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惡

  十惡:

  佛陀指示我們遠離十種惡行。這十種惡行紮根于貪、嗔、癡,它們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甚至來生。當我們了解「業力」這種學說時,就應當了解造成惡業的就是這十種惡行。

  我們的「身」行,能創造叁種惡行:

  一、殺害生命。

  二、偷盜。

  叁、邪淫(不正當的性行爲)。

  對治這叁種惡行,就是持守五戒中的前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殺生剝奪了一切衆生平等的生命,導致無法生起慈悲心。偷盜助長了貪欲。邪淫敗壞社會倫理關系。

  我們的「語」行,創造四種惡行:

  一、妄語。

  二、绮語。

  叁、惡口。

  四、兩舌。

  對治這四種惡行,必須持四種語戒:不妄語、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 妄語、绮語造成我們的真性晦黯,無法認清真實。惡口助長了嗔恚心。兩舌造成人 與人之間或社會風氣敗壞。

  我們的「意」行,創造叁種惡行:

  一、貪欲。

  二、嗔恚。

  叁、愚癡。

  這叁種惡行是一切惡行的根本。我們持守五戒,主要的就是要對治這叁種惡根。有效的壓抑「意」的種種惡行,也就是有效的壓抑了「身」與「語」的種種惡行。我們的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惡行爲我們帶來醜陋、病痛、和令人討厭的來世。邪見令我們生起不良的欲望、導致愚癡和沒有智慧,並受到病魔的糾纏和被人批評。

  一個人要永遠的實現善行和回避惡行。當一個人有意或無意間做了惡行,他應該清楚的知道他做了什麼,他應該馬上反省,對自己的惡行做出補救或忏悔,同時努力的使自己不再重蹈覆轍。一個人要獲得聖道的生活和自我解脫,唯一的辦法就是實現善行。

  爲贖罪而祈禱,是沒有意義的。當禱告過後,他又我行我素的從事惡行。什麼人能替你洗清罪孽?除了你自己,什麼人也辦不到,唯有通過自我的證悟。首先他必須了解自己所做的惡行,造成的傷害有多大,其次,他必須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做的是惡行,盡力的以自己的善行來補救,並從中學習,不再重犯。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以善行來克服和減輕惡行所造成的果報了。

  在佛教裏沒有所謂「永遠的罪人」,尤其是那些覺悟和精進于佛法的人。一個人如果被誤導,從而相信可以通過「神奇的力量」來消除「罪孽」,這是一種迷信。更糟糕的是,這種迷信不但無助于心靈的發展,同時還使道德淪喪。這種錯誤的信仰,給人帶來的傷害,遠遠超越他所害怕的「罪孽」帶給他的惡果。

✿ 继续阅读 ▪ 持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