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的品德:
純淨、自發、謙虛、樸素、無私、自律、耐心、慈悲、仁愛是僧人淳良的品德。他們遵守四種高尚的道德戒律:
一、基本的道德戒律(Patmoha Sila),製約于不道德、殘忍、傷害及自私的行爲等等。
二、製約于欲望的戒律(ndryasamara Sila)。
叁、淨化生活的戒律(Ajaparsuddh Sila)。
四、生活必需品的戒律(Paccayasannssta Sila)。
這四種戒律稱爲「清淨戒」(Sila suddh)。
當一個人剛剛加入僧團時,稱爲沙瑪內拉(Samanera),他需要持守十條「沙瑪內拉戒」。一直到他接受了「比庫戒」後,才真正的成爲一名比庫(僧人)。
比庫必須接受四種「比庫戒」,共二百二十七條,及一些附帶的條款。比庫戒的主要範圍在于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方面。身爲一名比庫必須嚴格的持守比庫戒,如果觸犯任何戒條,就會被視爲失敗者,同時被僧團剝奪某些權力。如果觸犯了其他的條例,就必須爲自己的過失負責,接受懲罰、做出彌補,同時忏悔于自己的過失。
出家爲僧,是個人對聖道生活的向往,不存在任何強製性或誓約。因此,僧人不受任何誓約的約束,僧人持守戒律是出于自願。當他想還俗時,他可以很自由的離開僧團,重新過著在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