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學禅定不可輕視方便教授

  修學禅定不可輕視方便教授

  

  禅定是便智雙運之見解。便智雙運可以分爲不了義之便智雙運和了義之便智雙運。當你的見解圓滿赤裸之時,不需要講解前面的方便,因爲一切都在智慧當中圓滿。但在見解沒有赤裸之前,我們的便智雙運是不了義的,必須依靠方便去成辦智慧,所以,還是需要起心動念。

  薩迦班智達曰:“以方便爲次要,智慧爲主要者,則已墮入聲聞之滅谛矣!”也就是說,在修學禅定的過程中,如果把方便擱置一旁,僅僅依靠禅定的力量成辦禅定的話,就已經變成小乘教法,墮入安住分。即便這個安住分的定力有多麼強,若想迅速成辦究竟解脫,還是不現實的。因爲安住分若能成辦解脫,色界和無色界天則成爲最容易成辦解脫之因,但實際卻並非如此。所以,我們在修學禅定之時,必須學會契合方便,絕不能輕視方便。

  有些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爲什麼上師天天都在講解方便的重要性,而不直接講解禅定該怎麼修學?見解是什麼?等等”要知道,即便我們能將禅定的各種見解用語言描述出來,但你能做得到嗎?文字般若和實相般若之間的差距可是非常大的!文字般若來源于書面教義,而實相般若則來源于內證的功德,完全是兩種概念啊!就像一個乞丐知道富貴人家擁有多麼多的財富,但是要讓自己也變得如此富有,可不是想一下就會變成現實的,從貧窮到富裕,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但有些弟子不明白文字般若和實相般若之間的差距,僅僅從文字上了解一些道理,就認爲自己已經懂得這些道理,並且認爲自己已經開悟了。其實,了知與證悟天地懸隔。正如無垢光尊者曰:“口頭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勝果”,“自心與法若未融契,僅具道貌之形相,則無實義可談”,以及“胸中雖持十萬之多法函,臨終之時亦難獲真實利益”等,都是在講解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在修學禅定之時不要高攀見解,也不要僅僅停留在文字階段,而是要依照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而依教奉行,實實在在地修,不要輕視行道之中的任何一個方便。如此行持,你的禅定也決定會越來越增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