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基礎紮實,證悟大圓滿並非難事。曆史上也有不少在修前行的過程中顯現開悟的例證。
專心修前行,自然無人我是非,貪嗔、嫉妒、惱害之心也少了。前行修得好,遠離世間八法,對境無妄心,就是禅定。此定不著定相痕迹,行住坐臥不離其中。
阿瓊仁波切在《前行備忘錄》中寫道:傳統上,前行修完後,上等修行者即能成就四禅,中等修行者可修成初禅,下等修行者也能達到欲心一境。
法王如意寶在喇榮五明佛學院傳講大圓滿法時,要求所有祈請大圓滿傳承與灌頂的弟子務必先完成前行修法;有個別特殊情況,沒修完前行就獲得傳承與灌頂的弟子也必須發願在最短時間內修完前行。
大圓滿前行修法分爲叁部分: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前行、往生法。
在共同外前行部分,要修持“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解脫利益、依止上師”六法。共同外前行是人天乘、聲緣乘、大乘(菩薩乘)共同的修法,目的是調柔相續,生起知苦離苦之心。
通過觀修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我們將不再貪戀、希求今生今世的享樂;通過輪回過患、因果不虛的修法,我們將斷除對來世生于善趣、享受人天安樂的希求,並間接對謀求自利的心行産生厭惡。對謀取今生、後世、自利的心行生起厭離就必然追求解脫,爲此務必要思維解脫的功德利益,並認識到只有具足法相的上師善知識才能宣說解脫道,因此要知道如何依止善知識。
不共內前行是大乘的修法,包括皈依、發菩提心、金剛薩埵百字明、供養曼茶羅和磕大頭五個修法,也叫五加行。
往生(頗瓦)法主要針對沒有機會求得正行法或求完正行後修道還沒有達到穩固境界的人,在死亡來臨時,依靠頗瓦法來延續道的修行。
頗瓦法是蓮花生大士爲了饒益一切衆生傳承下來的法門,如果今生遇到大圓滿等法但沒有成就,可以通過修持頗瓦法在中陰得到解脫與成就。頗瓦法的修持很簡單,如果具足信心,在一個星期左右就會出現驗相。
發願修一次前行不容易,應該盡量如理如法地修持,不要圖快而影響修行的質量。如果觀照和發心得法,功德和悲心會迅速增長。
按照傳統的做法,前行法最好能入座修,以打坐的方式,有規律地在一天當中更適合修法的幾個時間段裏修行,比如黎明座、上午座、下午座、傍晚座。
心念的變化與身體內氣脈的運行密切相關,二者互相影響;人體氣脈與日月星辰的移轉又有密切關系,所以我們根據太陽的運行規律來確定修法時間,在這些時間段裏,心比較調柔、安靜,適合觀修。
修法的入座時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一天安排兩座、叁座、四座、六座等。各地經緯度不同、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日出日落的時間也不同,很難籠統地說每一座具體幾點開始、幾點結束,個人根據自己居住地的實際情況定時間表。
一旦入座,最好就不要中斷,上廁所、接電話、開門關門、處理雜事這些都盡量在入座前處理好。
晉美林巴尊者在總結前人經驗及龍欽巴前行儀軌的基礎上,撰寫了更爲系統、完整的儀軌,廣述了大圓滿前行修法次第。其大弟子晉美成利俄色(菩提金剛)後來對此儀軌又做出進一步補充,稱爲《大圓滿龍欽甯提能顯遍智妙道前行儀軌》。晉美林巴尊者將前行儀軌修法口傳給如來芽尊者等弟子。
近代大圓滿傳承上師全知麥彭仁波切概括大圓滿前行儀軌的主要內容,撰寫了更爲簡明扼要的前行儀軌《開顯解脫道》。修前行時,既可以念誦《大圓滿龍欽甯提能顯遍智妙道前行儀軌》、《開顯解脫道》,也可念誦其他高僧大德所造的前行儀軌。
五加行的儀軌是如真佛般的大成就者所撰寫,密意深廣。即使從簡單的層面理解,修持後也能對佛法生起真正的信心,對衆生生起穩定的悲心。
像華智仁波切這樣不可思議的祖師大德每一座修法都要修前行,作爲初學者更應該心無旁骛、精進不辍地實修前行。
無論是修共同外前行還是不共內前行,每一段引導,每一座,都要如理如法地按照座前准備、入座觀修、結座回向的各個具體步驟去做。
