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覺手冊 十 隆波田:平凡僧,獨特質▪P2

  ..續本文上一頁量或者考驗它,再信或不信。

  隆波田述說佛陀的事迹,以爲此點的範例:“安古瑪拉是位太容易相信的人,他總是順從老師的指示,甚至受命去殺許多人,他都作了。另一方面,我們有逃遁的烏帕卡個案。他是佛成道時,第一位遇見佛陀的人,雖然烏帕卡在佛身上見到佛使人生信和自信的特質,卻不願意相信佛業已自覺,而走他自己的路,錯失了向佛學習的機會。”

  十九、了解他的教義者

  我們曾經問隆波田,有多少人在聽了他的教法或者受他指導後能領會他的教義。

  隆波田回答:“大概不多于百分之十到十五,這相當正常。一位善根成熟的人便能及時領會。但是,大部分對佛教有興趣的人,仍執著于慣常的修法,如做功德。”

  二十、人護戒?戒護人?

  隆波田常問:“我們爲什麼持戒持得像照顧玻璃杯,生怕它碎了一樣?爲什麼不能真正地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以得戒,也就是平常心? 戒應該能照顧我們而不是我們必須操心護戒。

  二十一、功德

  我請教隆波田:“做功德能不能就真給我們功德?”隆波田反問:“你以爲功德是什麼?”當我告訴他我認爲功德是我們死後所得之善終或歸宿以酬賞曾做之善時,他問:“你有沒聽過出家人念誦作僧袍年供所得利益,說它會使我們升天而又有五百或者一千神祗爲我們的侍從。現在,想想在泰國境內所有寺廟的數目。假若每年每個寺廟都舉辦僧袍年供,到哪裏去找足夠的神祗給我們每個做了功德的人?就這麼,我們把出家人想象成銀行會計,負責計算我們死後欠我們多少利息,是吧?”

  我進一步問隆波田:“果真如此,你對當前一般以財物布施做功德的看法如何?”他回答如下:“財物布施做功德是好的。但是,它像稻穗,只能做稻種用。我們若想吃飯受益,一定要吃煮過或者蒸熟的米,而不是生米或者穗子。執著以迷信的方式用財物布施做功德是幻妄,迷失在黑暗中,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是一種白色的黑暗。至高無上,最究竟的功德是真正認識自己,滅苦。”

  二十二、固執

  我曾請隆波田去教我尊重的人,一位信心堅定且執著于傳統方式做功德的人。隆波田見了這個人回來後,我問起了他們的際會。“那是個固執的人。”隆波田答複:“一個心扉閉塞的人。你讀過佛陀的事迹吧?佛陀初成道時,他去BENARES教他以前的同修五比丘時,曾想到去找他從前的老師們Alarakalma和Uddaka Ramaputta以教導他自己證得的解脫,卻發現這兩位老師已經死了。這是一件讓我有點懷疑的事情。因爲,這位未來佛才離開他那兩位老師不久。我無法確定他們的死是否是生理上的,但是,肯定已死的是他們的心。”

  二十叁、僧階

  我們問隆波田:“在佛陀的時代,並沒有僧階級這回事,爲什麼當今泰國又有這麼多僧階級?這是不是件好事?”他回答:“僧階級是社會的問題和産物,你可以隨意說它是好或壞。可是,我們必須生活在他們的社會裏。”

  二十四、學佛會使人變惡人嗎?

  我們有一次問:“爲什麼有些出家人,學到高階層而還俗後行爲險惡,通常比沒有出過家和學過佛的在家人更糟?”隆波田答:“這種人只讀書,研究理論,但從不會研究過自己,所以從來不認識自己。”

  二十五、禮敬僧袍

  有次我向隆波田提出:“我們很難知道一位出家人是真正的僧或只是宗教的寄生蟲,只看到某人剃了發、穿橙色袍,便立即禮敬。”(編按:泰國人一見到僧人就要行禮)

  隆波田提出他的看法:“假如我們只是禮敬僧袍,那麼在行經紹興街時,在那兒整條長街排滿了賣僧物的店鋪,我們豈不就要從街頭到街尾地頂禮每家店鋪?! ”

  二十六、福

  隆波田告訴我們如何有一次在一位村民家中主持祈福贊誦時,要求一只大盆來代替他的缽作爲聖水的容器,這是儀典裏不可缺少一環。

  贊誦結束時,盆裏的水也變成聖水了,隆波田不依傳統將聖水潑灑在與會人身上,卻拿起大盆滿滿的聖水潑的房子地上到處都是,嚷嚷:“所有的人,請一起來幫忙整理東西,幫忙清洗地板,這就是福。用聖水灑在我們身上,可能因對水中漂浮的樹葉敏感起紅斑發癢,必須花錢買藥治療,像這種事,怎可能是福呢?”

