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寶至尊之本體

  上師爲九寶至尊之本體——上師身爲僧、語爲法、意爲佛,聚集外叁寶。總集加持之根本(上師)、賜勝成就之來源(本尊)、一切事業之主尊(空行護法),爲內叁根本。(具備)密意不動之法身、無遮顯相之報身、事業無勤之化身,爲密叁身。

  上師本無欲求世間之福。然而爲了給自己積累福德,應供奉飲食與財物,並身作頂禮與經行;語作于他前宣揚上師功德,說話溫雅並合師意,如果遇到他人誹謗上師則應做回遮;意作恭敬與信奉,並修持叁摩地令上師歡喜。

  上師雖是具德、具法相,但要通過種種方便,如打卦、占蔔、夢相等,觀察自己與此具德上師是否有宿緣。如果自相續對這位善知識有與其他上師不同的感覺,具有不共的清淨心與信心,此時就不需要其他打卦、占蔔等方便,即知這位上師是自己的具宿緣上師。

  所謂密宗的金剛阿阇梨是指:自己得到過圓滿的灌頂,對灌頂的誓言沒有違犯,謹慎守持誓言,對基、道、果一切都圓滿了知、通達,自相續已經證悟.當我們遇到密宗的金剛阿阇梨,應該去依止.

  具足內、外、密一切功德者稱爲善知識。在前行中也已宣說,外具別解脫戒,內具菩薩戒,密具密宗誓言,並且沒有違犯誓言;相續中有大悲利他之心,對經、續、竅訣有如海般圓滿聞思,以利他大悲心攝受弟子,能善巧引導弟子者,稱爲具法相善知識。

  密宗的根本是上師,根本的根本是上師,應該依止一位具德、具法相的上師是非常重要的,並非碰見誰都是能依止的。唯有依止上師,經、續、竅訣才能講解。而我們不依止上師的竅訣,無法證得究竟佛果,即使自己懂得很多,也無法解脫,獲得究竟成佛。

  修曼茶供的時候,供品一定要清淨。供奉的供品清淨,則修行者暫時、究竟的所欲都能圓滿。尤其是修十萬曼茶的時候,自己的房間和供品必須都要清淨。

  供水的時候,壺嘴要離杯很近,否則,如果壺拿得太高是不恭敬的,同時,如果杯口有花紋的話,水不能超過這個花紋,水的高度應該統一,不能溢出來。因爲我們供水是在積累資糧,如果溢出來的話是很不恭敬的,會遭受惡果。

  頌曰:“供奉曼茶之福德,大聖師亦難言量。”暫時即福德圓滿,敬師生信,究竟證得深密叁摩地及無量殊勝功德等。供曼茶的功德包括:一、所欲成就,圓滿暫時的人天福報,獲得長壽、權利、受用圓滿等等;二、最終能證得究竟佛的果位。

  寂天菩薩曰:“凡夫唯自利,世尊唯利他。”凡夫所作所爲都是以自私自利爲目的,這也是一切衆生漂泊輪回的根本,本師具備圓滿的利他之心,因此,其自利也是圓滿的。在座每一位都希求安樂,甚至希求即生證得究竟佛果,但如果一味欲求自己安樂而沒有利他之心,沒有被菩提心所攝,那麼成就佛果是不可能獲得的。

  觀誦金剛薩埵的時候口中念誦百字明,心中也要念著自己所造的罪業,若不意念所造之罪並生忏悔之心,只是在口中說發露忏悔,就無法做到清淨。如是去念誦百字明,觀想降下甘露,清淨這些罪障,如此依次第而去觀想。

  業障分爲自性罪和佛製罪。自性罪是什麼?如殺生、不與取、邪淫等十不善業都是自性罪。以上這些如果造作的話,即便沒有受戒也同樣屬于造惡犯罪。佛製罪是本師所製定的戒條,如皈依戒、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密乘戒等,若違反戒條所犯下的罪障就稱爲佛製罪。

  金剛薩埵在學道時發願:任何衆生只要持其名號就能清淨自己的業障,若不得清淨則自己不成佛。而金剛薩埵久遠劫來早已成就佛果,由其因地所發大願之故,此時清淨業障最無上的方便就是觀誦金剛薩埵。

  所宣之法,若僅僅聽聞,則無法增長相續中的功德,只能增長自己的傲慢心,所以實修非常重要。尤其是五加行、竅訣中的菩提心觀察、安住交替修。頌曰:“智不住叁有,悲不住涅槃”,此爲不住兩邊之竅訣。

  比如自己有兩只鞋,另一個人光著腳,就把自己的兩只鞋都給他,稱爲自他交換;夏季下雨的時候,有一件雨衣,若和他人同時用,就是自他平等;若給他人穿,自己在雨中淋雨,就是自他交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