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精要引导文
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
龙萨娘波尊者 造论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 传授
普巴扎西仁波切 汉译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12月06日传讲内容
【原文】
庚一、暇满难得
分五:辛一、宣说暇满之体相;辛二、宣说难得之因;辛三、为修佛法之依处;辛四、难再获得;辛五、目的。
【正文讲解】
暇满之体相包括八闲暇和十圆满,十圆满包括五自圆满与五他圆满,昨天已宣讲完八闲暇与五自圆满,今天所宣的是五他圆满。
五他圆满包括:如来出世、佛已说法、教法住世、自入圣教和师已摄受五他圆满,因为要观待他缘是否具足,所以称为五他圆满。
一、实修之重要性
如来出世并已传法、教法住世,这三种圆满已经具足。对自己已经得到这样的暇满之缘应生起欢喜心,随时也要对他人不具备此暇满而生起哀悯之心。这两点需要自己时常反观自心相续是否具备。
宣讲的法不重要,宣法的意乐最重要;闻法不重要,闻法的意乐最重要;修法不重要,修法的意乐最重要。意乐要善,且善的动机时时要以菩提心来摄持而转变为清净发心,如是奉行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所宣的法并不是听了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实修。仅仅听闻、口中会说、为别人宣讲并不圆满,所宣之法要用来反观自心、调伏自己的相续,宣说的目的也在于此。
之前所宣的八无暇与十圆满之自五种圆满,自己听闻以后有没有回去观修呢?座上和座下分清以后,有没有实修呢?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对你自己的相续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如理如法地座上和座下去实修的话,那么所宣之法对你则没有意义,法就成为非法,没有成为正法。
经常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去修呢?有没有如实奉行?如果没有奉行的话,我这样辛苦地讲法,而且现在亚青冰天雪地,很多人聚集到这里来听法,这些就都白费了,没有任何意义了。
本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这样说过,“我为你们宣讲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需依靠你们自己。”这就告诫我们,若不如实奉行,就无法解脱,无有任何意义。
实修与打坐是非常重要的。打坐并非张着嘴、瞪着眼,在无念当中
什么也不做,而是要观修的。在观修的时候,打坐的前行、正行及结行都要具备。前行的时候,身要坐法、气要排风及意要发菩提心都要具备;正行的时候,观想与安住交替;最后结行如法回向。
我们讲暇满难得,此时所依的人身才是珍宝人身,并非所有的人身都是珍宝人身。具备八闲暇、十圆满的人身才是珍宝人身;如果不具备八闲暇、十圆满,就不是珍宝人身。如何才能称为珍宝,人身又该是怎样的人身,这些因缘都要去观修。观修以后自然知道珍宝人身的真正含义和难得之处。八闲暇十圆满需要打坐反复观修,这样才知道以后能不能再得到这样的人身,心相续中才能生起非常难得的定解。
二、珍宝人身的真正意义
得到八闲暇十圆满的人身,应勤修正法让他具有意义,不应该空耗这样的暇满人身。
比如一个乞丐得到如意宝,如果他不认识乃至不会运用的话,这个如意宝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既无法满足一切生活上的资具,还会导致如意宝被盗取或被别人抢去,最终失去如意宝。
如同上述比喻般,我们得到这样的珍宝人身,如同乞丐得到如意宝一样;如果没有修行正法让他具有实义,就像乞丐一样,最终会失去这个如意宝。我们得到如意宝般的珍宝人身,应该用行持正法来让这个人身具有实际意义,不要空耗如是珍宝人身。
这些法义需要打坐去观修,不是短时间而是长时间地实修。通过实修,在心相续中就会生起珍宝人身非常难得的出离心。如果仅仅知道而没有实修的话,心相续的出离心无法生起,最终会成为法油子。对于马和牛,僧众可以用佛法令其解脱。但是这样的法油子,听到善法的利益无所谓,听到恶法的过患也无所谓,应用正法很难调伏,所以成为法油子是十分可怕的。这样的法油子就是听闻正法后没有实修造成的,这种事情一定要避免。我们可不能成为法油子。
反复教诫大家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所宣之法一定要纳入相续才有意义。反观自心去实修非常重要,复次强调和教诫的原因就在于此。
若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果位,要护持好自己的身语意,恒时行持善业。无始以来自己漂泊轮回之因就是自己的身语意造作恶业,要从轮回中解脱,身语意就要奉行善法,所以护持身语意是最关键的。
三、暇满难得十圆满之五他圆满
