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自觉手册 十 隆波田:平凡僧,独特质▪P2

  ..续本文上一页量或者考验它,再信或不信。

  隆波田述说佛陀的事迹,以为此点的范例:“安古玛拉是位太容易相信的人,他总是顺从老师的指示,甚至受命去杀许多人,他都作了。另一方面,我们有逃遁的乌帕卡个案。他是佛成道时,第一位遇见佛陀的人,虽然乌帕卡在佛身上见到佛使人生信和自信的特质,却不愿意相信佛业已自觉,而走他自己的路,错失了向佛学习的机会。”

  十九、了解他的教义者

  我们曾经问隆波田,有多少人在听了他的教法或者受他指导后能领会他的教义。

  隆波田回答:“大概不多于百分之十到十五,这相当正常。一位善根成熟的人便能及时领会。但是,大部分对佛教有兴趣的人,仍执着于惯常的修法,如做功德。”

  二十、人护戒?戒护人?

  隆波田常问:“我们为什么持戒持得像照顾玻璃杯,生怕它碎了一样?为什么不能真正地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以得戒,也就是平常心? 戒应该能照顾我们而不是我们必须操心护戒。

  二十一、功德

  我请教隆波田:“做功德能不能就真给我们功德?”隆波田反问:“你以为功德是什么?”当我告诉他我认为功德是我们死后所得之善终或归宿以酬赏曾做之善时,他问:“你有没听过出家人念诵作僧袍年供所得利益,说它会使我们升天而又有五百或者一千神祗为我们的侍从。现在,想想在泰国境内所有寺庙的数目。假若每年每个寺庙都举办僧袍年供,到哪里去找足够的神祗给我们每个做了功德的人?就这么,我们把出家人想象成银行会计,负责计算我们死后欠我们多少利息,是吧?”

  我进一步问隆波田:“果真如此,你对当前一般以财物布施做功德的看法如何?”他回答如下:“财物布施做功德是好的。但是,它像稻穗,只能做稻种用。我们若想吃饭受益,一定要吃煮过或者蒸熟的米,而不是生米或者穗子。执着以迷信的方式用财物布施做功德是幻妄,迷失在黑暗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一种白色的黑暗。至高无上,最究竟的功德是真正认识自己,灭苦。”

  二十二、固执

  我曾请隆波田去教我尊重的人,一位信心坚定且执着于传统方式做功德的人。隆波田见了这个人回来后,我问起了他们的际会。“那是个固执的人。”隆波田答复:“一个心扉闭塞的人。你读过佛陀的事迹吧?佛陀初成道时,他去BENARES教他以前的同修五比丘时,曾想到去找他从前的老师们Alarakalma和Uddaka Ramaputta以教导他自己证得的解脱,却发现这两位老师已经死了。这是一件让我有点怀疑的事情。因为,这位未来佛才离开他那两位老师不久。我无法确定他们的死是否是生理上的,但是,肯定已死的是他们的心。”

  二十三、僧阶

  我们问隆波田:“在佛陀的时代,并没有僧阶级这回事,为什么当今泰国又有这么多僧阶级?这是不是件好事?”他回答:“僧阶级是社会的问题和产物,你可以随意说它是好或坏。可是,我们必须生活在他们的社会里。”

  二十四、学佛会使人变恶人吗?

  我们有一次问:“为什么有些出家人,学到高阶层而还俗后行为险恶,通常比没有出过家和学过佛的在家人更糟?”隆波田答:“这种人只读书,研究理论,但从不会研究过自己,所以从来不认识自己。”

  二十五、礼敬僧袍

  有次我向隆波田提出:“我们很难知道一位出家人是真正的僧或只是宗教的寄生虫,只看到某人剃了发、穿橙色袍,便立即礼敬。”(编按:泰国人一见到僧人就要行礼)

  隆波田提出他的看法:“假如我们只是礼敬僧袍,那么在行经绍兴街时,在那儿整条长街排满了卖僧物的店铺,我们岂不就要从街头到街尾地顶礼每家店铺?! ”

  二十六、福

  隆波田告诉我们如何有一次在一位村民家中主持祈福赞诵时,要求一只大盆来代替他的钵作为圣水的容器,这是仪典里不可缺少一环。

  赞诵结束时,盆里的水也变成圣水了,隆波田不依传统将圣水泼洒在与会人身上,却拿起大盆满满的圣水泼的房子地上到处都是,嚷嚷:“所有的人,请一起来帮忙整理东西,帮忙清洗地板,这就是福。用圣水洒在我们身上,可能因对水中漂浮的树叶敏感起红斑发痒,必须花钱买药治疗,像这种事,怎可能是福呢?”

