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容器當中灌入好的液體,液體會變成毒。上師宣講正法,弟子沒有斷除“毒器”的過患,所宣之法非但無法對治煩惱,反而會增上煩惱,成爲煩惱的附加品。
很多弟子常年累月住在藏地,不回漢地,說在藏地有意義,在藏地有密宗金剛乘所翻譯的經典。但是所宣的法都不銘記于心,最後藏地和漢地的經典都沒有記住,這樣的修行沒有什麼意義。
《二品續》中雲:“衆生本是佛,然爲客塵遮。”一切衆生的相續都是自性清淨的佛陀,自性從來沒有被汙垢染汙,一切衆生具足如來藏,乃爲本體本淨的佛陀,相續具足無勤任運之功德。沒有成佛是因爲被客塵所遮,淨除客塵後,無法另覓一個佛。
要成爲大圓滿法的補特伽羅根機,必須明觀五種圓滿——處所圓滿、導師圓滿、眷屬圓滿、法圓滿、時間圓滿。
大乘的顯宗和小乘行人,他們欲求得到佛的果位,但修行時是舍棄蘊界處後再去欲求佛的果位。而密宗金剛乘的見解是:佛果就是現在的蘊界處,于此實相或顯相之上來說,輪回之外無法覓得一個究竟佛的果位,並如是去修行。
顯乘和密乘最後的究竟果位是相同的,而暫時的行道過程之中,密乘金剛乘有四個殊勝之處超越顯乘:見解不愚昧、修行方便多、行爲無難行、根機爲利根。而殊勝之處歸根到底取決于轉變意樂之上。
如果回向的動機是“我現今做回向,最後我會得到安樂;我現今爲一切衆生回向,最後一切衆生會回報我”等等貪圖回報的回向,這不是真正的回向,這種回向會有異熟果報。正確回向的目的和動機應該是:願一切有情遠離苦因苦果、具足究竟佛的果位。
做完善事後,不應該炫耀給別人聽。比如告訴別人自己念了觀音心咒、皈依、本尊心咒、蓮師心咒多少遍,沒有回向之前這樣炫耀,善根會被摧毀。
生起一般的嗔恨心會摧毀千劫所積的善根;對金剛道友生嗔恨心,萬劫或十萬劫的善根都會摧毀;如果對上師生起刹那的嗔恨心,百千萬劫的善根都會被摧毀。因此應該及時對治嗔恨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以前所學的文化不應該忘記,仍然要學習。薩迦班智達曾說,"此生學習文化成爲智者,雖未使用,來世在此基礎上再學,自他都能利益。" 出家是爲了讓你心向善,並非放棄所學的文化,掌握世間文化能更好地護持佛教。漢族和藏族人,都要重視、珍惜之前所學的文化,如果放棄,我也會舍不得,會對這樣的人心生厭離。
藏地有這樣的諺語:“懈怠者睡眠多,精進者所知多。”希望大衆不要光顧著睡覺,白天睡,晚上也睡,修法根本沒有精進心,不允許這樣睡覺。
自相續貪嗔癡慢疑沒有轉變,一生依止寂靜之處沒有任何意義;一生的修持若沒有轉變你相續的貪嗔癡慢疑,修行沒有任何意義;爲你宣講叁藏法義卻沒有轉變你相續的貪嗔癡慢疑,傳講也沒有任何意義。
《入行論》中雲:“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一切父母有情雖然所欲安樂,但造作的是十種不善業和五種煩惱,顛倒而行,無明所思。所求雖是安樂,卻如同仇敵般在毀壞安樂。
只是口中說著“爲了利益一切衆生,衆生好可憐!好可憐啊……”而沒有次第思維知母、念恩、報恩,相續很難生起菩提心。
以自私自利的動機所攝,觀修之時執著實有的寂靜本尊,只能生到欲界天,無法得到佛的果位,也無法成爲成佛之因,以此動機觀修執著實有的忿怒本尊,最後會轉生爲魔和熱劄魔。所以以菩提心攝持修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