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精要引導文
初學悅耳.寶藏庫(前行引導)
龍薩娘波尊者 造論
妙音龍多加參尊者 傳授
普巴紮西仁波切 漢譯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傳講
12月01日傳講內容
【原文】
宣說正行:導師大悲慈愛攝受弟子之後,即應聽聞發心與行爲。發心分二:第一、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應當思維:爲充遍虛空邊際一切有情父母,當證清淨大覺果位,故修此妙法也。第二、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發心。宜明觀五種圓滿:住處爲光明法性界;上師爲金剛持尊;眷屬爲男女菩薩;時爲四時平等;法爲金剛密乘。如是觀想。
【正文講解】
今天我們繼續宣講論義之“修持道叁摩地深奧壇城”。
上師金剛阿阇梨在慈悲攝受弟子後,會爲弟子傳講聞法的發心和行爲。聞法的發心分爲叁:應斷除的惡念之發心、應轉變的無記之發心、應取的善念之發心。以上惡念發心和無記發心已宣講完,繼續要宣講的
是善念之發心。而善念的發心又分二: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發心。以上已經宣講完“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今天要宣講的是“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發心”。
一、反觀自心的必要
在今天聞法時,大家首先要反觀自心,看看自己聞法的發心是什麼。如果發心爲惡念發心則應斷除,如果發心爲無記發心則應轉變,轉變成什麼呢?轉變爲善的菩提心之發心。此前反複地宣講了菩提心,若你聞法時未被菩提心所攝持,則此法對你沒有什麼意義;若你聞法時由菩提心攝持而聽聞,則法融入心、如是踐行,必定會對你有利益。
比如在亞青的各位,你們今天來此聞法,在出門的時候、在過來聞法的路上、在進入經堂之前、在到達經堂坐下之後、在一起口誦發心偈時,都應反觀自心,反問自己:“一切法最重要的是意樂。我今天聞法的意樂是什麼?是菩提心的發心嗎?”如是,時時反觀自己非常重要,否則的話,僅僅口裏念誦勸發菩提心,也不過僅僅具足了道貌之相而已,並非真正被菩提心所攝持,那麼上師所宣之法對你而言就沒有意義。如果你今天不以菩提心攝持而發心,明天也是這樣,後天還是這樣,那麼,你聽聞任何法也沒有意義、修任何法也沒有意義,你的寶貴人身就自然會被浪費掉。因此,爲了避免如是過失,我們應從現在開始就立下誓言,即:“從今以後,自心一定要被菩提心所攝持!”如果這樣立下誓言的話,你就會成爲真正的修行者。
比如一塊水中的石頭,即使它在水中放置千年萬年,把它劈開之時,它的裏面仍然是幹燥的。與此相同,如果你不將所聽聞的法義融入相續之中,那麼無論你聽聞了多少法、修習了多少法,仍然無法調伏自相續,
那麼多麼殊勝的法對你而言都沒有任何意義。因此,你們要時時反觀自相續——自己聽聞了多少法義?修行了多少法要?這些法對你的相續産生作用了沒有?你的貪、嗔、癡煩惱減少了沒有?你的出離心、菩提心、信心增上了沒有?這些你都要反觀自心,如果不反觀自心,那麼自然就不會知道所修之法是否對自己真實具利益。
有些人認爲到寂靜之處聞法、修法、受灌頂,如是就可以解脫了。這樣就可以解脫了嗎?如果這樣可以解脫的話,那亞青這邊有這麼多的狗,他們不都已經成就了嗎?要知道,傳承祖師們都在告訴我們,聞法、修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聞法、修法的意樂。如果你辯解說自己以前不知道這些理趣,那麼好,現在你已經知道了;如果你說:“這些道理我都懂了,都知道了。”但是內心裏認爲這是很簡單、很基礎的法,而不去對其進行實踐的話,那麼只能說你所行一切法都只具備道貌之相。因此,一定要注重這些基本的法義。
此外,我們聞法、修法的目的是爲了反觀自心,而不是去觀察別人、伺察他人的過失。那麼,我們平時有沒有以法去觀察他人的過失呢?這些,我們一定要詳細做觀察。
詳細講解了這些法之後,希望大家都能銘記于心並如是踐行,這也是我所期望的。
二、顯密之差異
大乘分爲顯乘和密乘,密乘是超勝顯乘的,聽聞密咒金剛乘法義的弟子必須具相應根機,否則這個法是無法宣講的。那麼,何以見得密乘更超勝呢?在《叁相燈論》中宣說了密乘在四方面超勝顯宗:“一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是爲利根故,極勝秘密乘。”
(一)宣說差異
在究竟果位上,顯宗和密乘是沒有區別的,都是圓滿的佛陀的果位。雖然如此,但密乘之所以超勝于顯宗就在于:
第一、 密乘的見解不愚昧。顯宗因法相乘的見解認爲要遠離戲論、遠離八邊,而密宗則認爲所謂戲論、八邊,在本體上與智慧無二;顯宗認爲一切有法如夢如幻,而密宗則認爲一切有法皆爲清淨的佛刹土。因此,顯、密在見解中是有區別的。 第二、 密乘修行方便多。顯宗是要斷除一切外的顯現——色、聲、香、味這些境,而密乘則有很多方便可以將外境的顯現——五根、五塵等轉變爲清淨。 第叁、 密乘不需要像顯宗那樣需要很長時間的修行,依靠方便,能在一生一世獲得佛果。這就是說密乘的修行不難。 第四、 由以上便能了知,修行密乘的弟子應爲利根者、上根者。那麼,怎樣的修行者爲利根者呢?這就在于他迷亂時間的長短以及他前世是否修行過、是否積累過廣大資糧。