  二十七、葬礼

  有次我们请教隆波田:“当我们举行葬礼时,死人会不会从我们为他举行的仪典中获得利益?”隆波田回答:“葬礼是活着的人发明出来的传统,因为他们还是很不放心已死的人。究竟死了的人是否能由仪式中获益是件一直值得怀疑的事情。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住持和尚们会获利。我们以为出家人能承当邮差的任务吗?”

  二十八、礼拜

  隆波田叙述如何有一次当他在老挝时,应一位村民之邀参加一个为该村民母亲延寿的传统礼赞典礼。可是,仪式中隆波田并没有唱念。因此,功德主便没有如法供养他。隆波田向村民解释道:“为了使我们的父母延寿,我们要孝顺他们,不单是请僧侣们唱念就期望我们的双亲会因此而长寿。”他接着就带领孩子们向他们的父母做了首次的礼拜。他自己身先示范。在场的村民们立即变得非常惊恐,认为隆波田有违常情,他们从不曾见出家人礼拜在家人。隆波田因此向他们解释:“当我带领孩子们跟随我礼敬他们的父母时,根本不会礼拜在家人而是礼敬我自己,因为我能教导人们了解确实延寿的正途。”

  二十九、神祠

  我曾问隆波田有关被认为住在我们所提供的神祠中的土地公,我想知道这神是否真有神力来利益或严惩屋主。隆波田说:“只要想想,假如这保护神真有神力,它为什么不为自己建个房子,为什么不自己造食物来吃?为什么它需要等人来盖房子给它供养食物?而所供的食物总是那么一丁点儿,这神可曾满足过它的饥饿啊!”

  三十、佛教护身物

  在认识他是谁之前,我见过隆波田。那时,我对佛教的护身物深感兴趣。为了向他求个护身物,我试着打动他而向他炫耀我的一件非常珍贵的护身物,吹嘘这护身物很古老,是七百年以前的产物。他问:“这护身物是什么做的啊?”我告诉他是陶器,是用极硬的粘土和细致的咖啡色罗望子酱烧烤成的,且内含多种金属。隆波田平静地应道:“任何土,都跟着地球同时诞生。你的护身物,事实上,并不比我们进这房子前所踩的土更古老。”单就那么一句话,使我洒脱的把那护身物从脖子上摘下,以无上的自信,丢弃了我对这类物品的执着。有人曾请教在脖子上佩戴佛教护身物好不好。隆波田回答说:“好是好,可是有件东西比佩戴护身物还要好,你要吗?”隆波田有次被请求鉴定该人的护身物是否真有公认的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它的作者还活着吗?”隆波田问那人。当获知此作者业已早亡,此护身物原不过是个传下来的遗物时,隆波田评到:“既然连它的作者本身都死了,我们又怎能寄希望这东西帮我们免死呢?”

  三十一、出家与还俗

  为了拿掉恶性肿瘤,我不得不将隆波田的胃几乎全部切除。因而建议他少吃多餐。隆波田说,一旦如此,则日中之后尚须进食,那将犯戒并招引非议与谴责。在这种强况下,他宁愿还俗。因为,对他而言,是僧非僧,两无差别。他的心是稳定而不再退转的。

  三十二、你认识隆波田吗?

