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他方世界

  他方世界

  根據現代科學的發現,我們了解人類世界的局限性,同時也重視宇宙還有其他世界的說法。

  有一回,佛陀論及宇宙的本質與構成,佛陀說:總共有叁十一種不同形態的生命生活在這宇宙間。

  較人類世界爲低的有四類衆生。它們是阿蘇羅(asura)、畜生、餓鬼和地獄。

  人世有一類衆生──人類。

  欲界天有六類衆生。

  色界天有十六類衆生。

  無色界天有四類衆生。

  這些人類世界以外的生界,並沒有被科學所接受和認可。然而,現代的科學家們致力于探索其它星球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性。按照科學發展的速度,他們將很快的在銀河系裏發現其他的衆生。到時,我們或許會發現到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受限製于某些生存法則。他們或許在外表、生理與我們不同,組成的物質和生活也和我們不同,他們或許超越我們,或許遠不如我們。

  爲什麼一定要認爲地球才有生命的存在呢?地球在浩瀚的宇宙裏只有一顆微塵。按照著名的天文學家詹姆斯.金士爵士的估計,整個宇宙大約是十億倍現代天文望遠鏡所能看到的空間。在他的著作《奇異的空間》裏說到,宇宙的樹木可能比海灘的沙粒還要多,在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顆沙粒的百萬分之一。他又說,光速在七分之一秒的時間裏可以環繞地球一周,要環繞宇宙一周,可能要花一千億年。這就是「大宇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無窮無盡的宇宙,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外太空」。從科學的角度推測他方世界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按照科學的發現,我們了解到人類世界的局限性。科學界已經證明,人類的世界是存在于我們感官所能接受的頻率範圍。科學家證實了在人類能接受的頻率範圍外,還有很多或高、或低的頻率,如:無線電波、X 光、高頻、低頻或微波的存在。因此,我們了解到我們的感官認識的局限性,如果從這有限的感官認識的「隙縫」中去窺探宇宙,就好像是小孩子從門縫裏看外面的世界一樣。但是,這有限的認識和覺知,也畢竟爲我們顯示他方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他方世界或許與我們隔絕,或許也能與我們聯系。

  對于宇宙的本質,佛陀說,宇宙的起始和終結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佛教不相信宇宙會突然終結或完全毀滅。當宇宙的某一部份消失時,另一部份仍然存在,此起彼伏,循環不息。宇宙是由分子、基因、氣體和無數的能源所組成,宇宙消失就是各種能源被分解,而這些被分解的能源,也會因爲宇宙的動力和吸引力重新凝結和組合,一個新的星體又出現了。這時宇宙的自然規律,也就是爲什麼佛陀要說,宇宙的起始和終結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只有在特殊的場合,佛陀才會發表對宇宙本質的看法。他在解說時,也同時顧慮到信徒的理解能力,佛陀不願意在這個問題起爭議,因爲這個問題無法導致心靈的發展。佛教不同意某些宗教認爲,當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不信仰「神」而稱爲墮落的「人」時,這宇宙將被「神」所毀滅的看法。我們要問持有這種信仰的人,爲什麼「神」不用它的力量來阻止宇宙的毀滅?爲什麼不用它的力量去使人類對他産生信仰?爲什麼不用它的力量去改造人類的不道德行爲?不管「神」是否能毀滅宇宙,世間萬物只要有生就有滅,這是自然規律,也是遲早要發生的事。用佛陀的話來說,宇宙是聚集(成)、存在(住)、毀壞(壞)、消失(空)和名與色的再組合。

  最後,我們認識到,佛陀的教義充滿了科學性。而科學家掌握科技的目的是爲了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安全感。佛陀重點在于如何讓人類獲得智慧和離苦得樂。一個人必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本性和宇宙變化的自然性。當一個人去除了貪欲和感官的欲望,通過正確的心識,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一個人如果想戰勝「無常」,他的做法就好像唐吉柯德企圖戰勝風車一樣。一個人應該消除我見及一切不重要也不必要的欲念,以正見把精力放在降伏自己的心識上。

✿ 继续阅读 ▪ 天堂與地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