今天所宣的是五他圆满,是观待他缘是否具足的五种圆满。
(一)如来出世
如来未出世称之为暗劫。如来不出世就不会宣法;若不宣法,我们无法知道善恶和因果的取舍。现在是贤劫,如来出世,并在印度金刚座宣法,称之为如来出世或导师圆满。
(二)佛已说法
佛陀出生在印度金刚座,在菩提树下现证菩提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在随后的七七四十九天当中,佛陀在定中都没有宣法。即便自己在世,若此时佛陀没有讲法的话,我们自然也无法知道善恶的取舍、因果的取舍。
现在佛陀因众生根机不同而三转*轮,自己遇到这样殊胜的教法并生在传法的时间,应该生起欢喜心,如实观修。
(三)教法住世
本师降生在印度金刚座,并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证菩提,为教化众生而三转*轮。虽然佛法有兴衰显现,但本师教法的教期尚未圆满,教法仍在住世期间,称之为教法住世。
以上三种圆满自然已经具备。
(四)自入圣教
如果自己没有进入这个圣教的话,虽然如来出世、佛已说法、教法住世,对自己也无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时时反观自己有没有入教。今天入圣教,以后不一定会入圣教,因为可能遇到暂时的因缘不具足。今天已经入圣教,自然要生起欢喜心,同样明天要反观自己是否还是入圣教,时常要反观。
(五)师已摄受
虽入圣教,“为利他故心哀愍”。但如果没有得到上师的大悲摄受,
也无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时时反观自己有没有被上师及善知识摄受,这点最关键。
“为利他故心哀愍”这句法义非常重要,这点在很多弟子当中对此句的理解是不够的,做法也是不如法的,大家应该多去理解这句法义。
1.师已摄受的含义
比如喇嘛仁波切在世的时候,很多人来到亚青寺。到亚青以后不去拜见喇嘛仁波切,也不去祈请喇嘛仁波切的大悲摄受,而认为到亚青以后跟随着众人一起听法就可以了,这样是不如法的。
到亚青以后一定要去谒见上师,祈请上师大悲摄受,把自己的身语意供养给上师。如是承蒙上师大悲摄受之后,闻法、修法才有意义。认为仅仅听闻了法就可以,是不如法、不够的。因此,被上师摄受非常关键!
2.师已摄受的修行要点
要时时反观自己的自相续,有没有被上师摄受。今天你谒见上师,被上师大悲摄受了。之后你的身口意所作所为若是非法,或者让上师不悦意,此时就没有被上师大悲摄受,会令上师心生厌离,也会有这种因缘的。最好的做法是护持三门行持正法,今天被上师摄受,明天也被上师摄受,这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说听完法以后,就能得到上师的大悲加持。
要以三喜承侍上师,让上师悦意才能得到上师大悲加持。是否师已摄受,就要时时反观自相续才能知道:有没有违背上师的教言?如果违背了上师的教言,此时你没有被摄受。
3.师已摄受的重要意义
被上师大悲摄受之他圆满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今天在这里,不管男众、女众、出家众、在家众,听法的这些弟子们,你们有没有谒见过上师?有没有把自己的身语意供养给上师?有没有祈请上师大悲摄受?如果没有而仅仅是到这里听法,法是听到了,但是上师的大悲加持是无法得到的,因为你没有祈请过上师,也没有被上师大悲摄受。
虽然认为自己有信心,也把上师当作上师,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还不懂佛法的方法和修法。
谒见上师,把自己的身语意供养上师,祈请上师大悲摄受,时时要观察自己有没有被上师大悲摄受,时时都要反观自己: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让上师不悦意?若令上师不悦意,有时也会出现不慈悲摄受的。自己有没有在上师的心中?时时要观察,时时令上师悦意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
具备八闲暇、十圆满自然是珍宝人生,如果不具备八闲暇、十圆满,这样的人身则是空耗者、浪费者、虚度者及无意义者。
人身难得,而具足八闲暇十圆满的珍宝人身更是非常难得,难得
之处好好观想,也会有意义。
四、难得之因
辛二、宣说难得之因
如此暇满人身,由因、数、喻而观即知难得。
因:善行稀故,后得人身者极少。
数:如地狱有情似大地尘,饿鬼有情如恒河沙,旁生有情如海酒曲,阿修罗数如飘雪霰,天人有情如善逝指甲缝中尘。
喻:如龟颈遇入木轭孔等。此乃遍知神通妙观所授也。
以上宣讲完暇满之体相。接着所宣之法是暇满难得之因、难得之数和难得之喻。
(一)难得之因
难得之因:善行稀故,后得人身者极少。
此难得之人身如扎巴姜臣尊者所云:“此难得的人身非是因勇而得,而是积累福报而得到的。”意思是说:如此难得的人身并非因为你很勇猛或者很聪明,而是因为积资净障、积累善根才得到的这个人身。
1.得到珍宝人身之因
得到这样八闲暇、十种圆满的珍宝人身的因是什么?
基为持戒清净,助伴…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一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