  隆波田提起如何有一天当他在拉玛他菩提医院等候钴放射治疗时,一位坐在附近的人开始同他闲聊。初交谈时,他问隆波田认不认识隆波田。隆波田回答:“嗯,我是有点认识他。”在讨论一些佛法后,那人开始起疑而问:“你就是隆波田对吧?”“正是。”隆波田承认道。

  三十三、佛的事

  有一次,我们讨论佛舍利的本质,究竟它们是骨头转化成晶体或只是烧过的骨头。被问及到他的看法时,隆波田评到:“佛的事不干我们的事;我们的事也不干佛的事。但是,佛指示我们应该明白所有关系我们的事,当你真认识你自己时,佛来不来都无关紧要了。”

  三十四、悟者

  隆波田说:“就身而言,悟者与凡夫无别,唯有论心,证悟之性质时,悟者超胜凡夫。”

  三十五、随顺他愿

  我们有次问隆波田,为什么现代人接受高更教育,有很多知识,而无法解决自己痛苦。

  他答:“多数人都随顺他愿而不从自己心意,事即如此。”

  三十六、死者无用

  隆波田说,修学佛法须今生成办,不得等待死后。“人死后,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而其文言、典范,也只能少许的利益他人。唯有还活着时,我们能真正地自利利他。”

  三十七、禁绝肉食

  我曾经问隆波田禁绝肉食是否有利修法。他答:“修法、悟法并不在乎或关涉我们吃或不吃什么。试想,悉达多太子为悟道不仅禁绝肉食,连饭也不吃、水也不喝,直到濒临死亡,并没有使他悟道。修道、悟道是智慧的事。”

  三十八、执着禅法

  隆波田有次警告说:“执着于法门或禅法,不论是那种,正如乘船渡河,舟达彼岸,由于执迷船身与其引擎而不肯下船”。

  三十九、行善、作恶

  我有次向隆波田提起,有些人怀疑古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之真实性。他指出:“是社会订出了善恶的标准,在此地认为是善者到他方也许被判为恶。我们实应建立一个新而较为确当的认识,即——行善是善;作恶是恶。”

  四十、学生

  隆波田有次将受过教育的人分成两类而作了下述的比较。第一类是那些清楚的知道真理的人,他们有智慧,开口时令人当下领会。第二类人是些知识仅靠熟练或者强记而得的人。因为本身并不真正知道真理,因此,当他们说话时,便蒙混而毫无节制地长篇大论,再不就大肆引经据典,以使别人相信他们。”

  四十一、过去、现在、未来

  隆波田经常说:“过去已去,无法修正;未来未至,若欲作为,当下即做。现在若做好,今天即是明天的好过去;而明天,当它来时,将成为业已做好的今天的好未来。挂心以往无法修正的事以及尚未发生的事,担忧现在不能灭苦的事是无用的。”

  四十二、决心

  根据经典,在成正觉前,悉达多太子接受在家女苏佳塔的食物,吃完后,将托盘放入就近的河中而下誓言:“若能圆觉成佛,这盘应逆流而上。”这盘竟真的就逆流而上。我问隆波田对这个问题看法,它似乎有违自然。隆波田指出:“所有东西都一定会被河水夹带顺流而下。但是这个故事是指逆向冲击而来的念流。我们若能回顾念的源头,就知道这故事所指的真正涵义了。”

  四十三、以觉工作

  隆波田经常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我们所处的社会需要我们完成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正常的。以自觉克尽己责将产生究竟圆满的成果以及可能的最佳结果。”

  四十四、灯光

  当隆波田健康变坏,濒临死亡时,我太太很担心他死后弘传正法的情况。隆波田回答说:“你一点也不需要担心这件事,只要人类存在,就有人想要了解法,因为法不是谁可以独占或拥有的财产。法在佛陀以前就一直存在,但是佛陀第一个将法倡导出来。一个知法的人,像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越靠近灯光的人看的越清楚,而稍远一点就看的较不清楚了。有一天这盏灯一定要熄灭,但是将会不断地会再被点亮起来。”

  四十五、跟谁学法?

  当隆波田在Samitivej医院接受治疗的后期,他说:“我的病很深了,我必须要做的是保持觉知呼吸,直到它停止。” 因此我直接问他:“当你离开人间,你推荐我们向谁学法,才能获得最佳成果?”隆波田回答:“去!从自己身上去学法,观照己心,是你能做的最佳之事.”

  

  版权宣告

  书名:自觉手册

  版次:第一版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

  本书已获隆波田基金会授权编译

  正念动中禅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hasati

  正念动中禅QQ群:41293700

  版权所有,请勿翻印

  免费赠阅,欢迎助印  

  

《自觉手册 十 隆波田:平凡僧,独特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