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爲只要自己到臨終之時憶念無常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爲這種貪執之心是從無始以來一直聚集至今的,如果你此時不通過修法去斷除,臨終之時是很難斷除的。因此,從現在開始就數數熏修無常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臨終和後世而言,最爲有害的莫過于貪執之心,而真正有利的唯有正法。如果臨終之時對于世間還有很多貪執的話,在中陰階段是非常恐慌、非常痛苦的。
諸惡莫作”是指要斷除因貪、嗔、癡之心所攝而造作的十種不善業;“衆善奉行”是指要奉行離貪、嗔、癡之心而行持的十善業;“自淨其意”是指小士道、中士道和由大士道支分的顯宗、密宗分次第地以各自的方便法來調伏自己的心,同樣也以“戒、定、慧”叁學來清淨自己的心。
當一個美女的頭發被火點燃的時候,這個美女不會想說過一會兒再熄滅這個火,而是馬上就會熄滅頭上的火;如果一個膽小的人懷中有一條蛇的話,他不會過一會兒再把這個蛇扔掉,而是會馬上就把它扔掉。我們應該像這個比喻一般,立即投入正法之中。
法就像是馬,無常就像是馬鞭。當用鞭子抽打馬的時候,這匹馬會快速地到達目的地。和這個比喻一樣,想修成正法,一定要以無常之鞭來鞭策自己;想修法圓滿究竟,最關鍵、最關要的也是觀想無常。
雖然你得到了暇滿人身,但可能總是說明天、後天再去修法,在懈怠、懶惰中拖延修法,這樣就無法讓此人身具有實際意義。所以應該知道無常自性,並依靠觀修無常而令自己精進修持正法。
《除憂書》中說:“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此事汝豈見,豈聞或生疑。”也就是說,有生必有死是毫無疑問的,有生而沒有死的事情聽都沒有聽說過,如果聽到了也必然會懷疑。
反觀自己,如果自己相續中有貪心的話,是墮餓鬼之因;有嗔心的話,是墮地獄之因;有癡心的話,是墮畜生道之因。你反觀自己身語意一切所造之因就能明了今後會投生到什麼地方,不需要向誰問轉生。
我們要以叁歡喜承侍上師,讓上師悅意而得到上師大悲加持。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獲得上師的攝受,就要時時反觀自相續:我有沒有違背上師的教言?如果違背了上師的教言,那麼此刻,你就沒有被攝受。
要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就要護持好自己的身語意,恒時行持善業。無始以來自己漂泊輪回就是因爲自己的身語意造作惡業,那麼要從輪回中解脫,身語意就要奉行善法,所以護持身語意是最關鍵的。
“業際顛倒”中,所謂的“業”指的是自心,如果自己現在所做的是正法,之後又行惡法就屬于業際顛倒。如果自己的業際沒有顛倒那自然就要生起歡喜心,並且爲了今後自己的相續中不再生起這種顛倒而立下誓言、如法奉行。
竅訣的修法同前行的修法是一樣的,都是要于座中與座間次第性實修。如果沒有四厭離心的基礎,你永遠只會具有道貌之相,而且最終墮入業際顛倒的違緣之中。就像一個建在冰塊之上的沒有地基的房子,當夏天到來時房子就會垮掉一樣,如果沒有四厭離心的基礎,你此生的修行無法圓滿。
佛未出世的劫稱爲“暗劫”。暗劫中沒有佛法,所以也無法知道善、惡的取舍。而此時我們生在佛已出世的賢劫,並且值遇上師,聽聞上師宣講善、惡取舍之法,應該心生歡喜地精進修行正法。
通過觀修八無暇,就能對輪回是痛苦的自性和暇滿難得生起定解。但僅僅生起定解就可以了嗎?不是的,還要通過安住修來認識究竟實相。而要認識究竟實相唯有通過祈禱上師來實現。如果不具備觀察修、安住修和祈禱上師這叁點而修的話,無法證得大圓滿實相。
我們自己在很多堪布、活佛面前都聽聞過前行法,有些人不僅聽過,而且還跟別人講解過。那麼反觀自己,聽聞了這麼多次前行,前行法真的利益到自己了嗎?爲別人宣講了那麼多次,自己有沒有真正納入實修呢?如果自己並沒有將法納入實修,那麼法已成爲口中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