  二十七、葬禮

  有次我們請教隆波田:“當我們舉行葬禮時,死人會不會從我們爲他舉行的儀典中獲得利益?”隆波田回答:“葬禮是活著的人發明出來的傳統,因爲他們還是很不放心已死的人。究竟死了的人是否能由儀式中獲益是件一直值得懷疑的事情。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住持和尚們會獲利。我們以爲出家人能承當郵差的任務嗎?”

  二十八、禮拜

  隆波田敘述如何有一次當他在老撾時,應一位村民之邀參加一個爲該村民母親延壽的傳統禮贊典禮。可是,儀式中隆波田並沒有唱念。因此,功德主便沒有如法供養他。隆波田向村民解釋道:“爲了使我們的父母延壽,我們要孝順他們,不單是請僧侶們唱念就期望我們的雙親會因此而長壽。”他接著就帶領孩子們向他們的父母做了首次的禮拜。他自己身先示範。在場的村民們立即變得非常驚恐,認爲隆波田有違常情,他們從不曾見出家人禮拜在家人。隆波田因此向他們解釋:“當我帶領孩子們跟隨我禮敬他們的父母時,根本不會禮拜在家人而是禮敬我自己,因爲我能教導人們了解確實延壽的正途。”

  二十九、神祠

  我曾問隆波田有關被認爲住在我們所提供的神祠中的土地公,我想知道這神是否真有神力來利益或嚴懲屋主。隆波田說:“只要想想,假如這保護神真有神力,它爲什麼不爲自己建個房子,爲什麼不自己造食物來吃?爲什麼它需要等人來蓋房子給它供養食物?而所供的食物總是那麼一丁點兒,這神可曾滿足過它的饑餓啊!”

  叁十、佛教護身物

  在認識他是誰之前,我見過隆波田。那時,我對佛教的護身物深感興趣。爲了向他求個護身物,我試著打動他而向他炫耀我的一件非常珍貴的護身物,吹噓這護身物很古老,是七百年以前的産物。他問:“這護身物是什麼做的啊?”我告訴他是陶器,是用極硬的粘土和細致的咖啡色羅望子醬燒烤成的,且內含多種金屬。隆波田平靜地應道:“任何土,都跟著地球同時誕生。你的護身物,事實上,並不比我們進這房子前所踩的土更古老。”單就那麼一句話,使我灑脫的把那護身物從脖子上摘下,以無上的自信,丟棄了我對這類物品的執著。有人曾請教在脖子上佩戴佛教護身物好不好。隆波田回答說:“好是好,可是有件東西比佩戴護身物還要好,你要嗎?”隆波田有次被請求鑒定該人的護身物是否真有公認的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它的作者還活著嗎?”隆波田問那人。當獲知此作者業已早亡,此護身物原不過是個傳下來的遺物時,隆波田評到:“既然連它的作者本身都死了,我們又怎能寄希望這東西幫我們免死呢?”

  叁十一、出家與還俗

  爲了拿掉惡性腫瘤,我不得不將隆波田的胃幾乎全部切除。因而建議他少吃多餐。隆波田說,一旦如此,則日中之後尚須進食,那將犯戒並招引非議與譴責。在這種強況下,他甯願還俗。因爲,對他而言,是僧非僧,兩無差別。他的心是穩定而不再退轉的。

  叁十二、你認識隆波田嗎?

