的頸能否和木轭孔相遇?是很難相遇的。如這個比喻般,此人身是非常難得的。
又比如:在光滑的牆壁上,撒上豌豆。無論撒多少,也無法存留在牆壁上。也許只有一兩個可以存留在牆壁上。如這個比喻般,此人身非常難得。
又比如:針尖上放沙土,也是很難放上去的。觀修思維這樣的比喻以後,自然也能了知暇滿的人身是非常難得的。
五、爲修佛法之依處
辛叁、爲修佛法之依處; 獲得人身者雖然極多,彼中值遇妙法而得全智者,則更難且稀少,此乃有目共睹之。
人身是非常難得的,人身當中能遇到妙法並得到究竟佛果的,則更加稀少,這是有目共睹的。
六、難再獲得
辛四、難再獲得;獲此難得之人身,如乞丐尋得如意珍寶,複難再獲得也。
唯有修持正法,才有可能獲得這樣的珍寶人身,這個人身是非常難得的。
七、目的
辛五、目的。
對此人身更加珍惜,並成爲修行方便之唯一精要矣。
宣講暇滿的目的是什麼?觀修暇滿難得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去觀想去修的話,會更加珍惜這樣的珍寶人身,成爲修行佛法方便之唯一精要。 現在把暇滿難得的引導講解完畢,講解以後,希望大家回去入座而去實修,非常關鍵,也是我最大的希望。
最後是回向。最好是以執受見解之叁輪體空方式而回向,若不能做到,隨順回向也可以。
回向
【備注】:此爲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于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忏悔!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衆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十一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