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 第七章 人類的道德基礎

  第叁篇 佛教徒的生活

  第七章 人類的道德基礎

  生命的真正意義

  人類是進化樹的果實。人類有這種成果、更應該去了解他在自然界的地位和生命的意義。

  假如你希望了解什麼是生命的真正意義?你必須通過自己的體驗和從內觀的洞察力去發現。你必須親自去發現你自己生命的意義,以其他人做爲向導,只能爲你提供部份的必要條件。

  要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必須先了解人的本性和生命的真相,也必須接受宗教做爲向導,並學會如何使你的心甯靜、平和。當這些條件都具足時,答案就在你身邊。這有如因緣成熟時,雨水就會從天降落一樣。

  了解人類的本性:

  人類已經有足夠的智慧登陸月球了,可是仍然無法通過內觀的洞察力了解自己的本性,因此誤解了這世間的一切,而這一切見解都建立在誤解上,這種錯誤的見解使他自我膨脹,提高我見,做出一些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的事。

  人類應該摒除愚癡的無明,努力去了解自己的本性和發展覺悟。所有的偉人都和我們一樣從母胎出生,但是,他們根據自己的道路發展而成爲偉人。真性或覺悟不能像水一樣灌入我們的大腦裏。就算是佛陀,也跟普通人一樣,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去體悟真正的人性。

  一般人,只要他能從自己無明的夢幻中覺醒,都能證悟涅槃。一個人必須明白,他的今天是無數的思維和行動,不斷反覆作用的結果,不是現成的,而是經過不斷的變化而形成的,而且還在繼續變化中。人格也是通過自己的身、語、意的抉擇後而奠定的,因此,一個人的思維和行動是自己的決定。人類是進化樹的果實。人類有這種成果,更應該去了解他在自然界的地位和生命的意義。

  了解生命真正的目的:

  大多數人無法面對生命的真相,他們甯可沈迷于美夢或幻想,把虛幻當作事實。他們不願去了解生命的無常,而死卻是必然的事實。了解生命的無常,就能輕易的面對死亡。一般人對死亡有恐懼感,但是,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都無法阻止死亡的到來。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死亡,可以給人勇氣、安甯和了解生命的本質。

  在了解死亡的同時,我們也必須了解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並非按照我們的意願一帆風順的。我們經常受到很多問題的困擾。我們不需要害怕或逃避種種的問題和困擾,這一切同時爲我們帶來對生命的洞察力。大多數人在財富、權勢、地位中尋找幸福、這種物質文明的發展造成人類追求虛幻的幸福,同時也造成了安眠藥的銷量直線上升,精神病院病人的增加和自殺率不斷的上升。

  宗教的需求:

  要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必須鼓勵他追隨一種倫理道德的系統,讓他從邪惡變成善良,使他淨化自己的思想。這個系統就是──宗教。

  宗教是奮鬥者的表現,宗教是人類最偉大的力量,宗教引導人類逐漸的去了解自我。宗教可以化卑賤爲崇高、化自私爲慷慨、化傲慢爲謙虛、化揮霍爲節約、化貪婪爲布施、化殘暴爲善良、化主觀爲客觀。每一個宗教都希望能將人性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雖然無法盡善盡美。從早期的宗教可以看到,宗教是人類藝術和文化靈感的泉源。雖然很多宗教已經在人類曆史中被遺忘了,但是,每一個宗教對人類的曆史都曾經做出貢獻。基督教帶給西方文明,但是,在東方卻發揮不了影響力。東方從古至今都一直在受佛教的影響,甚至科學昌明的今日,佛教還是繼續發揮它的影響力。佛教並無一點與現代科學發生抵觸,不但如此,佛教還包容和超越了現代科學知識,沒有任何一種思想體系能做到或曾經做到。西方人征服宇宙是爲了物質的目的,而佛教及東方哲學,則努力與大自然協調,以尋求精神的解脫。

