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抛棄導師
普巴紮西仁波切
有弟子問我:“有的地區很多道友依止一位上師修行,後來有幾位道友聽說當地來了一位活佛就前去拜見,結果被其他幾位道友斥爲抛棄上師,彼此矛盾非常尖銳。以至于即使有人想依止其他具德上師,也只能偷偷摸摸聞法、修法,生怕被其他道友知道。請問:什麼是抛棄導師?”
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很重要的。作爲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師,可能不會違背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而將約束強加于弟子。對于弟子而言,只要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就都不是抛棄導師的行爲。
類似這樣的現象,我也見到過很多,不僅在漢地,在高原地方也有。有些導師想聚集很多弟子,就用解脫和金剛地獄來控製一切。比如導師對弟子說:“你現前依止了我,從此以後你必須聽從我所說的一切。若能做到,我就度化你;若違背這些教言,你就是一個犯戒弟子,等待你的只有金剛地獄。”等等。如經雲:“衆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須知,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則,乃因緣和合,由因生果,並不是由某個人說了算。所以我們依止導師之時,一定要謹慎一些。
我見過很多很多居士進入佛門之前,天天被生活和事業中的種種煩惱所縛,所以希望進入佛門,尋求解脫。但進入佛門之後,又遇到煩惱,比如,有的導師不允許弟子這樣或那樣。弟子們在谒見其他導師之時,只能偷偷摸摸地去,心裏非常糾結。所以就很迷惑:“我進入佛門到底是對還是錯?佛法講解的一切都是爲了消盡煩惱,若我做得對,爲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煩惱?到底我該怎麼辦呢?”後期就會産生很多很多矛盾。
其實進入佛門不應該這樣,我們進入佛門的目的是爲了今生快樂,臨終自在,未來更加幸福。如果進入佛門沒有幸福反而更加痛苦,這樣的修法還有意義嗎?
當然-若我們依止的是一位具德上師,類似的顯現基本不會存在。我相信你們都依止過法王如意寶和喇嘛仁波切,這兩位導師什麼時候約束過我們?比如說:“從今天開始,你是我的弟子,你只能依止我,不能谒見其他導師。”沒聽說過吧?你們沒有聽過,我更沒有聽過。導師們平常講法之時都是告誡我們:在具有信心的前提下,依止上師越多越善。導師也時時都在爲我們傳講往昔阿底峽尊者依止一百五十叁位上師等一系列公案。因此以後的一切行爲還是要盡量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若導師所言與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相違,我們需要做的是觀察這位導師是否是一位具德上師,而不是生起煩惱,更不能心生誹謗。
這並非在講解他人的過失,而是提醒我們依止導師之時,若不理智一點的話,真的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類似的煩惱。這些不應該是修行者的行爲。
有時候具德上師怕弟子走錯路,會要求弟子好好修法,不要跑來跑去等等。但當你依止的另一位導師是真正具德上師的時候,我相信這位上師不會再以這樣的要求約束弟子。
什麼是抛棄導師呢?抛棄導師指的是弟子內心對導師産生誹謗,而不是不在導師身邊。若不在導師身邊就是抛棄導師,那我們觀想阿彌陀佛之時,難道就抛棄觀音菩薩了嗎?難道就違背觀音菩薩的誓言了嗎?當我們朝拜觀音菩薩聖地普陀山時,難道就抛棄文殊菩薩了嗎?文殊菩薩會因此忿怒而對我們産生其他想法嗎?我想當然不是這樣。
諸佛菩薩示現不同形象是爲了度化根機和意樂各異的衆生,而不是佛與佛之間存在什麼差異。“千江有水千江月”,天空中的月亮只有一個,因大地水器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月亮之相。一切諸佛菩薩都因度化衆生而示現法界,其本體、功德與事業無有絲毫差異。所以任何一位具德上師都是叁世諸佛之總集,總攝如海皈依境,若具足信心依止、祈禱,則一切上師、本尊、護法都在依止、祈禱之列,何來抛棄?
所以爲了在依止導師期間做到如理如法,了知並思維上述道理還是很好的,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