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叁課(十九)發菩提心的利益

  聖者言教 第叁課(十九)發菩提心的利益

  當我們深切了知叁界六趣一切衆生對我們的恩德,從而生起報恩之心後,我們從事每一件善事之前,心中都應懇切發願:願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成辦解脫。

  往昔我和一些弟子聊天的時候,有弟子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家人身體不好,我在行持善法的時候,是獨自想到他的利益大,還是發菩提心的利益大?”答案當然是後者。我們知道,爲一個衆生做一件善事只有一個功德,爲十個衆生做一件善事有十個功德,而爲了天下所有一切衆生做一件善事,則功德無量。以無量之功德對治他的病痛,當然利益更廣大一些。當然我們在發願的時候,對境可以是以這位衆生爲首的叁界六趣一切衆生,但不能僅僅爲了這位衆生,這兩者是不能分開的。

  如今也有很多人燒香拜佛,目的是爲自己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或者親朋好友健康順利。現在寺廟中香的種類也品目繁多,價格各異。很多不懂的人可能認爲,多燒貴一些、粗一些的香,佛菩薩就會多照顧我一些。細致觀待,難道佛菩薩需要靠我們燒的香來維持生計?難道佛菩薩的刹土臭氣熏天,需要這些香來美化環境?完全不是。佛菩薩是清淨、平等、圓滿的境界,根本不需要我們燒香。我們燒香的目的是依靠這個緣,增上自己的福報。當我們僅僅爲了自己而燒香的時候,即便這根香有多粗,得到的結果也只是一個。但若發心爲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而燒香,即便燒的香很細,也功德無量。以無量的功德增上福報,與一個功德增上福報,差別當然天懸地隔。所以發心必須廣大。

  我們在講解叁殊勝法的時候說過,令善根轉變爲無量爲加行發心殊勝,也就是說,發心越廣大,善法的功德越大。現前很多生活在大都市的居士,平常由于工作太忙的緣故,修行的時間很有限。那我們怎麼把有限時間中所修的法轉變成無量之功德呢?方便當然是發菩提心。由于我們所緣對境是天下所有一切衆生,發心非常廣大的緣故,因此所從事的一切善法,功德也都將變成無量。

  此外,若能時時憶念父母恩德,念念惟願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證悟佛果,內心就會生起修行的力量。在修行過程中,即便遇到多麼大的坎坷,也永遠不會後退。因爲心中有堅定的信念:“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六年苦行過程中,一年只嘗一粒米和一滴水,仍然精進修法不辍的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爲深深知道叁界六趣一切衆生對自己的恩育,所以誓願找到離苦得樂的方法,以利衆生。因此即便受多大的苦,對他而言,已經不再是苦。這種轉變心態的方式,也稱之爲轉爲道用。

  所以,菩提心不僅是我們迅速對治貪嗔癡煩惱、增上福報的殊勝方便,更是我們修行力量的源泉。作爲追求即生解脫的修行者,必須重視菩提心的修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