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行經白話:公案(十九)
【白話】
佛告訴衆位比丘:這(兩位)阿羅漢在前世的時候,也有好心,今生心地也好 。在過去無量世時,波羅柰國的婆羅摩達王,有一個大臣名叫比豆梨。(比豆梨)爲人仁慈、聰明、博學、通達,無所不知,用十善法來教化(世人)。大王和臣民(遇到事情)沒有不來咨詢(並)接受(教化)的,大王非常地尊敬愛戴他。
當時(有一個)海龍王名叫波留尼,他有一位夫人叫摩那斯,(龍)王(對她)非常敬愛。當時龍王要到天上,(參加)在天帝釋提桓因那裏的集會,龍王攙扶著夫人囑咐宮中的五百宮女,不得煩擾、冒犯夫人心意。龍王走後,當時夫人坐著自己思考宿世的事,回憶前世爲人時破戒犯戒而今世墮生在龍中,立刻不開心(就)哭泣流淚。侍女們看到夫人不高興,都來問她:“因爲什麼不高興?”夫人回答說:“回想起前世本來做人時因爲犯戒,今世報爲龍身,受這醜惡穢汙的形貌,因此不開心。”
(夫人)問侍女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龍身,生到天上?”侍女們說:“以龍這樣的形體,充滿了猛烈的毒素,想擺脫龍身而生到天上去,非常難,非常難,想得人身尚且不可能,何況生天上。”其中有一侍女回答道:“我曾聽說閻浮提波羅柰國婆羅達王有一位大臣,非常仁慈善良,有無比的智慧,所有經典沒有不通達的,(如何)生在天、人等五道中都知道,用五戒、十善教化(大家)。(如果)能去問問他,就知道脫龍身生天道的辦法。”龍王回來看見夫人臉色不歡喜,就問她:“怎麼不高興呢?”
夫人回答說:“閻浮提波羅柰國婆羅達王,有一位大臣名叫比豆梨,非常仁慈善良,憐憫衆生,有無比的智慧,一切經典沒有不通達的。(我)想要比豆梨的心吃,想要他的血喝。如果得到這些,我的憂愁才(可以)解除。”龍王回答說:“不要憂愁,我就去找來。”當時龍王有一個關系密切的夜叉,名叫不那奇。(龍王)對夜叉說:“這樣,我的夫人聽說閻浮提波羅柰國王有大臣叫比豆梨的,爲人仁慈憐憫,智慧第一,所有經典沒有不通達的。想要他的心吃、他的血喝,你幫我找來。”(龍王隨即)將兩個明珠給了夜叉。
這樣夜叉立刻接受命令,拿著明珠來到了閻浮提,化成商人,拿著如意寶珠進入波羅柰城。行人問他說:“你拿這珠賣不?”回答說:“不賣,希望用它來玩賭輸贏、角勝負的遊戲。”(有人)告訴大王,外面有商人拿著兩個明珠希望用來玩賭輸贏遊戲,大王聽到後非常高興,仗著自己巧于賭博,必定足以得勝。王于是說:“帶他過來!”就(將商人)叫到宮裏,當時大王問:“你想怎麼(賭)?”夜叉回答說:“我勝就將比豆梨給我,大王如果勝了這寶珠歸大王。”大王就同意了,而身邊的各位大臣都在責難(勸阻)他。
大王(想)占有明珠,自恃會巧賭,(認爲)自己必勝,不聽大臣的(勸谏),立刻與他賭起來。夜叉勝了,得到了比豆梨,當時夜叉捉著比豆梨直接飛入空中。大王失去了比豆梨非常憂愁,大臣們都說:“大王做了五件亡國丟失王位的事情:一、(玩)賭輸贏、角勝負的遊戲,二、嗜好飲酒,叁、沈迷女色、被音樂迷惑,四、喜歡出遊打獵,五、不聽忠言。做了這五件事會讓王位不能長久。”
