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聖道-中道
八聖道是不走極端的中道,是領導神聖的宗教生活的正道。
八聖道是佛陀教義中最傑出的真理,是指引生活的正道。八聖道也稱爲中道。佛陀教誨弟子們,正確的修行方法是避免兩個極端──縱欲和自我苦行。中道是正確的生活方式,不存在外在的影響,是一種以自我道德行爲作爲引導的一種修行方式。實踐于正道,不畏懼任何外在的力量或神、魔。根據八聖道修行是一種正確的修行方式,正當的行爲,是一種自我的要求,目的就在于淨化自己。
中道是一種有計劃的內心訓練和發展的過程,一個人可以透過對中道的實踐來訓練和發展自己的心靈,而不是通過膜拜或祈禱。佛陀說過,任何人只要根據佛法而生活,將獲得佛法的護持和指引。當一個人根據佛法生活,他也同樣的生活在和諧的世間法裏。
每一個佛教徒都被鼓勵以佛陀所宣教的八聖道過生活。依八聖道的生活方式,可以脫離今生或來世的憂苦和災難。他的心識也將獲得發展,因此而遠離邪惡,獲得道德修養方面的增長。
八聖道就好像一張地圖,指引遊人到正確的目的地。我們需要八聖道來指引我們邁向涅槃──人生的終極目標。要達到涅槃境界,就要修證八聖道。信徒們需要發展八聖道的叁種特性──戒(Sila)、定(Samàdhi)、慧(Pa¤¤a)。透過戒、定、慧叁學的發展,才能獲得心靈的全面發展。首先,必須持戒,使自己的行爲利益衆生,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用酒等麻醉品。當戒學獲得發展後,他已完全能控製自己的心識,這時,他開始發展定學,通過定學的發展,智慧自然生起。
逐步進展:透過那無盡的智慧,佛陀知道不是所有的衆生都有相同的根基來獲得心靈的發展。因此,他宣說了八聖道,指示了心靈修行的實際道路。他知道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這一生獲得圓滿的心靈發展,因此,他宣說了戒、定、慧叁學,讓衆生能在多世的生命中獲得精進。八聖道引導修行者進入絕對究竟和無苦的境界。
八聖道的生活:
戒Sila
正 語Sammàvàca
正 業Sammàkammanta
正 命Sammà-àjãva
定Samàdhi
正精進Sammàvàyàma
正 念Sammàsati
正 定Sammàsamàdhi
慧Pa¤¤a
正 見Sammàdiññhi
正思維Sammàsaïkappa
慧學:
什麼是正見?正見就是對四聖谛有所認識,或了解事物的真相。正見也指明了各種善業和不善業,及它們對人類身、語、意的影響。認識「業」以後,人們就懂得遠離邪惡和向善,締造美好的生活。當一個人擁有正見時,他了解人性的叁種本質:無常、苦和無我,也了解十二緣起法。當一個人發展了正見之後,覺悟于真性,斷除邪惡之根,因此而獲得解脫。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發展智慧,從智慧中獲得對自我、對生命和對一切現象的正見。
當一個人獲得正見後,他將進一步發展正思維,這就是擁有不動搖的心、正確的抱負和正確的思想。在精神境界放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培養通往涅槃的道德戒行。正思維就是棄除邪惡的思想和培養純正的思想。正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它影響了一個人思想的淨化或汙染。
正思維有叁重意義:
一、放棄私心,爲世間謀求幸福,利益他人。
二、發展慈心,以慈心對治邪惡和傷害。
叁、發展悲心,以大悲心對待一切衆生。
當一個人心靈之道獲得發展,在思想上,仁慈之心會日益增長、不再傷害、不自私、充滿了愛心和慈悲心。
正見和正思維是屬于慧學,它培養善與道德的真性。
戒學:
戒學分叁類:正語、正業、正命。
正語即尊重于真理及他人的福利。也就是不撒謊、不毀謗、不造謠、不奉承及不胡言亂語。我們經常忽略了語言的威力,因此不關注于語言。
但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受到語言的傷害,語言有時候比武器要來得厲害。有時候,因爲一句話改變了你的想法,或因此導致犯罪。要發展和諧的社會,就必須先控製不良語言和使用正面的語言,只說一些真實、平和、善良和有意義的話。佛陀說:「令人愉快的言語,像蜜糖一樣甜,真實的言語,像鮮花一樣芳香,不正確的言語卻像汙穢物。」