(二)密乘之要義——淨觀“五種圓滿”
密乘和顯宗的區別之中,淨觀是最重要的。密宗爲什麼這麼殊勝呢?此殊勝在于兩方面:第一、傳承法脈清淨;第二、淨觀五種圓滿。由此,在聞、思、修密咒金剛乘時,必須具備淨觀,否則就無法超勝因法相乘。此淨相並非“不是而是”,而是“是而如是”。
那麼淨觀是什麼呢?就要具備五種圓滿。即:處所圓滿爲光明法性界;上師圓滿爲金剛持;眷屬圓滿爲男女菩薩;時間圓滿爲第四時大平等;法圓滿爲金剛密乘。我們應如是所緣而作觀想。
1.處所圓滿
比如,我們現在傳法的經堂,你們不要認爲就是普通的土石所造,
它是真實的密嚴刹土。真的是密嚴刹土嗎?是真的。那麼爲什麼看不到呢?此時就要知道,自己由于被習氣、迷亂、分別念所障而不能得見實相。本來萬法清淨,只是自己被迷亂、二障(所知障和煩惱障)所累,而無法現見實相。事實上,地獄的顯現也是由于自己的業障沈重而現,其處所的實相也是密嚴刹土。
2.上師圓滿
傳法的上師不應想成是普通的僧衆形象,而應該明觀爲圓滿的金剛持。如果你將上師視爲庸俗凡夫,則只能獲得凡夫的加持;如果你將上師明觀爲金剛持,則能獲得金剛持的加持。本師釋迦佛入涅槃前,對阿難說:“阿難莫悲傷,吾于末世時,化身善知識,饒益汝等衆。”
叁寶的主基爲上師、叁身的主基爲上師、叁根本的主基亦爲上師。一切功德都源于上師,叁世佛的事業也聚集于上師。因此,修習金剛乘時應將上師視爲金剛持。
比如,喇嘛仁波切在世之時,很多具緣弟子現量就能見到喇嘛仁波切的形象爲金剛持,宣法的場所爲密嚴刹土等等,這些都是現量能見到的。同樣,在我給大家進行覺性妙力頓超灌頂時,在座有藏地、漢地的紮巴、覺姆等很多具緣弟子也能現量見到地處爲密嚴刹土,上師爲金剛持,由上師金剛持的心間放光而如此接受灌頂的。這些並非是將“不是觀爲是”,而是將“是而如是”。這就是上師圓滿。同樣,此時爲大家宣講前行之時,在這裏也好,在漢地通過網絡聽法也好,也有有緣弟子能見到地處爲密嚴刹土,上師非爲庸俗之相,而是金剛持的形象。
3.眷屬圓滿
聽法的處所爲密嚴刹土,講法的上師爲金剛持,那麼一同于此聽法的金剛道友自然就不能成爲庸俗之相,而是男女菩薩的自性。這同樣也不是“非是而觀”,而是“如是而觀”的。
4.時圓滿
時圓滿是指超越叁時的第四時大平等。
5.法圓滿
所宣之法即爲金剛密乘。此金剛密乘法乃是由普賢王如來與上師之間,傳承未間斷、法脈未間斷,而且未有任何垢染的法。
由此,明觀講法地處爲密嚴刹土即是修習金剛乘;明觀上師爲金剛持即是修習金剛乘;明觀眷屬爲男女菩薩即是修習金剛乘;明觀時間爲第四時大平等即是修習金剛乘;明觀法爲金剛密乘即是修習金剛乘。如是明觀就稱爲“五種圓滿”。此“五種圓滿”能如是明觀的話則稱爲密乘之法器或說是具誓言者,未能作明觀的話則不能稱爲密乘之法器或說是失毀誓言者。明觀並非是將木炭視爲金子,而是將金子視爲金子,同樣,在修習金剛密法時必須依“五種圓滿”而作明觀。
關于明觀“五種圓滿”,是很難細致宣講的,同樣,真正能清淨明觀“五種圓滿”的人也是非常稀少的,因此,大家在修道中所欲爲這種清淨之心,所緣爲這樣清淨之相,自然會得到加持,這是非常重要的!捷徑金剛乘的殊勝就在此處。所謂的殊勝,就是更加接近于實相。因此,希望大家如是去觀、去實修,逐漸你也能現量見到這些實相。由此種方便,你一生一世就能成就佛果。
叁、結語
此次所宣廣大秘密真言之發心。明觀五種圓滿:住處爲光明法性界;上師爲金剛持尊;眷屬爲男女菩薩;時爲四時大平等;法爲金剛密乘。
無論我們所聞、所修爲何法,都要以叁殊勝——前行發心殊勝、正
行無緣殊勝、結行回向殊勝來攝持,此叁殊勝爲趣入解脫之關要,由此叁殊勝攝持的話,就能獲得佛果。
如何做到叁殊勝呢?
首先,我們要發心,發心應以善的菩提心攝持。
發心之後,接著就是正行,應具備“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的見解。此時所宣的是“廣大秘密真言之發心”,此時聽法的正行就應當是:耳根不散亂而聽聞上師的法義、意不散亂銘記上師的教言,如是去做就成爲正行無所緣之殊勝。
正行之後就是結行回向,回向時應將一切善根回向衆生,那麼此時所種善根是什麼呢?就是以菩提心而攝受來聽聞“廣大秘密真言之發心”的法義。如是之善回向給衆生,就稱爲回向。回向時大家要以無毒回向而行,若無法做到,則應作隨順回向。
回 向
【備注】:此爲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于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忏悔!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衆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六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