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 第十五章 戰爭與和平

  第十五章 戰爭與和平

  世界和平

  人類忘記了他有一顆心,如果他仁慈的對待世界,世界也一樣會仁慈的對待他。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充滿了矛盾,一方面,我們害怕戰爭,一方面。我們又積極的准備戰爭。生産過剩又得不到平均妥善的分配。人口急劇膨脹,人心也變得越來越孤獨。人類的距離被現代科學給拉近了,可是人類的隔閡也越來越大。彼此間缺乏真誠的態度和真正的了解,也缺乏信任。

  聯合國成立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後,各國首腦都同意一項條款:「戰爭是由人類的心念所造成的,如果人類都把心念用在和平,那麼就不會有戰爭。」這項條款和《法句經》的第一首詩偈雷同。

  「一切事情都是以心念爲主導,心念主使語言和行動的産生。如果有了汙穢的心念,行爲和言語也就不會正確,這時苦惱就會緊緊的跟隨他,好像牛車跟隨著牛的足迹前進。」有些人相信唯有軍隊和強大的武裝,才能維護和平。爲了「備戰」而造成軍備競爭,這種盲目愚癡的做法,最終將導致人類自我毀滅。如果我們不關注這個問題,下一場戰爭,將是世界的末日。所獲得的不是勝利而是犧牲──最終橫屍遍野。

  「傷害無法阻止傷害,唯有仁慈能阻止傷害。」

  這是佛陀給予那些造成傷害的戰士和叛亂者的開示。很多人認爲,佛陀要人轉惡向善,是一種行不通的辦法,可是,這畢竟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佛陀也親身體驗過。當我們以自我和自大爲中心時,是不可能有棄惡揚善的念頭。其實,造成我們不願意棄惡揚善的原因,主要是不願示弱的心理在作祟,不願讓人們以爲我們是懦夫。但是,如果我們犧牲我們那高度危險的自尊心,以文明的方式帶來和平與幸福,那麼,我們到底又損失了些什麼呢?

  要實現世界和平,就必須懂得「容忍」。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就必須消除貪、嗔、癡這叁種萬惡的根源。如果人類能斷除一切邪惡的力量,並實踐容忍,那麼和平的世界就指日可待了。

  今天佛陀的追隨者,都肩負重任,以導師爲榜樣,爲實現世界和平而工作。

  佛陀這麼開示:「一切衆生都畏懼于刑具,一切衆生都害怕于死亡,將心比心,我們不應該殺害生命,也不應該指使他人去殺生。」

  《法句經》V.129

  要獲得和平不困難。但是,以祈禱和祭祀來希望得到和平是不切實際的。和平是人與人,人與環境協調的結果。以武力獲得的和平,只是滿足了某些人的私欲,不是真正的和平,也不會持久。

  缺乏容忍,世界就無法和平。要實現容忍,我們就不應該允許嗔恚和嫉妒在我們心中生起。

  佛陀說:「仇敵害仇敵,冤家對冤家,心念如果向著邪惡去發展,所造成的禍害就會更大了。」《法句經》V.42佛教是容忍的宗教。佛陀指示我們,爲了要獲得美滿的生活,就必須自我節製。佛教不以教條或理論來教化信徒,佛教也從不迫害或虧待那些非信徒。佛教指引的是和平的道路,佛教也不需要信徒們標榜他們是佛教徒,才可以修學這種崇高的宗教真理。

  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如果你微笑的面對鏡子,你會看到自己美麗的笑臉,如果你拉長著臉面對鏡子,看到的將是醜陋的你。同樣的,如果你以仁慈的心對待這個世界,世界也會同樣仁慈的對待你。學習以和平的心對待世界,世界將會因爲你而充滿了和平。

  人類的心識充滿了自我,因此無法看見自己的短處,經常在找藉口爲自己的錯誤掩飾。一個人如果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先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壓抑不當的行動。

  佛陀說:「發現他人的錯誤,太容易了,要發現自己的錯誤,太難了。」

  正義的戰爭

  狗與狗之間的爭執和人類的戰爭相比,差別就在組織性。

  人類在貪、嗔、癡、嫉妒、自私等邪惡的念頭作祟下,在過去的叁千年來,總共發生過超過一萬五千起大型戰爭。這是人類的本性嗎?是人類的命運嗎?人類有權力摧毀他人嗎?

