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6·輪回與我執
如今當告知汝等一二事。于衆生有情之心意,皆有一基本之本性或根地,名之爲佛性。是成佛種子、普賢王如來之種子。此本性吾人皆有但又不爲所知。此「根地」乃吾人自生之覺性,無始以來便與吾人同在,有如明鏡。當某人以笑臉照鏡,便見到笑臉迎人;反之,以一副哭喪臉照鏡,便見到哭喪臉。這原始本覺地有如明鏡。
笑臉者觀看一面完全清澈之鏡面時,此有如普賢王如來之原始本覺根地即反影,喚醒其勝義本性,即所謂「普賢王如來占領了原始本覺根地之城堡,其爲醒覺、自認其自性、且爲自在者」。吾等凡夫,不識此如鏡般原始本覺之根地自性。于吾人而言,有如鏡般之原始本覺根地出現沮喪之鏡像!此正爲現實,以輪回之習氣,原始本覺地轉成所謂阿賴耶,從此顯現出─「我」之微細認知。對自我執著生起此─「我」想,當出現此想時隨生一心理狀態,投射出于物體而覺之爲外相之呈現,與心意分離。
對「我之理解」其基本機製仿如一間有六扇門之房子,相應于六識。其中運作:我執心態先展現爲其它心理狀態。第二念出現並投射(穿過其中一道房門)出視能中之不同色彩。隨而出現一種認知:此物名爲此某或彼某。又再認知顔色之種種特性,以視覺執定此爲外物。再如覺性投射到耳根,即聽到音聲,更粗之意念追逐此聲音,認知爲這個、那個,此詞或彼詞,覺知爲喜悅或不悅。
爲此種種想作統籌者是聽或耳覺知。再者,又有另一覺知投射于氣味之對象。此一念,得以繼續時,得出愉快或不快之經驗,是謂之嗅覺。又其次另有一覺知向某些味道之對象展開,如是覺知爲美味或作嘔之味道,甜或酸,如是經驗到之主導覺知稱之爲味覺。複次又別有一種覺知是投射于身上者,彼認知物質之接觸,例如粗糙與平滑,而被指爲觸覺之覺知。如是這般基于衆覺知而作「我」想,是吾人視爲在體內之單一個體,此五種覺知投射而出,與五種感覺器官作聯系。所謂六識是上述五種覺知加上意識覺知。輪回狀態之開展由此六識而來。
輪回由此發展與增長,而吾等仍住于迷亂中。無明是迷亂之本,而無明之本爲我執。輪回之出現乃爲不知自己之真正本性。諸般無知之根源于我執─「我」此一概念。因爲此「我」、此與自己之觀念之執著,吾人構想出「他」。由是進入主客關系,亦由此而無法自輪回中逃脫。
因爲有自「我」之意念,執著于有己,我慢由是出生,因此我執、忿怒及他毒生起。如按較低乘修習,吾人必須要用解藥來鏟除此等諸毒。然而密乘行人,只要用一種無上教法,一種解毒劑來解脫所有事,異于每種毒及感覺器官相關者。要言之,吾人必須對現象之本性有一深刻信念。如前所言,迷妄根源于無明,但所謂無明,實乃源于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