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貪心熾盛

  修頓超時,如果覺得今年的顯現比去年好,激動地坐立不安,想馬上向上師彙報顯現的一切,這是貪心更加熾盛的表現。

  觀修暇滿難得後,你會明白唯有依止上師修持正法才能不虛度此難得的人身,相續自然而然會生起信心和出離心,也會更調柔。

  懷著傲慢心向上師彙報修行中看到的明點或金剛鏈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不如你把如何觀修、理解暇滿難得,生起了何種覺受向上師彙報,上師會更喜悅。修行如果沒有增上信心、菩提心、出離心,反而貪嗔癡慢疑更熾盛,沒有任何意義。

  當妄念生起之時就應立即予以鏟除、壓製和調伏。因爲當妄念沒有成爲習氣時是很容易對治的,而當妄念成爲習氣以後,再想要對治就很困難了。

  往昔無論是喇嘛仁波切的呵斥、開玩笑還是打比方,我都會做一下筆記。因爲這些都非常重要,需要細細思維。比如爲何呵斥,弟子有何過失,過失如何消除,呵斥密意在于何處乃至所開玩笑的因和果是什麼,如何做的比喻又爲何要如是比喻,此喻又具足何密意等等,此中都已具足深奧殊勝之竅訣,我們絕不能輕視。

  有些人求竅訣的時候,向上師呈報自己的見解,並不提及自己打坐中如何奉行身要、語要和意要,僅僅彙報自己在無念當如何中安住,安住時“一切法都不是實有的、如夢如幻、空的、明的、一切都是顯空雙運的……”上師聽到這些根本不會喜悅。

  打坐之前行爲:打坐之前處理好房內外一切事務、立下誓言,具備身要、語要和意要之動機及祈禱上師受四灌。打坐之正行無所緣爲大圓滿、大手印及大中觀之見解,對于初學者以觀察修和安住修輪番交替代替正行無所緣。

  什麼階段不需要座與座間分清而修行呢?已經證得見道、而且見道後入定和後得沒有任何區別,道驗功德圓滿之時,可以不需要座與座間分清而打坐。不管是出家衆還是在家衆,打坐中應有始有終,座與座間分清非常關要。

  在打坐中夾雜著很多法一並修行的話,也是不如法的,也無法做到真正的修法。如果打坐中,座與座間分清依教奉行,功德和道驗會迅速增上。所以要求大家實修要和打坐結合,座與座間分清非常關要。

  按照世間的法規,吃飯有吃飯的時間,起居有起居的固定時間;做每件事情都應該有規律。同樣的道理,打坐也應座與座間分清楚,所修之法爲清淨正法。

  對于初學者及次第根機,實修應與打坐相結合,座與座間分清。不與打坐相結合的實修方法,不適合初學者及次第根機。

  無誤取舍動機以後,聞法行爲要做到自身調柔、處于低處,具恭敬心和信心,身語意不散亂專注于聽聞上師所宣之法。

  《親友書》中雲:“地土抟成棗核丸,其量不及爲母數。” 虛空周遍之處,遍滿有情;有情周遍之處,充滿痛苦。這些衆生無始以來無有一個未曾做過自己的父母,唯有修正法才能報答衆生的恩德。

  很多人在修五加行或者修竅訣的時候,有些人認爲安住修很重要,有些人認爲觀察修很重要,這兩者修法都墮入兩邊,都不具備正行無所緣。因此無論修任何法,都要同時具備觀察修和安住修交替修行,才具備正行無所緣。如是之故,爲大家所需而宣講相關法義。

  修五加行、四厭離心等其他修法,也應同時具備觀察修和安住修交替修行非常關要。否則僅僅認識痛苦,則不能從輪回中出離;或者僅僅坐在那裏處于無念狀態,也無法脫離輪回。因爲四空處長時間處于無念狀態當中,無法脫離輪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