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與十惡
幸與不幸的生活是受到善與不善業的影響。
十善:
善行將帶來善的功德(善業,Punna),一種高品質的、純淨和明晰的心識。一個人的心識,如果不善加控製,將受惡力的影響導致惡行,爲自己帶來煩惱。功德淨化我們的心識,抑製貪、嗔、癡等壞的心念。貪欲導致渴求和欲望永遠無法滿足,嗔恚導致憤怒和不滿,而愚癡是貪欲和嗔恚的根源,將惡行當作善行。這叁種惡根爲人類帶來不幸,抑製了人類向善、學佛和修持佛法的心。
功德有助于我們的生活,它將我們和善業,利益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同時提升了我們思維的境界。物質的財富會因爲盜竊、水災或火災而消失,功德的利益卻緊跟著我們,永遠也不會失去,因此,我們要不斷的累積功德。一個人能獲得幸福,主要就是功德的展現。
功德是大收獲。它的大門永遠打開,任何人都能輕易的透過個人的努力而獲得。一個擁有功德的人,如果他想做生意,將會碰很好的機會和朋友,如果他想求學,他將會晉身名校,如果他想修行,將會遇見有高深修養的導師,協助他開發心智。他的一切夢想,都會因爲功德的回向而實現。功德同時也幫助人往生善界,或提供正面的條件,協助他證悟涅槃。
功德,是各種不同善行的積累。這有如優良的土壤,造就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善行造就的功德,同樣可以回向給他人,如:僧人、修行者、父母、祖父母等。一個人的善行,將會造成許多不可思議和美妙的結果。
佛陀闡述了十種有助于我們獲得幸福和甯靜生活的善行,我們必須以我們的智慧,對他做全面的了解。這種善行是:
一、布施。
二、持戒。
叁、禅修(發展心靈的力量)。
四、恭敬(禮敬佛陀,尊重一切聖賢、師長)。
五、服務社群。
六、隨喜功德(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功德)。
七、回向功德與他人。
八、弘揚正法。
九、學習和聆聽佛法。
十、正直己見(矯正自己不正確的見解)。
實現十種善行,不僅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任何實現善行的人,都會獲得利益。發展心靈力量,能使人更容易的接近和實踐佛法。尊重賢德者,能穩定社會。服務社群,能提升他人的生活素質。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功德或將自己的功德回向給他人,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行爲。弘揚和學習佛法是一種自我的提升,同時也讓他人理解佛法的微妙。學習佛法的同時,也矯正了自己不正確的見解。
佛陀曾經這麼爲我們開示:
如果一個人做了善行,
他應該繼續不斷的做,
他應該喜歡于自己的善行,
善德的積累將帶來安樂。
《法句經》V.118
不要輕視小小的善行,
不要以爲它不會帶來善報。
一滴滴的水珠,能裝滿整個水瓶,
累積一點一滴的善,以將福德滿盈。
《法句經》V.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