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菩提燕

  

  提及禅,人們不禁會聯想到禅宗中的公案和故事,聯想到禅宗中古今大德高僧們的思想智慧,由是會發出衷心的贊歎:禅真是不可思議!下面是作者輯錄的幾則禅宗中流傳較廣的的故事,雖只是滄海一粟,但可顯見禅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解鈴還需系鈴人

    法燈,是金陵“清涼院”的一個僧人,他性情豪逸,對寺裏的事情不怎麼過問。衆僧不了解他,都以爲他沒什麼本事。但是法眼大師卻獨具慧眼,從他的言行舉動中看出他不一般,深知法燈非同小可。

  當法眼大師在向衆僧論禅說法時,向他們提了一個問題:有一只老虎,它的脖子上系了一只鈴铛,那麼什麼樣的人能把它解下來呢?

  衆僧面面相觑,誰也不知如何回答法眼的問題。恰好,這時法燈來到這裏,法眼大師就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法燈聽到這個問題後不假思索地說:“系者解之。”(意思是能把鈴铛系到老虎脖子上的人,自然也能把它解下來。)

  法眼大師對這個回答非常滿意,告誡衆僧說:法燈不簡單,你們不要輕視他,他將來必成大器。後來果如法眼大師預言的那樣,法燈成爲了一代宗師,名傳四海,主持了一所有名的寺院,所收門徒不下千人。而成語“解鈴還需系鈴人”就是由此産生的,一般被用來比喻:誰弄出來的事情,誰惹出來的麻煩,仍然要由誰來解決。

    二.施無畏

    佛教裏有“叁輪空寂的布施”。施與的一方,接受的一方以及在雙方之間授受的物,這叁者若是在無我無心的境界中進行,方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施樂道。

  布施有叁種,即持有財物者施與貧困者的財施;已覺真理的先生把法即真理施與後來者的法施,以及施與他人無畏心、不動心、安詳心的無畏施。

  一日,一位叫得庵的將軍來參訪鐵舟和尚。一見面,得庵將軍就向鐵舟發問道:“我聽說您曾參過滴水和尚,那麼您一定也具有了他的智慧,我可以請教您一個問題嗎?”

  鐵舟和尚安靜地回答說:“你有什麼問題不妨直說。”

  得庵將軍說:“事情是這樣的,我雖然是個軍人,可是我的劍術還是不行。我知道您的劍術天下聞名,所以您能否傳授給我一點絕招呢?”

  鐵舟和尚聽了他的話,微微一笑道:“要學絕招,我告訴你一個最好去處,那就是到觀音像面前去學,我的絕招也是從那裏學來的。”

  得庵帶著不解的神情離開了。

  一個星期過後,得庵將軍又來拜訪鐵舟和尚了。一見面,得庵將軍就非常欣然地告訴鐵舟說:“我聽從你的教誨,參拜了淺草寺的觀音像,在那裏我接受了天下無敵的刀劍術,今天特來回禮!”

  實際上,得庵將軍是看到了挂在淺草廳正面的“施無畏”的字迹才豁然大悟的。

    叁.誰在井中

    仰山和尚一開始在石霜性空和尚堂下參禅。有一次他聽到一個和尚問性空:“達摩祖師從印度到中國來,是要傳揚什麼精神呢?”性空的回答是:“如果有人掉進井中,你不用一絲一繩就能把他救出井來,那我就回答你的問題。”仰山直覺其中有些玄妙,然而不得其解。

  後來仰山參耽源和尚時,舉此因緣問耽源和尚:“怎麼才能把井裏的人救出來呢?”耽源反問他:“誰在井中?”仰山頓有所悟。

  再後來仰山參沩山時又提起這一疑問,沩山叫他:“慧寂!”

  仰山立即應道:“師父我在!”

  沩山泰然自若地告訴仰山:“那人已經出井了!”

  仰山晚年常提及此事並說:“我從耽源師父那裏得到了本體,在沩山師父那裏得到了證明。”

    四.淨從穢生

    禅林怪傑無叁和尚,原是一個偏僻小村的農民,他21歲時做雜役,53歲時看破紅塵出家爲僧。他決心十足,不顧老邁之軀遍遊全國各地,後拜寶香寺的洞泉橘仙和尚爲師,他的刻苦勤勉感動了洞泉和尚,就把正法傳給了無叁。無叁修得正果後,受薩摩藩言邀請,出任鹿兒島的福昌寺住持。

  在出任住持的儀式上,無叁展示了禅師高尚的品性,因爲薩摩藩有一條規定,以貧賤的百姓身份不能出任佛寺的主持,要當住持就得改官姓。無叁無意改姓。這時有一個嫉妒無叁的某寺住持向藩王進讒言:“一個土百姓怎麼能當住持呢?”滿座爲之嘩然。在大庭廣衆之下,無叁面不改色,聲如洪鍾,說了一句震懾全場的話:“我是泥中蓮花。”

  這種“淨從穢生”的禅鋒是何等的銳利啊!

    五.點亮你的心燈

    玄沙和尚垂示衆徒道:“每位大師都要求我們去普渡衆生。如果偶爾遇到下面的叁種病殘人,又怎麼濟度他們呢?失明的人、失聰的人,還有失聲的人。”

  要知道在瞎子面前興起禅杖或抖動拂子他們都看不見;聾子聽不見你講經釋理的妙聲;而對于啞巴,你要他開口他是萬難不能。碰到這叁種衆生該如何是好呢?如果不能普濟這些身殘之人,佛法又哪裏談得上有神光靈驗呢?

  有位僧人聽過玄沙的這番話,便跑去問雲門和尚。

  雲門叫道:“速速作揖!”

  僧人忙作揖而立。雲門手持禅杖而立,僧人往後一退。雲門說:“你不是瞎子嘛!”又道:“走過來一點。”僧人趨步向前。雲門說:“你有耳朵嘛!”隨即又問僧人:“你懂了嗎?”僧人答:“不懂!”雲門則說:“你也不是啞巴。”僧人至此方有所悟。

  禅濟度衆生自有禅的高超過人處,那就是點燃心頭的明燈,每個人的心頭都有一盞燈,既能照亮自己,又能光照別人,這盞永恒的燈能彌補耳聾目盲口啞等各種缺陷,領你進入人生的叁昧境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