就這樣夜叉擔著比豆梨,到了山裏就想殺他。當時比豆梨問夜叉說:“爲什麼殺我?”夜叉回答說:“龍王夫人,聽說你聰明、智慧第一,爲人仁慈善良,想得到你的血和心,因此殺你。”比豆梨說:“你(太)愚昧了,不理解(其中)意思和旨趣!聽說我智慧,想要我的血,(那是)想得到我的法;想要我的心(那)是想要我心中的智慧。(我們)一起去見她,想要什麼我全都給她。”
【附原經文】
佛告諸比丘。此阿羅漢乃前世時。亦有好心。今意亦好。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柰國婆羅摩達王。王有輔相名比豆梨。爲人慈仁聰明博達。靡所不通。唯以十善而用教化。王及臣民莫不咨受。王甚敬愛。
時海龍王名波留尼。王有夫人名摩那斯。王甚愛敬。于時龍王欲至天上。會于釋所。龍王持婦。囑宮中五百婇女。無得娆惱觸忤其意。龍王去後。于是夫人坐自思惟宿命之事。憶念前世爲人之時。毀失禁戒。今墮龍中。即便不樂悲泣淚出。諸侍女輩見其不樂。鹹共問之。何以不樂。夫人答言。憶念先世本爲人時坐犯禁戒。今作龍身。受此毒惡醜穢之形。用爲不樂。
問諸侍女。作何方便得脫龍身。生于天上。諸侍女言。以龍之形含毒熾盛。求脫龍身生于天上。甚難甚難。求索人身尚不可得。況生天上。中有一女而便答言。我曾聞于閻浮提波羅柰國婆羅達王有一輔相。至爲慈仁。智慧無比。一切經典靡不通達。生天人中五道所趣悉皆知之。五戒十善而用教化。能往問之。乃知生天所行之法。脫龍之行。龍王來還。見于夫人顔色不樂。即便問言。何以不樂。
夫人答言。閻浮提波羅柰國婆羅達王。有一輔相名比豆梨。至爲慈仁。憐愍衆生。智慧無比。一切經籍靡不通達。欲得此心而用食之。欲得其血而欲飲之。若得此者。我愁乃除。龍王答言。莫得憂愁我當求索。于是龍王有親友夜叉。名曰不那奇。語夜叉言。而我夫人。聞閻浮提波羅柰國王有輔相名比豆梨。爲人慈愍。智慧第一。一切經籍莫不通暢。欲得此心並及其血而飲食之。爲我索來。持兩明珠而用與之。
于是夜叉即便受教。取明珠去到閻浮提。化作賈客人。波羅柰城。捉摩尼珠。行人問之言。汝持此珠欲賣之不。答言不賣。欲用博戲。即便白王。外有賈客持二明珠欲用博戲。其王聞之大用歡喜。王自恃巧博。必足得勝。王言將來。即喚入宮。時王問言。欲願何等。夜叉答言。我得勝者。持比豆梨與我。王若得勝。此珠屬王。王便可之。諸臣左右。鹹皆難之。
王利明珠。自恃巧博。我必得勝。不用臣語。即便共博。夜叉得勝得比豆梨。于時夜叉捉比豆梨徑飛虛空。王失比豆梨大用愁憂。諸臣皆言。王行五事亡國失位。一者博戲。二者嗜酒。叁者耽荒女色。惑于音樂。四者好出遊獵。五者不用忠谏。行此五事王不得久。
于是夜叉擔比豆梨。到于山間便欲殺之。時比豆梨問夜叉言。何以殺我。夜叉答言。龍王夫人。聞汝聰明智慧第一。爲人慈仁。欲得汝血並及其心。是以殺汝。比豆梨言。汝之愚癡 不解意趣。聞我智慧欲得我血者。欲得我法。欲得我心者。而欲得我心中智慧。共往見之。欲須何等。我盡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