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何謂功德

  何謂功德

  現前很多佛教徒不遠萬裏長途跋涉來到高原,我就問他們來高原的目的是什麼?他們說一方面是旅遊,另一方面來一趟還可以谒見衆多導師並且和很多殊勝的聖地結緣。

  要知道當前我們信仰佛教並不是爲了走個過程,也不是爲了圖個熱鬧,我們信仰佛教的目的是爲了成辦今生快樂、臨終自在、未來更加幸福,這才是我們當前信仰佛教的終極目標。要成辦這樣的目標就需要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所以調伏自己的內心才是學佛的主旨。

  往昔梁武帝在位期間,修廟宇、造佛像、布施、供僧、印經等,所行之善極其廣大。但當問及達摩祖師是否有功德時,達摩祖師曰:無功德。可能很多人會産生疑問:爲什麼梁武帝做了那麼多善行,還是無功德呢?

  現前很多人平時也都在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善法,很想知道從事這些善事是否具有功德?那就要問問你自己,從事這些善行之後,你的煩惱是否越來越少,出離心和信心是否越來越增上?因爲功德並不是安立于外在,而是在內心之中。若你的內心並沒有改變,那就要想到你所從事的善行乃至修法對你可能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有些弟子此時就有些想不明白,因爲自己所依止的導師是普賢王如來的化身、蓮花生大師的化身、觀音菩薩的化身,而且又在如此殊勝的導師面前聽聞了各式各樣的教言,所修的法也是無上竅訣大圓滿,是一切乘法之頂點,諸法之精要,爲什麼還說自己沒功德呢?

  讓我們再看看曆代傳承祖師的公案:往昔阿底峽尊者入藏之時,一天清晨,阿底峽尊者的侍者仲敦巴在送早餐時,看到尊者非常傷心。仲敦巴問:“今日早晨並未有人打擾您,您爲何如此傷心?”阿底峽尊者說:“今早我在光明境界中,觀察到一位在印度修無上瑜伽部的弟子,見解已落入小乘,故此傷心。”仲敦巴疑惑不解地問:“您的這位弟子依止的導師是您,所修的法是密宗外叁部最高的無上瑜伽部,爲什麼修法會落入小乘呢?”阿底峽尊者說:“這一切都取決于他自己的修法。落入小乘教法還是很幸運的事情,若要是修得不好,修無上瑜伽部墮入地獄也是有可能的。如雲:“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數趨向惡趣處。””因此,阿底峽尊者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爲墮入叁惡趣之因。”意思就是說,如果不知道如何調伏自己內心,不知道如何行持,那麼修持再殊勝的法,最終也會墮入叁惡趣之中。若要是遵照導師的真實教言而做修行,則即生可以成辦解脫。

  所以,我們平常在修行時,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若不觀待內心,僅僅口中念誦幾句“阿彌陀佛”,未必有功德。細致觀待,我們在進入佛門之前看過很多很多書。如果一本書從頭到尾把“阿、彌、陀、佛”四個字連接起來的話,裏面有多少遍阿彌陀佛我們都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已經念誦過很多很多遍了。難道僅憑這一點就能成辦解脫嗎?不可能的。這除了說明小時候我們上過學,認識到幾個字之外,還能說明什麼呢?真正的佛教不在于你念誦什麼,而在于調伏煩惱。若未調自心,即便口中念誦不同的經文、心咒,恐怕這些行爲都在修地獄而不是在修淨土。

  同樣,真正的功德也不在于外相,而在于內心——貪嗔癡煩惱減少,慈悲心、信心增上。自己的內心得到調伏,才是行持善法乃至修法具有的功德。這一點要牢牢記住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