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方法比修行更重要,這是曆代傳承祖師所共許的。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應當重視因果、多思維觀察。因果不虛,每一個人痛苦或快樂的感受,都是由我們往昔所造之因所致。
修法首先需要選擇與自己具宿緣的具德上師,依根機選擇相應法門。
修持上師瑜伽如果僅停留于表面念誦詞句之上,是不究竟的,它的真實要義是刹那不離內心的覺性。究竟的上師不是指以意念造作來觀修外相上師融入自心,而是在認識心的本體的當下,遠離戲論的明空不二境界。而口頭空言的了知境界,沒有任何實義。
如果內心仍然執有分別與執著,就無法得到喇嘛仁波切慈悲、智慧的加持。而想要獲證上師的智慧密意,上師瑜伽就是從初入佛門至徹證大圓滿空性智慧的殊勝修法。什麼時候能將自他分別的情感轉爲無緣大悲、轉識爲智、勇氣轉爲願力,修行即爲圓滿。
次第修行者,初步對外相顯現的上師生起無比信心後,才能依靠上師的加持力,逐步與上師密意融無別,證悟心的本體——密相上師。密相上師遠離一切戲論,無有毫許改造之思維。
身語意所造善業應回向叁界六道一切衆生,否則功德無法增上。回向時候說:“叁世諸佛及上師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這樣,善根不僅能報父母之恩和上師之恩,還能生生世世爲上師攝受,令自他皆能圓滿。
口頭所說的菩提心不能算真的,而真正的菩提心是認識到叁界六道衆生的痛苦,並了解其因、了解只能依靠佛法、得到佛的果位才能真正解脫。
在家居士如果沒有條件按照祖師大德的傳承,閉關觀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法義的話,應該要盡量多閱讀祖師教言,如華智仁波切所著《普賢上師言教》、堪布昂瓊仁波切所著《前行備忘錄》等等。
日常行持中要善加觀察刹那刹那的心念流轉。如果自心貪著世間八法,修法仍有拖延、懈怠,這就是細微的“業際顛倒“;僅僅表面求法或得法,但沒有將法義納入內心實修,那也不是真正的”得師攝受“;如果沒有對叁寶生起堅定的信心,即便口誦經文,也未必真正趨入佛法。
世間哪怕燒茶這樣的小事,也需爐、火、水、壺、茶等諸緣具足才能成辦,更何況修持生生世世解脫的妙法呢?
有人覺得亞青寺有一、兩萬人已經很多了,但是細致觀察,哪怕一塊石頭下的螞蟻窩中,螞蟻的數量已經相當于一個城市的人口了。六道之中人道衆生本已稀少,而對佛法産生信心並進入正道修法者,更是寥若晨星。
盡管皈依了佛門,但如果只是表面上求點法或得點法,沒有真正契入實修,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十圓滿中,尤其是業際無倒非常困難,因爲如果叁門造惡業,一切所作都只是爲了今生目標,雖然被世人尊爲成功人士,但實際上也屬于業際顛倒的人。
在進入密乘以後,如果誹謗上師和金剛道友,則失毀叁昧耶戒,不僅自食惡果,還會殃及他衆,自然也就斷絕了成就的緣分。
現在很多人學習佛法的發心不是爲了解脫,而只是追求今生的安樂與利益。要知道,如果不具備出離現世、希求解脫的定解,以追求今生暫時安樂、遠離怖畏之心而趣入佛門,這樣的發心已經偏邪,即使行持善業,也不具備迅速解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