  雖然人類創造和發明了很多新的事物,可是人類卻在毀滅自己的同類,多少人類的生命從地球消失。現代人掌握了最新的戰鬥科技,在數秒鍾內便能摧毀全人類。世界成爲武器的庫房,人類在進行一場叫做「軍事優越性」的遊戲。我們知道核子武器的威力,比起一九四五年八月在日本長崎和廣島爆炸的原子彈威力還要大。科學家相信,只要數百枚的核子彈,就能消滅整個地球。我們到底在競爭什麼!科技到底在發展些什麼!人類到底有多自私和愚蠢啊!

  人類不應該迎合那充滿侵略性的野心家。人類應該追隨崇高的宗教導師,發展正義和道德,化戰爭爲和平。無數的國家和無法統計的領導人,大批的論文、契約、和平方案,都宣稱已經爲這世界尋找到維持和平的方法,可是一點作用也沒有,仍然無法解除人類的威脅。失敗的原因就出在沒有好好的教育下一代,沒有讓他們清楚的理解無私奉獻的重要和自私的危險。要確保和平,就要用盡種種方法,讓我們年青的一代學習如何實現愛心、善心、容忍等等。

  佛教的態度:

  無論在保護宗教或保護其它的一切,佛教徒都不會做侵略者。佛教徒盡最大的可能避免任何暴力。雖然有時佛教徒也被迫與那些不尊重佛教,或企圖消滅佛教的惡勢力開戰,他們是爲了保護被侵略的父老弟兄,並不是蓄意殺害生命,而是爲了和平與自由,在這種情形,我們不應該譴責他們。只要每個人追隨佛陀的教誨,這世界就不會有因爲戰爭而帶來的和平。每一個文明人,都有責任尋求一切方法,以和平的態度來解決紛爭,不需要造成殺戮。佛陀也從來沒有教導過信徒必須向惡勢力投降──無論是人類或超越自然界的生物。在知識和科學的協助下,人類能降伏大自然。但是人類自己的生命卻得不到保障。爲何生命充滿危機呢?在追求學識和科學時,人類忽略了自己有一顆心,被遺忘了、枯萎了、和被汙染了。

  如果生命不能獲得保障,那又怎麼會有世界和平呢?要維持和平,就必須訓練我們的「心」,客觀和謙虛的面對事實。要維護和平,就必須讓這世界分享我們的財富,不必要平均分配,但是要平等。我們永遠也無法做到財富平均分配,但是可以把它當作比平等更高的理想。

  目前這世界百分之五的人,享有世界百分之五十的財富,真是不可思議。目前這世界僅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豐衣足食,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處于飢餓邊緣。和平唯有透過那些肯分享和平均分配財富的國家,富者協助貧窮、強者扶持弱者而達到。也只有在這個目標實現後,世界才會太平。武器裝備的競爭必須停止,我們應該建造更多的醫院和學校來取代它。用在武器和戰備的金錢,用來發展經濟,提升人類的生活那不是更好嗎?

  人類無法放棄自私和欲望,種族和傲慢、個人主義和權力的執著存在的一天,就無法實現世界和平。財富無法帶來幸福,而宗教卻能有效的影響你的意識形態,和讓你放下武器。

  不殺害生命是宗教的原則。不幸的是,那些愚癡的人都不明白這一點。今天,在現代武器肆虐下,一秒鍾內就可以殺害數百萬條生命。這是一個比任何時刻都更需要宗教的時代。

  更不幸的是,某些人卻把宗教旗幟帶進戰場,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這麼做沾汙了宗教的神聖性和聲譽。「僧衆啊!爲了滿足于自己的貪欲,到處都是鬥爭,國王與國王,太子與太子,宗教師與宗教師,人民與人民,母親與兒子,父親與兒子,兄弟姐妹與兄弟姐妹,朋友與朋友,到處都是鬥爭。」《中部》

  我們很欣慰的說,在過去二千五百年來,佛教從未造成任何嚴重性的不協調和沖突而導致的戰爭。這要歸功于佛教強而有力的特性──容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