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學者而言,很難在相續中真正生起無改造的菩提心。因此在修道時就應該以改造意樂的菩提心來攝持,這是非常重要的。
小乘與大乘、與捷徑之道光明大圓滿之間,最主要的差別就在于意樂。之所以這樣複次教誡大家要轉變動機就是因爲一切都取決于意樂之上。
上師的加持會令自己自相續貪嗔癡之心減少,出離心和菩提心及修行、見解等等方面增上。比如說,以前自相續貪嗔癡都非常熾盛,但現在自己的說話方式處事方式都有所改變,變得寂靜調柔,這就是得到上師的加持。
念祈禱文的時候要隨文思義。如果僅僅是念誦詞句或者口頭上祈禱,是無法得到上師大悲加持的。蓮花生大士曾說:“我無來去,惟信我者,即現前而爲說法”。
對于上等根機者,已經達到座上和座下沒有區別,自然沒有前行、正行和結行之分,這種根機的弟子如同白天的星星一樣,非常稀少。即便自己具備這樣的根機,如果依照上師的教言而次第修行,在修行之中也決不會有任何的歧途、偏道和誤道。
打坐必須具備叁殊勝,即前行、正行和結行。如果沒有被叁殊勝所攝持,你所做的打坐都是道貌之相,並非正道;你所修之法都是道貌之法,並非正法。
對初學者來說,由于不具備見解和修行,因此無法依見解和修行調伏自相續,唯有依靠暇滿難得與四厭離心才能調伏自己的心相續,此四厭離心非常重要,必須銘記于心。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將自相續不善的動機、無記的動機轉變爲善念,稱之爲自淨其意,清淨自己的相續即爲佛教。如果只是改變身語,那只是道貌之相,只有改變自心,才是“心善身語善”。
自心的這個“心”指的是恒常不斷、數以百千萬計的衆多妄念。無有間斷的妄念,也就是這個心,稱之爲相續。這個心念要經常去反觀,觀察這個心念是善還是不善,及時去改變自己的相續,就稱之爲反觀自心。
新年來臨,按照漢地的習慣都喜歡說:“新年快樂!”是否快樂,取決于自心。如果心存善念,那麼新年的確快樂。大家的心要和去年不一樣,要心生善念而立誓願:“從今往後一年中,我修法要達到某個目標。”這樣發願能遣除修法違緣,非常有意義。
世間的這些事業只能令自己受用一年兩年,最多十幾年、幾十年。而正法對于我們的利益是生生世世的,因此對于世間的事業不要過于追求,而應力求真正有益的正法。
如佛般的上師是稀有難得的,上師開示殊勝正法是稀有難得的,自己的暇滿人身是稀有難得的。自己的暇滿人身遇到了如佛的上師和殊勝之法,這一切都具備是不可思議的,如果錯過了此生,下一輩子是不會再有這樣稀有難得的機會了。
真正要成爲上師的弟子就要與上師的心相應,不管是所作所爲、還是驗相、大悲、大慈、證悟等等,一切都要與上師相應。大家要如是去依止上師而行。
我們要知道,並不是上師們需要恭敬的語言和行爲,而是,如果你恭敬上師的話,則能圓滿自己的資糧、獲得上師的大悲加持。
晨起念誦的偈子,如果以上師的唱調去唱誦的話,自然就是在憶念上師,而憶念上師自然就會得到上師的加持,因此,以上師傳承的腔調去唱誦就有這樣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