正業是戒學中的第二項。正業就是珍惜生命、珍惜財物和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業和五戒中的前叁戒息息相關,那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生命比一切都珍貴,大家都害怕被懲罰,珍惜生命畏懼于死亡。我們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也應該更愛惜其他衆生的生命,不要對其他衆生造成傷害。珍惜財物就是:那些不屬于我們的財物,不要據爲己有,比如:偷盜、欺騙或搶奪。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不要搞正常婚姻以外的性關系,要信任和愛護自己的配偶。通過正業,我們能締造一個更平穩和更適合人類居住的社會。
正命是戒學中的第叁項。正命指示了人類在這個社會中如何獲得生存的權力。正語和正業之道指導我們如何珍惜生命、財物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命卻指示了我們如何在不違反道德准則中生活。佛教徒應該遠離五種不道德的行業:人口買賣、武器買賣、肉類買賣、酒類和麻醉品買賣和毒品買賣。有些人說,他們從事這類的買賣是爲了 生活,所以他們並沒有犯錯。但是,這種說法並沒有說服力,如果他們沒有錯,那麼,小偷、殺人犯、歹徒、凶手、走私犯和騙子,也可以這麼說:他們從事這些不正當的行業並沒有錯,同樣是爲了生活。
有人認爲釣魚和狩獵是一種高尚的娛樂,屠宰動物是爲了食物,因此並不犯戒。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是因爲對佛法缺乏認識的緣故,這些都不是高尚的生活方式,任何生類都不應該對其他生類造成傷害。這些傷害都是一些沒有必要的傷害。對生命抱著錯誤的觀念,並非佛陀所教。
佛陀說:「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在不安定的日子裏活了一百歲,不如一個持戒和有禅定修養的人活一天。」《法句經》
甯可死得有道德和值得尊敬,也不要活得像一個邪惡和狡猾的人。
定學:
定學共有叁項:正精進、正念和正定。通過定學的鍛煉,可以淨化自身和獲得智慧,也能夠更有效的控製我們自己的心識,從而獲得智慧和善性,並爲我們打開了證悟和解脫的大門。
正精進,就是全面的發展,如:通過不懈努力、堅韌不拔的意志,學習和實踐佛法,而獲得各方面的進展,這就是正精進。正精進有四種屬性。
一、已生惡令滅。
二、未生惡令不生。
叁、已生善令增長。
四、未生善令生。
正精進于我們的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令我們的精神境界獲得充分的發展,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行法的無常性。
正精進和正念關系密切。身爲一個佛教徒,培養正念是必要的。佛陀說過,正念是唯一滅苦的途徑。正念(依所緣)有四種:
一、念于身(身念處,觀身不淨)。
二、念于受(受念處,觀受是苦)。
叁、念于心(心念處,觀心無常)。
四、念于法(法念處,觀法無我)。
正念體現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一切受、想、行、識都受到「念」的支配。因此,我們生活中,應該非常關注于「念」,使「念」清晰,培養正念。
正念影響了我們的身、受、心與法,及其它一切的有關行爲。因此,導致于我們向往「定」。正定導致我們無論在精神或肉體,都能獲得「專注」(心一境性)的能力,心識關注于一個目標,不受外在所有因素的影響。通過正確的途徑鍛煉正念,可獲得兩種利益。
一、在身心方面獲得平靜、舒適和歡愉。
二、提升心的洞察力,生起觀想事物本性的能力,進而引發智慧。
八聖道是佛陀教義中的精粹。是完整的心靈發展的原動力。是佛陀爲衆生找出的病源──苦,和診治的唯一方法。「苦」的根源就是欲念和貪,當消除欲念和貪後,就能輕易的進入無苦的涅槃,這就是八聖道的真正定義。當一位高明的醫生在爲病人診治嚴重的疾病時,他不單治療病人的肉體,也給病人做了精神的輔導。八聖道是滅苦的唯一途徑,同時也是對治輪回的良方,發展我們的心識和提升我們的本質,它指示了如何獲得心靈純淨和通往無苦境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