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四講

  金剛精要引導文

  初學悅耳.寶藏庫(前行引導)

  龍薩娘波尊者 造論

  妙音龍多加參尊者 傳授

  普巴紮西仁波切 漢譯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傳講

  11月29日傳講內容

  【原文】

  宣說正行:導師大悲慈愛攝受弟子之後,即應聽聞發心與行爲。發心分二:第一、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應當思維:爲充遍虛空邊際一切有情父母,當證清淨大覺果位,故修此妙法也。

  【正文講解】

  今天我們繼續宣講論義之“修持道叁摩地深奧壇城”。

  以上已經講解了觀察、依止上師,並在依止後應該如理如法于上師面前進行聞法。聞法的方式又分爲動機和行爲,此時宣講的是動機。動機分爲不善的動機、無記的動機和善的動機。不善的動機和無記的動機昨天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善的動機。

  一、聞思修法的誤區

  分二:已聞之法不修習;對法起分別心。

  (一)已聞之法不修習

  大家不要認爲,之前宣說的法已經成爲過去,不需要再去思維,並非如此。之前所宣之法雖然不會在今天重複宣說,但大家不能將其擱置一旁,而是應該真正做到依教言去實踐。在修行成就之前,上師所宣的法,自己都需要去依教實修。

  (二)對法起分別心

  修行時,不應認爲前行是簡單的法而輕視,而對于高深的法又覺得難以企及、沒有信心而放棄。對于所宣之法,我們不應有區分之心,而應如理奉行,否則,便不可能獲得成就。

  對于前行之法,我們應如理如法地行持;對于高深之法,則應具備信心地去實修。

  二、修學次第

  我們此次所宣爲大圓滿法,實修也是大圓滿法。大圓滿法乃極密之法,是九乘之頂,非常殊勝。如此殊勝之大圓滿法也有修學的次第。若

   按次第修學,則不會出現違緣、墮入偏道。

  比如此次所宣爲“道”。修學“道”時自然應具備前行。前行又分爲入座前行、前行之前行、外前行、內前行。如果沒有修前行而直接修正行,或未修正行而認爲已能現證見解,這是無法做到的,也是不如法的。因此,按照次第做修行是最關鍵、最重要的。

  大家欲求的是修正法,此時所宣的即爲正法。因此,不應懈怠、散亂。對于法上不清楚之處,可以問上師。關于上師是如何宣說此法的、此法應該如何修行的這類問題,平時與金剛道友共同商討、共同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所宣的希望大家都銘記于心。以下我們繼續講解動機。

  叁、善念發心

  由出離心、菩提心、信心所攝持的發心皆稱爲善的發心。善的發心由于發心心量的大小又分爲叁種,即:小士道之發心、中士道之發心以及大士道之發心。我們在聞、思、修法時應反觀自心,看自己的發心是惡念發心、無記發心、還是善念發心。若爲善念發心,那究竟是小士道之發心、中士道之發心還是大士道之發心。

  (一)小士道之發心

  小士道的出離心爲:畏懼叁惡道之痛苦,欲求叁善道之安樂;信心爲:因畏懼叁惡道之痛苦、欲求叁善道之安樂而皈依叁寶;動機爲:希求自己從叁惡道解脫至叁善道。

  若以此動機修法,則無論修持小乘法直至光明大圓滿之間的任

   何一個法門,都只會得到由叁惡道投生叁善道之果報,因爲他的意樂就是這樣的,所得也就只能有這樣的果報。

  如是了知後,反觀自心,看看自己的發心,並思維此小士道之發心是否具真實利益。

  (二)中士道之發心

  中士道的出離心爲:畏懼叁界六道的痛苦,希求獨自獲得解脫的聲聞、緣覺果位;信心爲:因畏懼叁界六道的痛苦,希求獨自獲得解脫而皈依叁寶;動機爲:期望獨自從輪回中獲得解脫。

  以此種動機則只能獲得聲聞、緣覺的果位,而無法獲證殊勝圓滿的佛果。

  如是了知後,反觀自心,看看自己的發心,並思維此中士道之發心是否具真實利益。

  (叁)大士道之發心

  大士道的發心即是指殊勝菩提心。菩提心具備大悲緣衆生、智慧緣菩提二層含義。菩提心要同時具備慈心與悲心。

  悲心:願諸衆生遠離苦因及苦果。

  慈心:將衆生安置于圓滿佛果。

  若只具備慈心而不具備悲心,則不能成爲菩提心;若只具備悲心而不具備慈心,也同樣無法安立爲菩提心。

  (四)菩提心的重要性

  我們所得的一切都取決于動機而不取決于法本身,這一點非常重要。

   未被善心和菩提心所攝持而觀修本尊,自然會于觀修中存在一個在觀修的“我”和所觀修的本尊,以及所取舍的魔或鬼等等。如是而觀修的話,則將得到魔或鬼的悉地、果位。

  同樣,未被善心和菩提心攝持而修習任何一個法都不會成爲殊勝;未被善心和菩提心攝持而修直斷與竅訣,則無法超越無色界的四空處。

  此處我們所宣的是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

  (五)菩提心的修學次第

  要令自相續生起慈心與悲心,必須要依靠修行,通過修行來成就親怨平等之心才能成就菩提心。

  以下講解修學次第:

