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 第十章 佛教與修行

  第十章 佛教與修行

  信仰-信心與奉獻

  有正知才能導向正信,唯有正信才能獲得智慧。

  信仰應該是有神論的意識形態。但是,在佛教裏卻不存在「有神論」。有神論的信仰是導致心智閉塞的毒藥,有神論的信仰是不可知的。知識破壞了信仰,而信仰則破壞了它本身,因爲,這種信仰建立在不可知上面,導致對信仰無法産生信心。只有當對宗教有真正的理解時,才會生起信心。

  宗教信仰是無知和盲目的?法國的哲學家伏爾泰說:

  「信仰是去相信一些你理性裏認爲不真實的東西,如果你的理性承認了它,就無所謂盲目不盲目了。」

  信仰和信心完全不同。信心不是心靈那種不可知的接受(信仰),信心是一種可知的、確定的和期待的,是由每個人的理解和每個人的經驗證實。信心,好比是一個熟悉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學生,在課室內聆聽老師講解牛頓的萬有引力,他不會相信老師所教。相反的,他保留自己的判斷,一直到他自己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對佛教徒來說,信心來自理性、知識和經驗。當理性、知識和經驗獲得開展後,信心不再是盲從的信仰,信心變成一種心靈的動力。

  在《佛陀的教誨》一書中,作者 W.臘忽拉說:

  「問題在于沒有覺察到信念的産生──覺察到這世間的每一種思維。當你發現時,信念的問題就消失了。當我告訴你,我緊握住的手掌中藏有珍寶,信念的問題就産生了,因爲你並沒有親眼看見。如果,我一開始就讓你看到我掌中的珍寶,那麼信念的問題就不會産生。因此,佛教的經典中說:『相信那位曾經看見掌中珍寶(聖果)的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