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知道毗盧七支法坐式的方法,但打坐當中不願意做,這和不知道的人也沒有任何區別。知道修行理趣以後如理奉行是最爲關要的。哪怕僅僅五分鍾的打坐,一定要盡力盡量地如理奉行。
腰脊生病是因爲自己前世業力造成,和打坐無關。打坐中坐直以後,整個脊椎都在不松不緊的自然狀態中,只要姿勢正確,根本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不利的影響,不會導致任何疾病。大恩喇嘛仁波切不分晝夜六時都在身要毗盧七支坐式當中,晚上睡覺也是,根本沒有因此致病。
盡量少說世間種種事務和绮語。口中語言過多,心裏妄念會越多;話語少妄念也會少。語寂靜,心能寂靜;身寂靜,心也能寂靜。平時要依止鮮有世俗事或種種绮語的寂靜場所。如果無法做到,至少打坐時遠離産生種種妄念或绮語的處所。
修行之前,應先在上師處聽聞上師的教授,知道如何修法以後要長時間不分晝夜去熏修串習,自然能修好法。
有些道友不懂如何去打坐應該多次虛心請教道友,懂得修行要義的道友也要耐心地反複教誡對方如何去打坐。修行關鍵在于懂得如何修法,所修之法才能成爲正法。法融入自心,就是修好法;法未融入自心,就是沒有修好法。若僅僅口頭上說修法,但法未融入自心,所修皆爲非法。
沒有理由的信心很容易變化,有理由有根據的信心很穩定。應該細致理解上師好在哪裏?比如上師的功德、大恩、加持和大力等等;這樣就會在自相續中生起不變的信心,上師的密意自然遷入你的相續中令你見解增長並能證悟。
修行大圓滿法一生一世能夠現量見到清淨刹土,這就是大圓滿深道殊勝之處。喇嘛仁波切之所以稱之爲大恩德者、大加持者,原因就在于令有緣弟子一生現量見到刹土而成佛。
佛在藏語中叫“桑吉”。“桑”是從無明當中清醒過來的意思。很多衆生在無明當中昏睡,要清醒過來就是“桑”; “吉”就是從無明當中醒過來的時候,相續當中的了知、覺受的功德增長,證得俱生的智慧,這個就叫“吉”。
法分爲世間乘與出世間乘,出世間乘又分爲小乘和大乘,大乘又分爲遠道顯乘和近道密乘。之所以區分這麼多法門就在于顯密之差異四個要點之上,密乘超勝其他教派之處也在于此四個要點之上:一義亦不昧(見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爲無辛勞、根基爲上等根基。
除了所現之外境和能知之意識之外無法安立一個輪回,除了所現之外境和能知之意識之外也無法安立一個涅槃。見到外境和意識的實相爲涅槃,沒有見到實相就是輪回。
實修大圓滿深道的殊勝之處是什麼?在于本來就是五種圓滿。比如說講解開啓神山,此神山本來就是清淨刹土,因衆生業障而無法看到。通過喇嘛仁波切的加持令衆生看到神山,而並非是把普通的山轉變爲神山。喇嘛仁波切開啓神山也是宣講大圓滿深道殊勝法義——本來就是五種圓滿。應該如是理解。
聽聞喇嘛仁波切開啓諸多的神山的傳記,可以斷除實修過程中的行爲、修行或者境界上的诤議,遣除修行路上的障礙。提醒大家不要把開啓神山當作故事,否則聽聞傳記沒有任何意義。
在聞法當中,專一谛聽上師的法音,如理思維斷除聽法過程中的增益,抉擇法或非法。如是奉行稱之爲智慧波羅蜜。在聞法當中,必須具備六度波羅蜜。動機和行爲應如理如法無顛倒、無誤取舍。
聞法中應斷除叁種過失——耳不注如覆器之過、意不持如漏器之過、雜煩惱如毒器之過。斷除叁種過失之後,眼睛專注看著上師,耳專心聽聞上師的法音,意不跟隨散亂,專心銘記上師所宣之法。如是奉行稱之爲禅定波羅蜜。
聞法時,對法生起希有難得之心,相續中生起歡喜心和信心。如是信心稱之精進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