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行經白話:公案(六)
【白話】
(我阿難從佛親自)聽聞這樣的經法,講法時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尊貴的弟子舍利弗,晝夜六時,經常用其得道之(天)眼觀察衆生,哪個應該得度了,便前去度化他。當時的國王波斯匿有一個大臣名叫師質,(擁有)無量的財富,到了被度化的時候了。那時舍利弗在第二天清晨(便)身披袈裟,手捧缽器,來到師質家,向他乞食。當時師質一見到舍利弗便上前頂禮問訊,請舍利弗到屋裏坐,擺好座位,(安排)飯食。當時舍利弗吃完飯,洗手漱口後爲(師質)講經說法。
富貴榮華、(功名)利祿(是)衆多痛苦的根源。在家恩愛(纏縛)就像(困)在牢獄中一樣。一切所有都是無常的。在叁界中的尊貴就好像幻化一樣。在五道的生死(輪回)中,(不斷)變換著身形,(根本)沒有一個“我”。師質聽聞到(這些)佛法後心中(非常)恭敬,(于是)他不(再)羨慕榮華富貴,不(再)貪戀(世間)恩愛,觀察家庭如同墳墓,便將他所有的家業全都交給了他的弟弟,(然後)就剃掉胡須頭發而披上袈裟,進入深山坐禅修行佛道。
他(原來)的夫人憂愁(苦悶),思念)先前的丈夫不順從後夫。後夫問她:“家中的財産珍寶非常多,(還)缺少什麼,(讓你)經常憂愁不高興呢?”這位婦人回答說:“(我因爲)思念前夫,所以才憂愁(不樂)。”後夫又問:“你現在與我同爲夫婦,爲什麼要日夜思念你的前夫呢?”夫人又回答說:“前夫情意很好,無人可比,所以思念(他)。”
(師質的)弟弟見到嫂子(晝夜)思念,唯恐哥哥又舍戒(還俗),回來奪走自己的家業,就對賊人的頭領說:“我用五百金雇傭你去把那個沙門的頭砍來。”賊人頭領接受了錢後就去往山中,見到了(師質)沙門。沙門(對賊人)說:“我只有破舊的衣服,沒有財産,你爲什麼而來呢?”賊頭就回答說:“是你的弟弟雇了我讓來殺你。”(師質)沙門感到恐怖,便對賊人說:
“我剛剛成爲修道人,還沒有見到佛,不明了佛法,暫且(先)不要殺我。我須要見到佛,了解一些經法,(那時再)殺我不遲。”賊人告訴他說:“現在一定要殺你,不可以停下來”沙門便舉起一只手臂對賊人說:“暫且砍下一只手臂,留下我殘缺的性命,使我得以見佛。”當時賊頭便砍下(沙門的)一只手臂,拿去給他弟弟。
就這樣沙門便前往見佛,向佛頂禮之後退坐(一邊)。佛爲他說法:“你從無數劫久遠以來,頭顱、手腳被割掉所流的血多于四大海水;死後堆積起的身骨高于須彌山;哭泣的眼淚(聚起來)多于四大江水;吸吮母親的乳汁多于江海。你從無數劫以來,不只是今生(這樣)。(輪回中)一切有六根身相的衆生都要受到衆多痛苦,一切衆苦都是從(同類)習氣産生,由于受恩愛習氣所熏染才有這樣的衆苦。愚癡與貪愛斷除之後就不會再習染衆行,不習染衆行便不會(再)有身體,(既然)已經沒有了身體,衆苦便消滅了。(你)只要思惟八正道(就可以了)(八正道是佛弟子修行的八項內容:正見解、正思想、正語言、正行爲、正職業、正精進、正意念、正禅定。)。”這樣沙門聽聞了佛所說的法,一下子領悟了,就在佛的面前證得了阿羅漢道果,便舍棄身命,進入涅槃。
賊人帶回師質的手臂,拿去給他的弟弟。弟弟便拿著手臂放在嫂子面前,對嫂子說:“你常常說思念以前的丈夫,這是他的手臂。”嫂子悲傷哭泣,哽咽痛苦,就前去上告國王。國王便追究調查這件事,(結果證明)如她所說真實不虛,便殺了弟弟。衆比丘有疑惑,就問佛:“這個沙門前世的時候,作了什麼惡行現在被砍掉手臂,又修了何種功德能遇到世尊,得到阿羅漢的道果。”
佛告訴衆比丘:“過去世的波羅奈國,那時有國王名叫婆羅達,(一次)外出打獵,騎馬奔馳著追逐走獸,迷失了道路,不知道從哪裏出去。草木茂盛遮天蔽日,再也沒有辦法能夠找到出路,心裏非常害怕。于是又向前行進,見到一位辟支佛。國王問辟支佛說:“我迷失了道路從哪裏能出去,,,(我的)軍隊人馬在什麼地方?”那時辟支佛臂上生有惡瘡,手臂不能擡起來,于是便擡腳給他指示路徑。國王就十分嗔恨惱怒:“這人是我的臣民,見到我不起身,反而用腳指示我路徑!”國王就拔刀砍斷他的手臂。
