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一講

  金剛精要引導文

  初學悅耳.寶藏庫(前行引導)

  龍薩娘波尊者 造論

  妙音龍多加參尊者 傳授

  普巴紮西仁波切 漢譯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傳講

  11月26日傳講內容

  【原文】

  南無格日紮格呐!

  本來圓滿普遍清淨界,任運覺性智慧身刹土,

  莊嚴消盡寂樂悲心者,大恩上師足前作頂禮。

  所得究竟果位無上乘,有緣值遇甚深竅訣法,

  欣求之故慈愛作記錄,啓請諸師護法賜開許。

  此爲九乘次第之極頂,一切經續竅訣之精華,接觸即解脫,光明大圓滿深密引導法,六百四十萬續之密意,邬金二佛之心髓,龍薩娘波尊者如實善說,爲弟子之利故,而如是解說竅訣深道精要。

  以至尊上師之教授而知少許要義,且作演說,此亦爲有緣者。大乘師聖者龍樹親傳教曰:“如白石粉塗飾之寶塔,冬季月照更加明亮。若有精通智慧做供奉,即能增長多聞等功德。”如是說也。

   本論分叁:甲一、決定基自性任運壇城之見解;甲二、修持道叁摩地深奧壇城;甲叁、二利圓滿果勝義菩提壇城之教授。

  (備注:本講節取其中前行引導部分)

  甲一、決定基自性任運壇城之見解

  依自宗而言:有寂迷亂解脫之基乃無爲法。由本體而分:實相本來清淨離常邊;自性任運安住離斷邊;故遠離生住滅叁相,此二雙運之妙力爲大悲周遍,皆本來具足。《金剛薩埵意鏡續》雲:“應知一切法本爲本體自性大悲叁身也。”如此所說。

  彼無有前後之序,故于刹那覺性中皆爲圓滿。若能認識,即名爲普賢王如來之解脫基位。若未認識,則具叁因(叁因即同性、遍計、俱生)叁緣(叁緣即性相因緣、任運所緣緣、固執分別緣)六種迷惑,此名爲叁界衆生迷亂之基。彼如來藏,因所淨“迷惑客塵”忽然遮蔽,故應修持能淨自然瑜伽二次第,于法界中無破立而清淨也。

  【正文講解】

  今日所講解的內容分叁:一、發心;二、本論概述;叁、論文講解、四、結語。

  一、發心

  分二:講法者之發心;聞法者之發心。

  1.講法者之發心

  此次講法的目的並不是爲了名利,或者是爲了聚集弟子。我講法的發心有兩個:

   第一、在座的各位以及通過網絡聽聞此次講法的信衆,大家都想修習正法,但對于修行的方法卻不是很清楚。要知道,法本來沒有高下之分,重要的在于修法的意樂。喇嘛仁波切複次教誡:“修法不重要,修法的意樂最重要。”大家應該如理如法聞法、修法。因此,爲了讓各位漢族弟子們知道如何修法、如何修心,並希望大家通過修習究竟正法來獲得解脫,而發心宣講此法。

  第二、所修之法應該能夠對治貪、嗔、癡、慢、疑等煩惱。例如,聞法和修法是要對治你的傲慢心,而不應該增長你的傲慢心;聞法和修法是要對治你的嗔恨心,而不應該增長你的嗔恨心。因此,爲了能夠讓你們能夠對治自己的貪、嗔、癡煩惱,而發心宣講此法。

  2.聞法者之發心

  通過聞法、修法,能夠調伏自相續、清淨自相續才是有意義的。那麼,入佛門後、聽法後,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過去了,對你的相續有沒有意義?如果有意義,那麼你修持的就是正法;如果沒有意義,那麼,即便你修的法本身是清淨無垢的正法,但對你來說也已經不成爲正法了。因此,大家聽法的目的應該是能夠在聽法後調伏自己的煩惱。

  那麼,最重要的是,在聞法後大家應如理如法去依教實修。

  二、本論概述

  本引導文分叁:首義、論義、結義。

  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八萬四千法門是爲了對治八萬四千種煩惱。此八萬四千法門全部聚集在叁乘之中,即:世間乘和出世間乘——出世間乘又支分爲小乘和大乘,由此而安立爲叁乘。大乘分爲顯乘和密乘。我

  

   們此次所宣的法屬于金剛乘,即密乘。金剛乘又分爲外叁部和內叁部,此次所宣的法屬于內叁部的內容。內叁部又分爲外內、內內、密內和無上密內,此次所宣的法屬于無上密內。無上密內又有六百四十萬續,此續的究竟密意精華又聚集在蓮花生大士的《空行心滴》和無垢友的《秘密心滴》之中。蓮花生大士的《空行心滴》的精華由龍薩娘波尊者積聚起來,稱爲大圓滿修行之道,聚集在龍薩娘波尊者的《金剛精要引導文》之中。

  龍薩和龍欽的密意都是相同的,沒有任何區別。喇嘛仁波切的傳承已經具備了龍薩的傳承和龍欽的傳承,同樣也具備了龍薩的竅訣和龍欽的竅訣。今天所宣的就是龍薩的傳承。

  叁、論文講解

  分四:頂禮句、祈賜加持;如法宣說之功德;講、修次第;簡述“基位”。

  1.頂禮句、祈賜加持

  此爲頂禮句。本論首先是做頂禮:頂禮上師、本尊、空行。按照喇嘛仁波切講法的規矩,都是先講解頂禮句,再講解正文詞句,這樣次第來宣講。我們此次講法也將按照喇嘛仁波切講法的規矩來講解。

