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心靈的發展
缺少了心靈的支柱,就沒有道德的責任,缺少了道德,社會就危險了。
佛教是一座令人羨慕的燈塔,因爲它引導信徒邁向永恒、幸福和解脫的大道。佛教在今天,顯得特別需要,因爲,今天的世界困惑于種族、國際、社群、經濟以及意識形態的種種錯誤觀念。這些錯誤的觀念永遠無法真正有效的解除,除非能以容忍和慈悲的精神去對待他人。而慈悲和容忍的精神卻可以在佛教的指引下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展,同時也爲人類提供了理性和道德的合作典範。
我們知道,當一個人沒有老師的指導時很容易學壞。道德需要通過理念和實際例子來教導,道德教育是迫切需要的事。
缺少了心靈的支柱,就沒有道德的責任,缺少了道德,社會就危險了。
佛陀認爲心靈資源的開發,比物質資源的開發來得更重要。曆史的事實告訴我們,不能企望世俗的幸福與永恒的幸福同時獲得。大多數人的一般正常生活基于心靈與道德價值觀。心靈與道德的價值,唯有宗教才能有效的提供。如果人們能了解這些價值,同時去實踐那公平、奉獻和仁愛的真理,那麼就不需要社會法製或政府的律法來幹預人類的生活了。高尚的道德,是獲得解脫的必要因素。但是,只有道德是不足夠的,道德必須與智慧相結合。就好像鳥類的雙翼,智慧好比人類的雙眼,道德則是我們的雙腳。道德如車輪,可以運送我們到解脫之門,而打開這扇大門的鑰匙就是──智慧。道德是精湛、專門和高尚生活的一部份,缺少道德修養,就無法使心靈的汙點獲得淨化。
佛教不是盲目崇拜的宗教,不以神話來滿足或應酬人類的情緒,佛教以自由和神聖的方式,來引導虔誠的信徒去了解和體驗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