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叁寶的殊勝之處

  若沒有任何緣由,僅僅在口頭上說上師叁寶如何的殊勝稀有難得,是無法真正認識叁寶的殊勝之處。修皈依的時候,觀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才能真正認識叁寶的形象,得到叁寶的果位,才能稱之爲真正的皈依。否則無法認識叁寶的形象,也無法從叁界輪回痛苦中出離。

  修十萬皈依境時,要認識世間皈依和出世間皈依的區別,認識清楚叁乘皈依的含義和區別,這樣如理觀察修,就能認識上師叁寶稀有難得,是最殊勝的。唯有希求上師叁寶,唯有皈依上師叁寶,才能獲得今生、中陰和來世的安樂,也會從內心深處生起信心和喜悅心。如果生起信心和喜悅心,就說明修好了皈依。

  修行中如果具備觀察修、安住修及祈禱上師叁要點,則具備正行無所緣;如果不具備叁要點,如同交稅或者還債般應付了事,則沒有任何意義,根本無法替代正行無所緣。

  在座的大衆都認爲自己已經修好了五加行,自己深思一下,修皈依時是否具備觀察修、安住修和祈禱上師叁個要點、如理如法交替修行呢?如何認識上師叁寶的體相和自性呢?對上師叁寶有何種感受呢?能講出來叁寶定義嗎?是不是外在的佛像爲佛?是不是上師口中所宣內容爲法?是不是穿著紅色衣服的人爲僧呢?

  皈依之前,要認識皈依的上師叁寶的體相和自性是什麼。叁乘佛法中對叁寶的定義不同,實際意義上的認識也不同;應該認識清楚叁乘皈依之區分以後,才能做到真正的皈依,否則無法做到真正的皈依。修五加行皈依十萬偈頌的時候,也應該如是思維、如是觀察修。

  漢族的很多居士祈請皈依的時候,都在說:“我要皈依于您。請傳給我皈依戒。”上師也如是傳授皈依戒。如果認爲僅僅這樣就做到真正的皈依,是不太可能的。

  皈依的對境爲佛法僧叁寶。誰來皈依呢?是叁界六道漂泊在輪回中的自他一切衆生。唯有希求佛法僧叁寶、唯有皈依叁寶才能幫助我們脫離輪回之痛苦。應這樣理解皈依的含義。

  修學五加行的十萬皈依偈時,也要具備觀察修。 皈依之觀察修,先要認識皈依的對境是什麼?如何皈依?誰來皈依?爲何皈依?如果這些法義都不了解如何去皈依呢?這樣去思維就是在觀察修。

  修上師瑜伽必須要有頭有尾,打坐中必須具備前行、正行和結行,同時具備觀察修、安住修和祈禱上師交替修行。僅僅觀想自己前方虛空處有上師而不具備叁要點,則無法成爲清淨之上師瑜伽修法。同樣道理,五加行磕大頭時,僅僅觀想前方爲皈依境而不具備叁要點,你的相續是無法生起信心和出離心。

  反觀自己,在之前的打坐中是否具備觀察修、安住修和祈禱上師交替修持?具備的話,說明你會打坐。否則,你不會打坐,徒具道貌之相而已,沒有多大的意義。

  觀察修以後,安住于妄念之本面之中,于寂止中生起勝觀。僅僅單一的觀察修不能證悟勝觀,僅僅單一的安住修的修法也不能證悟勝觀,唯有祈禱上師才能證悟勝觀。

  修法之中的觀察修爲了自己更加理解和認識上師所宣之法,斷除一切修法上的增益。如果沒有觀察修,僅僅坐在那裏,則無法知道、無法理解上師所宣之法,無法斷除修法上的增益。

  在實修打坐當中,必須具備觀察修、安住修和祈禱上師!此叁點在打坐中必須具備、不可缺少!

  打坐強製壓製妄念不讓妄念生起,並非是正行無所緣。有些人生起妄念時不管妄念、不及時對治,跟隨妄念造業,並非是真正的正行無所緣,無法替代正行。在打坐中,觀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非常關要,此乃正行無所緣的修法。僅僅是安住修,或僅僅是觀察修單一的修法,都是無法替代正行無所緣。

  修五加行、竅訣乃至任何修法,都需要觀察修和安住修輪番交替修行,不跟隨妄念漂泊,自然安住。如是行持也可以代替正行無所緣。

✿ 继续阅读 ▪ 打坐之正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