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行經白話:公案(十一)
【白話】
波斯匿王命大臣製定禁令:從今以後,晚上不能燃火和點燈燭,如有違犯者,罰黃金千兩。那時須達修行佛法,在家晝夜靜坐禅修,開始夜深人靜的時候點燈坐禅,夜半時休息,到雞鳴時再次點燈坐禅。被巡查的人抓捕到,拿著燈(一起)去報告大王,要(他)繳納罰金(千兩)。須達對大王說: “現在我貧窮得連一百錢的財産都沒有,該用什麼來繳納大王的罰金呢
”大王惱怒,命人“(將他)關到大牢裏,(于是手下人)隨即將須達交給監獄關了起來。
四天王見須達被關在牢中,在初夜時,四天王從天而下,對須達說: “我(們)給你錢用來繳納大王的罰金,你就可以出獄了。”須達答道:“大王(到時候)自然會(心生)歡喜,心意開解,不需要用錢。”(須達)爲四天王演說經法後,四天王便離去了。到了中夜的時候,帝釋天也下來見須達,須達爲帝釋演說經法後,帝釋便離開了。接下來到了後夜時,大梵天王也下來見須達。(須達)便爲(大梵天王)說法,大梵天王也離開了。
當時大王夜晚在樓臺上,看見牢獄上方有火光。第二天大王立即派人前去對須達說:“你因燃火被關入牢獄,怎麼不知羞慚還要繼續燃火!”須達答道:“我沒有燃火,如果燃火應當會有煙和灰的痕迹。”(來人)又對須達說:“初夜時有四團火光,中夜時有一團火,比之前的大一倍,後夜時又有一團火光,竟又比中夜火光大了一倍。(你)說沒有燃火,那(火光)是什麼呢?”
須達答道:“這不是火啊,初夜時是四天王從天而下來見我,中夜時第二重天的天王帝釋天下來見我,後夜時是第七重天的大梵天王下來見我。(你們看見的光)是天人身上的光明之焰,而不是火啊。” 官員聽了他的話立即前往禀告大王,大王聽說是這樣,心裏驚怕(得)汗毛倒豎。大王說道: “這人的福德是這樣殊勝奇特,我如今爲什麼要诋毀侮辱他呢?”當即命令官員說:“趕快放(他)出去,不要耽擱延誤。”于是便放了須達讓他離開。
須達出獄後,前往佛的住所,(到後)頭面頂禮,退身而坐聽佛說法。(那時)波斯匿王也立即整備車駕很快來到佛的住所,老百姓看見大王,都(紛紛)離開座位起立,只有須達(由于)思維還沈浸在法喜中,見了大王沒有起立。大王心裏微微惱恨:這是我的子民(卻心)懷輕慢,看見我居然不起立。于是心裏暗暗惱怒。
佛知道大王的心思, 就(暫時)停止不再說法。大王對佛說:“希望(您)演說經法。”佛告訴大王:“現在不是爲大王說法的時候。爲什麼不是時候呢?有人(或者生起)嗔心、忿恨系縛(纏繞在心,還)沒有解開,或者貪戀淫欲、沈迷女色,或者驕慢自大、沒有恭敬心,(這些時候,他的)心(不清淨,被)煩惱汙穢,(即便)聽聞妙法(也)不能理解。因爲這個緣故,現在不是爲大王說法的時候。”大王聽完佛的一番話,心裏想道:因爲這個人的緣故,使我今天有兩次損失!(心中)又生起嗔心,沒有能夠聽聞到佛法。
(于是大王)對佛行禮後離開,走到外面以後,命令身邊的人:“這人如果出來,就砍下他的頭。”話音剛落,老虎、狼、獅子等凶惡猛獸,都(紛紛從)四面(八方)向大王圍攏過來。大王看到這情形,非常恐怖,(嚇得立即)回到佛的住所。
佛問大王:“怎麼又回來了
”大王對佛說道:“(我)見到(猛獸包圍)這樣的情景,(心中)恐怖,(所以)回來了。”佛對大王說道: “認識這個人嗎
”大王說:“不認識!” 佛又說道: “這人已證得阿那含果,因爲你對他起了惡意的緣故,才會這樣。 你若是(剛才)不回來的話一定會遭到危險,(性命)不能得到保全。
大王聽佛這樣說,心裏極度恐懼,當即向須達忏悔頂禮,伸展手腳伏在須達面前的地上。大王說:“(你)是我的子民,而(我)向你屈尊纡貴,實在是很難。”須達回答說:“而我(這樣)貧窮的人,能實行布施,也太難了。”
【附原經文】
波斯匿王敕臣作限。自今以去。夜不得然火及于燈燭。其有犯者罰金千兩。爾時須達修道。在家晝夜坐禅。初人定時然燈坐禅。夜半休息。雞鳴複然燈坐禅。伺捕得之。捉燈白王。當輸罰負。須達白王。今我貧窮無百錢産。當用何等輸王罰負。王嗔敕使閉著獄中。即將須達付獄執守。
四天王見須達被閉在獄。初夜四天王來下語須達言。我與汝錢用輸王罰。可得來出。須達答言。王自當歡喜意解。不須用錢。爲四天王而說經竟。天王便去。到中夜天帝釋複來下就而見之。須達爲說法竟。帝釋便去。次到後夜梵天複下見于須達。便爲說法。梵天複去。
時王夜于觀上。見獄上有火光。時王明日 即便遣人 往語須達。坐火被閉 而無慚羞續複然火。須達答言。我不然火。若然火者當有煙灰表識。複語須達。初夜有四火。中夜有一火倍大前火。後夜複有一火遂倍于前。言不然火。爲是何等。
須達答言。此非是火也。初夜四天王來下見我。中夜第二天帝來下見我。後夜第七梵天來下見我。是天身上光明之焰。非是火也。吏聞其語即往白王。王聞如是心驚毛豎。王言。此人福德殊特乃爾。我今雲何而毀辱之。即敕吏言。促放出去。勿使稽遲。便放令去。
須達得出。往至佛所。頭面作禮。卻坐聽法。波斯匿王即便嚴駕尋至佛所。人民見王 皆悉避坐而起。唯有須達心存法味。見王不起。王心微恨。此是我民。懷于輕慢。見我不起。遂懷愠心。
佛知其意 止不說法。王白佛言。願說經法。佛告王言。今非是時爲王說法。雲何非時。人起嗔恚 忿結不解。若起貪淫耽荒女色。憍貴自大無恭敬心。其心垢濁。聞于妙法而不能解。以是之故。今非是時爲王說法。王聞佛語意自念言。坐此人故。令我今日有二折減。又起嗔恚不得聞法。
爲佛作禮而去。出到于外敕語左右。此人若出宜斫取頭。作是語已。應時四面虎狼師子毒害之獸。悉來圍繞于王。王見如是。即大恐怖。還至佛所。
佛問大王。何以來還。王白佛言。見其如是 恐怖來還。佛告王曰。識此人不。王曰。不識。佛言。此人已得阿那含道。坐起惡意向此人故。是使爾耳。若不還者王必當危不得全濟。
王聞佛語即大恐怖。即向須達忏悔作禮。羊皮四布[1] 于須達前。王言。此是我民。而向屈辱。實爲甚難。須達複言。而我貧窮行于布施亦複甚難。
--------------------------------------------------------------------------------
[注釋1]
《毗尼止持會集》有德上座。勸喻諍者。使向兩眾羊皮四布悔過(即五分律所謂皆舒手腳伏地。今雲羊皮四布者。是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