結座之後,不要一躍而起,要反思一下,自己這一座到底修得怎麼樣,有沒有隨迷亂所轉。修得好,不要沾沾自喜;修得不好,也不要失望懈怠。要鼓勵自己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堅持修法。
初學者沒有太大能力管好自己的心,也就是沒有定力,在其它時間觀修不會有很好的效果,特別容易昏沈、散亂,所以在座間還是念經和做其它善事爲宜。
很多人修起五加行來很精進,與人交往時脾氣卻很大,這說明在修五加行的時候,只求數量,忽略了許多重要細節,比如說悲心的修持。脾氣大是一種情況,還有其他的一些表現,也是因爲修加行時匆匆而過。
磕大頭最好能和七支供一起修,念一遍七支供磕一個大頭。做不到的話,也可以和皈依一起修,每磕一個大頭念一遍皈依偈。磕頭的時候把父母、親人、仇敵、傍生及其余的六道衆生全部觀想在自己身邊共同皈依。
四無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礎,在修正行發菩提心之前,要先進行四無量心的聞思修,不要忽略,跳過去直接修正行發心。
“慈、悲、喜、舍”這四無量心, 任何一項都不容易做到。比如對一切衆生時刻保持悲心,大多數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能對一切衆生時時刻刻保持悲心,差不多已經成佛了。
四無量心的修持相對穩定後,再念發菩提心的偈頌“如同叁世佛佛子,已發最勝菩提心,我亦爲度遍天衆,願發無上勝覺心”,相信大家會有不同的覺受。
念一念發菩提心的儀軌很容易,但應該扪心自問:到底有沒有在心底真正生起這樣堅固的信念,在行住坐臥、與人交往時都能保持這樣的發心。
圓滿修持五加行和上師瑜伽後,大家的相續必定會得到根本改變,到那時就可以在一位具德上師面前祈請大圓滿的傳承或灌頂,修持大圓滿法。
普賢上師言教
十九世紀時,如來芽尊者的弟子華智仁波切在如來芽尊者座下聆聽了二十五次大圓滿龍欽甯提前行法,每一次都做詳細的筆錄。他說:上師的教言,我一個字都舍不得忘。華智仁波切後來把如來芽尊者口傳的前行法教言彙集成文,他認爲自己的根本上師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因此把上師教言筆錄稱爲《普賢上師言教》。
《大圓滿龍欽甯提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廣泛深入地講解了龍欽甯提前行儀軌的內容,而且攝集西藏各主要教派的前行引導文及顯密修法之關要,完整涵蓋了叁士道次第,包括諸多殊勝竅訣要點,極爲難得稀有。
華智仁波切的大弟子紐西龍多仁波切將來自上師的口傳和竅訣傳給堪布阿瓊仁波切,阿瓊仁波切據此寫出《前行備忘錄》,集諸多實修竅訣于一體,爲後世修行者留下了又一部珍貴的前行引導文。
自從問世以來,《普賢上師言教》一直是西藏流傳最廣的前行引導文,被反複聽聞、講解、背誦。在西藏,能背誦《普賢上師言教》的修行人非常多。
我曾在法王如意寶、根容堪布、才旺晉美堪布和晉旺堪布前多次聆聽口傳及竅訣。法王如意寶傳給我的《普賢上師言教》的傳承是由華智仁波切傳給樂喜堪布公美,堪布公美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羅珠仁波切傳給法王如意寶。
在法王如意寶座下我完整聽聞的第一部論典就是《普賢上師言教》。以前在喇榮五明佛學院,每年的藏曆神變月,法王如意寶都會傳講一遍這部前行引導文,我們也得以在上師面前一遍遍聽聞這一殊勝教言的口傳和竅訣。
在甯瑪巴教法中,不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初入佛門都要修學《普賢上師言教》。法王如意寶一生得到的傳承和自己閱讀的次數加起來至少七十多遍。這部如珍寶般的前行引導文一定要反複閱讀,實修的時候修到哪個修法,還要重點看這個部分。
《普賢上師言教》、《前行備忘錄》以及其他多種前行引導文都是具有持明傳承殊勝加持的法本,如果反複研讀、如理修行,一定能得到加持和成就。
《大圓滿——甯瑪之光 龍欽甯提 大圓滿前行 普賢上師言教》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