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弟子到亞青後,去經堂、拜見各位上師、朝拜蓮師洞或是朝拜昌根阿瑞仁波切居住的度母神山等等,都要發清淨之願,切不能以旅遊觀光的心態去朝拜。如果以旅遊觀光的心態朝見刹土或者種種悅意境,是不能如願的。
獲得暇滿人身後,就如同站在繼續流轉無邊輪回或超越輪回的十字路口,我們是繼續虛度此生,還是讓此人身具有意義?
華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雲:“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心爲諸法源,調心佛善說。”持心就能持身,但持身不一定能持心。
如果問大家所修之法是大乘還是小乘?大家都會說是大乘之法。但如果補特伽羅修法的意樂不以菩提心攝持,雖然所修的法是大乘之法,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修法。
我們無始以來漂泊至今,遍虛空之際的衆生沒有一個未曾做過自己的母親,這些衆生被痛苦所縛,卻無法如理如法修持安樂之因得到安樂之果,也不會舍棄痛苦之因和痛苦之果,我們要將顛倒而行的母親安置于究竟佛的果位,這是我們行持一切善法的動機。
所學之法是否爲善,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相續的意樂、動機。
輪回的一切顯現都是心的化現,心性遠離戲論和執著。無始以來我們一直把貪嗔癡的對境安立在心之外,沒有保管自心,至今仍漂泊于無邊輪回之中。要認知到一切顯現都來源于自心,所以要時時保管自心、反觀自心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真正的佛子行。
佛陀和上師所講的一切法要如理奉行,不要放棄,這才是最關鍵的。有人聽聞了很多佛法,在佛法興盛的地方住了很多年,卻沒有實修。當聽到善法的無量功德沒有喜悅之心,聽到惡業的過患也沒有慚愧和恐懼之心,這是有一定過失的。
本師釋迦牟尼佛曰:“我爲你指一條解脫之路,當知解脫還是依賴于你自己。”佛是無法親自替你對治你自相續的貪嗔癡慢疑煩惱的。佛爲我們宣講斷除煩惱的方法,我們依教奉行才能斷除自相續的煩惱。
即使我有一顆糖,也會給別人吃,令他人心生歡喜而趨入佛法。不管是何等衆生,我都以利他之心盡可能地攝受他,令他趨入佛法。我沒有芝麻大的功德,唯有利他之心。哪怕自己所做令他人相續生起一個善念,也有很大的利益。你們相續也應恒時具有利他之心。
剛入佛門的時候雖然不明白很多道理,但知道恭敬上師叁寶,只有功德沒有過失。此時對上師叁寶及金剛道友都非常有信心。但當聽聞過很多的法,卻沒有實修、沒有生起信心,就會用法來觀待別人的過失,生起傲慢心和邪見。這就是聞法不作實修的過患。
面對任何貪嗔癡外境之時,要時時反觀自心、保管自己,斷除墮入叁惡道之痛苦。
有些出家人很多年了,得到的法及遇到的上師很多,也接受過很多灌頂和竅訣,但是相續中仍然沒有生起過一絲覺受和證悟。這並非是上師沒有加持,也並非法不殊勝,而是自己沒有實修,沒有將法與自相續相融。如理實修,對治貪嗔癡妄念,實修任何一個法都能成佛。
要讓自己在修法中不被懈怠、懶惰所縛的利鞭就是死亡無常。我們要時時觀想死亡。死亡會不會今晚出現?死亡會不會明天出現?我們現在就要修持正法、迎接死亡,現在就要將殊勝的教言納入相續,好好修持。
我們在輪回中百千萬億次投生爲人,甚至在六道的任何一道都曾受生。除了地獄道與天人道的衆生是化身外,其他道的衆生都需要母親孕育。如果把我們無數世投生的身體堆積起來,如同須彌山般高,把感受痛苦而流出的淚水積起來,如同大海般深。沒有母親就沒有我們的身體。所以,未做過我們母親的衆生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