  上師是法身、報身、化身之自性尊,或者說是本尊、空行之自性尊。所以,頂禮上師自然已經頂禮了法、報、化叁身,頂禮本尊和空行也都包含在頂禮上師之中。

  究竟之果位指的是叁乘、九乘之頂,就是無上之果位。有緣之人對如此甚深之法有希求之心,爲此便以慈愛之心筆錄下如此稀有之法。同

  

   時,祈請上師、護法開許、加持。

  2.如法宣說之功德

  此論爲九乘次第之極頂、是一切續部的精華。上根者接觸此法即可獲得解脫。此論也是爲了能使弟子獲得即身解脫而作。

  我們在聞法、修法時,要知道聞法的方式和修法的方式,這個非常重要。如同龍薩娘波尊者所說:“如果將白石粉刷在寶塔上,在冬天月光的照耀下,寶塔會更加明亮。”與此比喻相同,如果要想修這個大圓滿光明甚深之法、想精通這個法的話,就要遵循上師的教言、上師傳授的竅訣講解,如理如法地奉行,如此自然能夠令自己相續的功德增上。

  3.修學次第

  分二:次第講解的必要性;次第修學的必要性。

  (1)次第講解的必要性

  從這裏開始將宣說論義。論義分叁,今天我們將要宣說的是第一個。

  本論所講解的首先是“基”,接著是“道”,再接下來是圓滿的果位——“壇城”的教授。“道”又分爲前行和正行,正行又分爲直斷和頓超。此次是爲初學者宣講,所以不講解直斷和頓超,只講解前行。前行又分爲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內前行。我們此次將按前行次第講解。

  由于前行所講解的是集資淨障,按照傳承法規,在講解前行時是不會詳細講解抉擇“基”的。如果在初學者和不具根機者面前講解抉擇“基”的話,會有泄密的過失,因此,此次講法不會對“基”作詳細講解。

  什麼時候能講解抉擇“基”呢?要等到前行修學完畢,對自己的修

  

   行有了知和覺受等基礎之後才能講解。因爲對于“基”的講解並不是意念造作,沒有這樣的基礎時做講解是無法認識“基”的自性的。那麼爲什麼本論中會講到“基”呢?因爲本論在後面還有直斷和頓超的教授,而今天我們講解的是針對初學者的前行。

  我們在宣講完前行,大家依教奉行之後,自然進入直斷修行的講解。在修行直斷的一、兩年之後就是頓超。頓超是在一年、兩年、五年、十二年中這樣次第性地講解。

  (2)次第修學的必要性

  想修習大圓滿法的話,就應該按照傳承的法規來次第性地修行。在應該修習前行來調伏自相續之時跑去修直斷的話,這是不如法的;沒有直斷中竅訣的修行而卻修頓超的話,也是無法做到的,因此,必須要次第性地修學。

  有些弟子沒有通過前行來調伏相續,或者是沒有以菩提心來調心,或者是沒有以修皈依和發心來集資淨障,而是直接去修竅訣的話,這是不如理不如法的,是錯誤的,是顛倒的。還有一部分弟子,沒有圓滿竅訣部分就去修行頓超,這種也是錯誤的。依照本傳承的法規,想修行頓超,需要具備直斷的基礎,在相續中對直斷有了知和覺受,或者是得到了上師對于你見解的印證後才能修行,否則,沒有直斷的見解,是無法修行頓超的。同樣,沒有前行的集資淨障、調心的基礎就求竅訣,這些都是不如法的,不是正道。

  此次所宣的是龍薩前行,前行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基礎。對于初學者,不光是要認認真真地谛聽此次的講法,而且一定要如理去奉行、實修。我們修大圓滿法的有緣信衆們,或者是希望即身解脫,或者是希望中陰得解脫,或者是希望能夠往生淨土,總之,都是有各種各樣的欲求。既

  

   然都有這樣求解脫的欲求,就應該立下誓言,按照本傳承的法規如理如法地修行。

  對于上根者的話,在見到上師的當下便能直指心性、獲得印證。但像這樣的上根者,就如同白天的星星一般非常稀少。那麼,像上根者、中根者這樣的根基能否通過次第性地引導來修行呢?是可以的,而且根本不會入于任何的偏道、歧途。但是,如果對于下根者,用引導上根者的方式來引導的話,那麼進入偏道者非常多。

  4.簡述“基位”

  “基”是怎樣的呢?這個在修行直斷和頓超時,對外境及內心作抉擇的時候,自然會認識到。一切法本來是本體、自性、大悲叁身,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就如普賢王如來一般獲得解脫,稱之爲解脫之基;如果沒有能夠認識到的話,就會成爲衆生迷亂之基。此迷亂就是叁因、就是叁緣。叁因就是同性無明、遍計無明和俱生無明。在這個明了之上積下了無明之垢、積下了習氣,衆生因此而迷亂。這個迷亂就是“所境”和“所淨之境”,要清淨“所境”和“所淨之境”。在“道”中,我們通過修習“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清淨這些由無明所積累的習氣。

  對于初學者如何講解對“基”的認識呢?此時僅僅講解“基”是佛與衆生之間相續未遮止的明了。而對于直斷與頓超的見解作印證時,對“基”的認識並不是這樣的。

  四、結語

  以上大概地講解了“基”,以下將宣說在道中如何來修行。今天的法就宣到此。今天所講的法希望大家回去後能認真去翻閱,而翻閱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詞句之上,而是應該如理如實地去實修、依教奉行,這就是我最大的希望。

  回 向

  【備注】:此爲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于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忏悔!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衆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一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