此時辟支佛心中自念:“國王如果不自己忏悔剛才(的罪業,)將會受到極重的痛苦,沒有出離的日期。”于是辟支佛就在國王前,飛升到虛空中,變化顯現神足通。此時國王見了,身體撲到地上,放聲大哭,向辟支佛悔過謝罪:“辟支佛啊,希望您下來接受我的忏悔。”此時辟支佛即便下來,接受他的忏悔。國王以額頭觸碰辟支佛的雙足,恭敬頂禮說道:“只希望您憐憫我,接受我的忏悔,願不要使我長久地遭受痛苦。”此時,辟支佛便舍棄身體,進入到無余涅槃(的境界中)。王便收取(辟支佛的)遺體焚化,(將舍利子)建塔(存放),用花和香供養,時常在塔前忏悔求願,而得以度脫。”
佛言:說:“那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沙門。由于砍斷辟支佛手臂,(所以)五百世中常被砍斷胳臂而死,直到現在。由于忏悔的緣故,不墮落地獄,能理解佛法智慧而得以度脫,成就阿羅漢道。”佛告訴衆比丘:“一切災殃和福報終究不會腐朽敗壞。”衆比丘聽聞佛這樣說,沒有不驚懼害怕的,以頭面頂禮佛足。
【附原經文】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尊弟子名舍利弗,晝夜六時,常以道眼 觀于衆生,應得度者,辄往度之。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曰師質,財富無量,應時得度。時舍利弗,明日晨朝, 著衣持缽,往詣其家,而從乞食。于是師質見即作禮問訊,請命入坐,施設床座飯食。時舍利弗食訖,澡手潄口,爲說經法。
富貴榮祿衆苦之本,居家恩愛猶如牢獄之中,一切所有皆悉非常,叁界尊貴猶如幻化,五道生死,轉貿身形,無有吾我。師質聞法心意竦然,不慕榮貴,不樂恩愛,觀于居家猶如丘墓,便以居業一切盡以用付其弟,便剃須發而著袈裟,便入深山坐禅行道。
其婦愁憂 思念前夫,不順後夫,後夫問言:居家財産 珍寶甚多,何所乏短,常愁不樂。其婦報言:思念前夫,是以愁耳。其夫複問:汝今與我共爲夫婦,何以晝夜思念前夫。婦複答言:前夫心意甚好無比,是以思念。
弟見嫂思念,恐兄返戒,還奪其業,便語賊帥,雇汝五百金錢,斫彼沙門頭來。賊帥受錢,往到山中,見彼沙門。沙門語言:我唯弊衣,無有財産,汝何以來?賊即答言:汝弟雇我,使來殺汝。沙門恐怖,便語賊言:
我新作道人,又未見佛,不解道法,且莫殺我。我須見佛,解少經法,殺我不遲。賊語之言:今必殺汝,不得止也。沙門即舉一臂而語賊言:且斫一臂,留我殘命使得見佛。時賊便斫一臂,持去與弟。
于是沙門便往見佛,作禮卻坐。佛爲說法:汝無數劫久遠以來,割奪其頭手腳之血,多于四大海水;積身之骨高于須彌;涕泣之淚過于四江;飲親之乳多于江海。汝從無數劫以來,不但今也。一切有身皆受衆苦,一切衆苦皆從習生,由習恩愛有斯衆苦。癡愛已斷, 不習衆行,不習衆行便無有身,已無有身衆苦便滅。唯當思惟八正之道。于是沙門聞佛所說霍然意解,即于佛前得阿羅漢道,便放身命而般涅槃。
賊擔其臂往持與弟。弟便持臂著于嫂前,語其嫂言:常雲思念前婿,此是其臂。其嫂悲泣哽咽不樂,便往白王。王即推校如實不虛,便殺其弟。諸比丘有疑問佛:而此沙門前世之時,作何惡行今見斫臂。修何德本今值世尊,得阿羅漢道。
佛告諸比丘:乃昔過去世波羅奈國,爾時有王名婆羅達。出行遊獵馳逐走獸,迷失徑路不知出處。草木參天,余無方計而得來出,大用恐怖。遂複前行,見一辟支佛。王問其言:迷失徑路,從何得出,軍馬人衆在于何所。時辟支佛臂有惡瘡,不能舉手,即便持腳示其道徑。王便嗔恚:此是我民,見我不起,反持其腳示我道徑。王便拔刀,斫斷其臂。
時辟支佛意自念言:王若不自悔責以往,當受重罪無有出期。于是辟支佛即于王前飛升虛空,神足變現。時王見之,以身投地,舉聲大哭。悔過自謝:辟支佛 唯願來下,受我忏悔。時辟支佛即便來下,受其忏悔。王持頭面著辟支佛足,作禮自陳:唯見矜愍,受我忏悔,願莫使我久受苦痛。時辟支佛便放身入于無余涅槃。王便收取耶旬起塔,花香供養。常于塔前忏悔求願,而得度脫。
佛言:爾時王者,此沙門是。由斫辟支佛臂,五百世中常見斫臂而死,至于今日。由忏悔故,不墮地獄,解了智慧而得度脫,成阿羅漢道。佛告諸比丘:一切殃福終不朽敗。諸比丘聞佛所說,莫不驚悚,頭面作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