  隆波田提起如何有一天當他在拉瑪他菩提醫院等候钴放射治療時,一位坐在附近的人開始同他閑聊。初交談時,他問隆波田認不認識隆波田。隆波田回答:“嗯,我是有點認識他。”在討論一些佛法後,那人開始起疑而問:“你就是隆波田對吧?”“正是。”隆波田承認道。

  叁十叁、佛的事

  有一次,我們討論佛舍利的本質,究竟它們是骨頭轉化成晶體或只是燒過的骨頭。被問及到他的看法時,隆波田評到:“佛的事不幹我們的事;我們的事也不幹佛的事。但是,佛指示我們應該明白所有關系我們的事,當你真認識你自己時,佛來不來都無關緊要了。”

  叁十四、悟者

  隆波田說:“就身而言,悟者與凡夫無別,唯有論心,證悟之性質時,悟者超勝凡夫。”

  叁十五、隨順他願

  我們有次問隆波田,爲什麼現代人接受高更教育,有很多知識,而無法解決自己痛苦。

  他答:“多數人都隨順他願而不從自己心意,事即如此。”

  叁十六、死者無用

  隆波田說,修學佛法須今生成辦,不得等待死後。“人死後,不能爲自己做任何事,而其文言、典範,也只能少許的利益他人。唯有還活著時,我們能真正地自利利他。”

  叁十七、禁絕肉食

  我曾經問隆波田禁絕肉食是否有利修法。他答:“修法、悟法並不在乎或關涉我們吃或不吃什麼。試想,悉達多太子爲悟道不僅禁絕肉食,連飯也不吃、水也不喝,直到瀕臨死亡,並沒有使他悟道。修道、悟道是智慧的事。”

  叁十八、執著禅法

  隆波田有次警告說:“執著于法門或禅法,不論是那種,正如乘船渡河,舟達彼岸,由于執迷船身與其引擎而不肯下船”。

  叁十九、行善、作惡

  我有次向隆波田提起,有些人懷疑古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之真實性。他指出:“是社會訂出了善惡的標准,在此地認爲是善者到他方也許被判爲惡。我們實應建立一個新而較爲確當的認識,即——行善是善;作惡是惡。”

  四十、學生

  隆波田有次將受過教育的人分成兩類而作了下述的比較。第一類是那些清楚的知道真理的人,他們有智慧,開口時令人當下領會。第二類人是些知識僅靠熟練或者強記而得的人。因爲本身並不真正知道真理,因此,當他們說話時,便蒙混而毫無節製地長篇大論,再不就大肆引經據典,以使別人相信他們。”

  四十一、過去、現在、未來

  隆波田經常說:“過去已去,無法修正;未來未至,若欲作爲,當下即做。現在若做好,今天即是明天的好過去;而明天,當它來時,將成爲業已做好的今天的好未來。挂心以往無法修正的事以及尚未發生的事,擔憂現在不能滅苦的事是無用的。”

  四十二、決心

  根據經典,在成正覺前,悉達多太子接受在家女蘇佳塔的食物,吃完後,將托盤放入就近的河中而下誓言:“若能圓覺成佛,這盤應逆流而上。”這盤竟真的就逆流而上。我問隆波田對這個問題看法,它似乎有違自然。隆波田指出:“所有東西都一定會被河水夾帶順流而下。但是這個故事是指逆向沖擊而來的念流。我們若能回顧念的源頭,就知道這故事所指的真正涵義了。”

  四十叁、以覺工作

  隆波田經常宣稱:“所有的人都有我們所處的社會需要我們完成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正常的。以自覺克盡己責將産生究竟圓滿的成果以及可能的最佳結果。”

  四十四、燈光

  當隆波田健康變壞,瀕臨死亡時,我太太很擔心他死後弘傳正法的情況。隆波田回答說:“你一點也不需要擔心這件事,只要人類存在,就有人想要了解法,因爲法不是誰可以獨占或擁有的財産。法在佛陀以前就一直存在,但是佛陀第一個將法倡導出來。一個知法的人,像一盞黑暗中的明燈。越靠近燈光的人看的越清楚,而稍遠一點就看的較不清楚了。有一天這盞燈一定要熄滅,但是將會不斷地會再被點亮起來。”

  四十五、跟誰學法?

  當隆波田在Samitivej醫院接受治療的後期,他說:“我的病很深了,我必須要做的是保持覺知呼吸,直到它停止。” 因此我直接問他:“當你離開人間,你推薦我們向誰學法,才能獲得最佳成果?”隆波田回答:“去!從自己身上去學法,觀照己心,是你能做的最佳之事.”

  

  版權宣告

  書名:自覺手冊

  版次:第一版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

  本書已獲隆波田基金會授權編譯

  正念動中禅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hasati

  正念動中禅QQ群:41293700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免費贈閱,歡迎助印  

  

《自覺手冊 十 隆波田:平凡僧,獨特質》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