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本行經白話 公案(七)

  菩薩本行經白話:公案(七)

  【白話】

  從前佛在阿耨達池,對五百阿羅漢說道:“你們每個人自已說說前世做何種修行,今生得以成就道果。”那時諸位阿羅漢遵承佛陀教誨,各人都自己述說往昔修行時所作的功德。當時有阿羅漢名叫婆多竭梨,自己說道:“前世無邊無央數劫以前,那時世間有佛,名叫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因佛各種功德而産生的不同尊稱]。”

  “(定光佛)有大慈悲,護祐一切衆生,是衆生的大依靠,出現在世間,教導化育人間和天上的衆生,讓(他們)都成就道果,然後(佛)才進入涅槃。(人們把佛的)舍利分散到各地,建造塔廟(以供養)。佛法將要隱沒時,我是個窮人,沒有別的營生。自己去砍柴(時),遠遠看見大湖中間有塔寺,非常高大壯觀。我當時看到後內心無比歡喜踴躍,隨即前行來到塔前,瞻仰塔的形像,高高興興地(向塔)頂禮。”

  “(我)看到有許多狐、狼、飛鳥、走獸在塔裏棲息,草木荊棘以及各種不淨物布滿其中,與世隔絕,荒無人煙,沒有人來過,(也)沒有供養者。看到這種狀況後,我心中感到很悲傷。雖然(當時我)不知道如來的威神功德,只是因爲(心中)喜悅而去砍伐草木,以及掃除各種不幹淨的東西。掃塔結束後,一心歡喜地繞塔八圈,(最後)雙手合十恭敬禮拜之後離去。依靠這個功德,壽終之後得以生到天界第十五層的光音天上[以通常的資料,在第十二層天]。宮殿是用衆多名貴的珍寶建造的,光輝燦爛,在所有的天人中也是顯得特別高大莊嚴,不可計量。天壽盡後,又百次轉生爲轉輪聖王,七種珍寶自然(現前),[何等七寶。一者夫人寶。二者摩尼寶。叁者輪寶。四者象寶。五者馬寶。六者大臣寶。七者主藏寶。彼轉輪王。如是七寶具足成就。遍行大地無有敵對。無有怨刺。無有諸惱。無諸刀仗。依于正法。平等無偏。安慰降伏。]掌管四大部洲。(百次)轉輪聖王壽盡後,又總是轉生到國王、大家族的長者家,財富無量,容貌殊勝美妙,舉世無雙。人人見了都喜歡,沒有不喜愛恭敬的。”

  “想要出行之時,道路自然潔淨。虛空之中散下各種鮮花,憑借(前生對塔寺的)恭敬,(所以)出生之處自然(有這樣的果報)。在一個阿僧祇零九十劫中(不斷)回旋輾轉,常生天上以及人間,榮華富貴,自然受封,不會墮落于(火途、刀途、血途)叁途之中。我憶念起這些事,自己感到非常神奇。現在我最後的福願終于圓滿,有幸得遇釋迦牟尼導師,叁界中的大雄,進入尊貴的佛法(道中,)成爲沙門,六種神通清楚透徹,沒有不理解通達的。對(色、聲、香、味、觸)的貪欲徹底斷盡,成就了阿羅漢果位,不再苦惱焦灼,清涼(也不再)因寒冷而不燥熱不覺溫暖,心中清淨,獲得大安。如果有人能對佛、法及衆僧哪怕只做像毛發般微小的善事,那麼他所生之處受到的福報,也會廣大沒有窮盡。我自己憶念(久遠的)往昔所做的功德,獲得的果報就是如此。”年老德高的婆多竭梨在佛前自己述說往昔的行業(果報)後,向佛作禮退到一邊。

  

  【附原經文】 

  昔佛在阿耨達池,告五百阿羅漢:汝等各各自說前世宿行,今得成道。時諸阿羅漢承佛教誨,各各自說宿行所作功德。時有阿羅漢名婆多竭梨。自說。前世無央數劫,時世有佛名曰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有大慈哀,衆祐一切,爲于衆生作大依怙。興出于世,教化人天,皆令成道,乃取滅度。分布舍利,起于塔廟。法欲末時,我爲貧人,無余方業,躬行采薪。遙見大澤中有塔寺,甚爲巍巍。我時見之,心用欣然,踴躍難量。即便行往到其塔所,瞻睹形像,歡喜作禮。

  見諸狐狼飛鳥走獸在中止宿,草木荊棘不淨滿中,迥絕無人,無人行迹,無供養者。而我睹見,心用怆然。不曉知如來威神功德之法,但以歡喜誅伐草木,及于掃除不淨盡去。掃塔已訖,一心歡喜,繞之八帀[同“匝”],叉手作禮而去。持此功德,壽終之後,得生第十五光音天上。以衆名寶用爲宮殿,光明晃昱,于諸天中特爲巍巍,不可計量。盡其天壽,而複百返爲轉輪聖王,七寶自然,典主四域。複畢其壽,常生國王大姓長者家,財富無數,顔容殊妙無有雙比。人見歡喜,莫不愛敬。

  欲行之時,道路自淨,虛空之中雨散衆花。用此恭敬,生處自然。一阿僧祇九十劫中,回流宛轉,常生天上及與人中。尊榮豪貴,封受自然,不墮叁塗。我憶此事,大自雅奇。今我最後福願畢滿,遭值釋師叁界中雄,入于尊法,便成沙門。六通清徹,無不解達,諸欲永盡,得成羅漢。無複惱熱,冷而無暖,其心清淨,獲于大安。若有能于佛法及與衆僧所,作如毛發之善,所生之處,受報弘大,無有窮極。自念往古所作德行報應如是。耆年婆多竭梨于佛前,自說宿行已,爲佛作禮,卻住一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