  1.知母

  首先通過修持來認識到,遍虛空之際的有情都曾做過自己的母親。如果不認識這一點,則相續中無法生起菩提心。

  2.念恩

  自己此生的母親所賜予自己一切安樂的恩德,其他衆生在往昔作爲自己母親之時也都同樣賜予過。

  3.報恩

  如是念恩後,自相續中自然生起大悲,對衆生生起報恩之心。

  如是修持,則自相續中自然生起真誠、無偏袒、無需改造的善

   心。此善心將成爲二利之因。

  如是修心同樣應具備前行、正行以及結行。

  四、前行的修法

  在亞青,一般一天修行四座,每一座都具備打坐的前行、打坐的正行和打坐的結行。

  (一)前行

  打坐的前行分爲前行之前行和入座前行。

  1.前行之前行

  打坐前,將一切內外雜務都處理好,如喝水、上廁所等事宜。如此可以避免打坐中因此類雜念産生的違緣。

  修行地處:寂靜、平坦之地。不應在人多、嘈雜之地,不應在凹凸不平之地隨意而坐。危險的地界、潮濕之地等等都應避免。如此則能避免打坐時的違緣。

  時間:一至兩小時。

  立誓:打坐前應立以下兩個誓言:一、于此座中,絕不隨妄念漂泊;二、即使大恩大德的父母來到,也絕不中斷此座。

  立誓的必要:一、能令座中不起妄念;二、能令內、外、密的魔障不能侵擾。

  2.入座前行

  入座前行應具備身要、語要和意要。

  身要:毗盧七支坐法。即:金剛跏趺坐、手結定印、身直、雙臂自然放松、頭微低、舌抵上腭、眼垂視鼻尖。身要中正,最關鍵的是要做到身體不緊不松。太緊則會不適,太松則會導致昏沈,不具備身要。

   語要:排風。排風分爲排叁次、六次和九次。排風時,觀想自他一切衆生無始以來以貪嗔癡所造罪障、習氣,以及自己修行中所産生的昏沈、掉舉、迷惑等,都在排風中排除幹淨。

  意要:以菩提心來攝持,即意要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後,于自己的前上方觀想有一朵千瓣蓮花的獅子座,座上有日月之墊,墊子上爲自己的根本上師。此時,若對上師無有庸俗之想,則可直接觀想上師之形象;若尚有庸俗之想,則應觀爲本體爲上師,顯現爲蓮師、阿彌陀佛等本尊形象,或無垢光尊者、龍薩娘波尊者皈依境等等。切記不能將上師觀爲石雕的形象或唐卡上的畫像,而應了知上師本來具足智慧、大悲和救度衆生之力。

  如是觀想時,則上師現量就在自己的前方,能聽見自己的祈禱,並且,上師此時能賜予自己任何的加持與悉地。如是觀想非常重要。

  如是觀想後,于上師前猛力作祈禱,或念誦上師瑜伽而作祈禱,如是觀想、祈禱之後,應在隨文思義中念誦前行或上師瑜伽。此時,應祈禱自己的心入于正法、法入正道、道離迷亂而成爲智慧。如是專一、真誠祈禱時,熱淚盈眶、心懷感激地求加持。

  如是專一祈禱後,上師大慈大悲攝受自己:

  于上師的眉間呈現白色的“嗡”字發白光融入自己的眉間。于是,自己身所造的一切罪障、習氣得以清淨,獲得寶瓶灌頂,並獲得化身佛之種子。

  于上師的喉間呈現紅色的“啊”字發紅光融入自己的喉間。于是,自己語所造的一切罪障、習氣得以清淨,獲得秘密灌頂,並獲得報身佛之種子。

  于上師的心間呈現藍色的“吽”字發藍光融入自己的心間。于是,

   自己意所造的一切罪障、習氣得以清淨,獲得智慧灌頂,並獲得法身佛之種子。

  接著專一祈禱,此時,上師的叁門同時呈現白色“嗡”字、紅色“啊”字、藍色“吽”字,放光融入自己的叁門。于是,自己身、語、意所造的一切罪障、習氣得以清淨,獲得句義灌頂,並獲得上師叁金剛之自性身之種子。

  接著專一而祈禱,此時,上師化爲光由自己的梵頂穴融入自己的心間,在上師與自己無二當中去安住。此名爲頓時灌頂。

  初學者、次第修學者,應如是去思維、去觀想而接受四灌頂。

  五、正行的修法

  以上所宣爲入座前行,以下宣說入座正行。

  首先要發菩提心。此菩提心,未生者要通過修心令其生起。依知母、念恩、報恩而修,或依四無量心而修,以觀想與安住交替修行,此稱之爲正行。

  之後觀想四外前行: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和業之因果。此也應通過觀想與安住交替來修行,稱之爲正行。

  同樣,求竅訣者以竅訣來止觀交修,稱之爲正行。

  結行回向昨天已經宣說,此處不作贅述。

  如是,每一座都必須具備前行、正行和結行。要令自相續中生起真實的菩提心,就要具備修持的方法,即是以上所宣內容。

  六、結語

  我的發心是,從基礎的前行開始,爲你們詳細作講解。並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地講,而是從今直至臨終、從今直至究竟成佛之間都會給你們細講——前行講解之後講解竅訣,竅訣之後是頓超。希望大家也能如是如理如法地修行。在漢地聞法的居士們,你們要先修五加行,之後求取竅訣,這樣一步步來修學,不要輕視此前行法,這是一切法的基礎。

  我希望大家成爲真正的修行者,最好都能即身成佛,或者能夠中陰解脫,或者至少能夠往生化身刹土。你們大家也要如是發心。

  好了,明天將詳細講解修心。

  回 向

  【備注】:此爲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于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忏悔!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衆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四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