  宗教教導人類如何冷靜的使自己的心識獲得平靜。使我們獲得平靜的秘密就在于如何使煩惱消除。如何獲得滿足,對人類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追求物質的同時,帶來了更多的煩惱,物質並不能使人快樂。今天,生活在世的許多大富豪,同樣必須面對更多生理或心理問題所帶來的困擾,金錢,解決不了人類的問題。反而,一些貧窮的人,他們懂得如何滿足自己,他們生活得更快樂。著名作家瑞伊敏這麼說道:

  擁有太多的人,還在不停的追求,我只要求一點,不求多,擁有太多的人依然貧窮,擁有一點的我,卻很富裕,他們貧窮,我富裕,他們索求,我付出,他們缺乏,我有余,他們憔悴,我精猛。

  尋找生活的目的:

  生活的目的因人而異,畫家的生活目的,可能只是創作傳世作品,希望在他死後,仍然能永垂不朽。科學家的目的,可能是開發新的定律、公式或理論。政治家冀求成爲總統或總理。年輕的行政人員、向往成爲跨國公司的經理或總裁。但是,當你問及畫家、科學家、政治家或年輕的行政人員,爲什麼他們會有這種理想時,他們會毫無猶豫的回答你,他們是爲了使生活過得更美好更幸福。每個人都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經驗告訴我們,要達到這些理想是不容易的。

  生命的真相:

  當我們了解生命的真相(苦、無常和無我)時,我們還會像一般人那樣,追求欲望的滿足嗎?我們理解追求虛無的幸福就好像在水中撈月,對欲望的渴求、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當人們無法成功的累積財富、滿足于權力、地位和榮譽時,他們感到痛苦和憔悴,就算是那些「成功人士」也一樣要面對這些問題。他們害怕失去所擁有的一切,他們希望擁有更多的財富、更大的權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榮譽,他們的欲望永遠也無法得到滿足。這就是爲什麼了解生命的真相是非常重要的。

  宗教信仰,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宗教信仰讓人類看清楚感官的欲求和自我的執著。譬如佛教,它告訴我們「業力」控製了我們的命運。要獲得更大的快樂,就必須放棄短暫的快樂。如果一個人,今生過著善良和神聖的生活、享受著甯靜與幸福,就算他不相信有來生,可是這一切善的果報卻利益了自己和他人。擁有這些正面生活條件的人,能爲自己帶來幸福,勝于那些只想滿足自我和欲望的自私者。

  如果,一個人相信有來生,他會根據自己的業力而獲得重生。一個人如果擁有很多善行,他將往生于善界,他將擁有財富和成功,俊俏和充滿精力,健康和擁有良師益友。善行導致往生善界,惡行則往生惡界。當一個人了解「業力」後,停止惡行,努力于善行,最後所獲得的果報,不僅是利益今生,也利益了無數的來生。

  當一個人了解人類的本性後,就能生起正知。他深知人類不是沒有生命的石頭,他意識到必須自我發展潛能、增長智慧和慈悲心。他同時也理解到,身爲人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當有機會接觸佛法時,他完全明了生命是無常的,于是,他開始實踐佛法。他意識到實踐于佛法能斷除困擾他一生的無明和貪欲。

  當了解生命的真相後,他更加注意于他自己的身、語、意叁行,他知道透過善的身、語、意行,能夠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他清楚的了解到自我價值發展的道路──八聖道。實踐于八聖道,能協助一個人發展「戒」──將一個人的負面行爲轉化爲正面行爲,獲得精神與心靈的力量,淨化思想,發展心識,從而改變整個人生。實踐「定」──能夠獲得人生的真正經驗,了解宇宙、生命一切現象的真性。當「定」獲得全部的發展後,就會生起「慧」。當「慧」生起時,就會獲得善心、歡愉和慈悲。這時,他更加了解生命的所有組成部分和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動向了。

  當一個人獲得自我的發展後,就不再執著于生命及無盡的欲望,他把理想訂得更高,他以佛陀那純淨的人性境界爲榜樣,努力爭取證悟于涅槃。他發展了對叁寶的崇敬,以佛陀爲精神支柱。他棄除貪欲,開發智慧和慈悲心,完整的從輪回中獲得自我的解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