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究竟的真理

  究竟的真理

  究竟的真理,可以在佛陀的教義中發現。

  佛教承認兩種真理的存在──普遍性的真理和究竟的真理。究竟的真理不是理論性或推測性的,唯有透過觀禅的訓練才能獲得。

  佛陀的教義是這世間最究竟的真理。佛教不是一種天啓或有組織的宗教。他是人類首創以純粹科學探究終極存在的本質的例子。這種超時空的教義,是佛陀不經任何外在因素所發現的。這教義強而有力,足以面對任何挑戰,而不需要改變其基本原則來適應種種的變遷。許多宗教爲了適應現代社會,而被迫更改或放棄原有的教義,這是因爲他們的宗教缺乏固定的基礎和究竟的真理。在目前世界困難普遍存在 的情況下,佛教還是能夠照樣的保存佛陀原始的教義。

  佛陀不曾介紹過與道德或宗教無關的個人或世間修持。對佛陀來說,這些修持都是沒有價值的。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區別佛陀所說的佛法和一般人所說的佛法,以及利用佛陀名義的修持方法是些什麼?

  所有宗教的弘法,並非由創始人獨立完成的。有時候,弘法的任務也交由素質較高的弟子來執行。而宗教的創始人,也未曾製訂弘法章程或教育方案。但是後來的宗教領袖卻製定了種種方案來防止信徒的叛離。就算在今天,佛教在形式上也已經和早期不同了。經過了數世紀的傳播,緬甸、泰國、中國、西藏、斯裏蘭卡和日本的佛教,就已呈現不同。但是,這並沒有引起混亂,因爲佛陀所教誨的究竟是真理。這究竟的真理體現,可以根據不同的生活方式顯示出來。

  佛陀入滅後數百年,他的信徒們開始將他的教義組織起來,形成了宗教。他們摻雜了其它信仰,各種奇迹、神秘、占蔔、符咒、靈符、壇場、禱告和各種儀軌。這些未曾出現在原始佛陀的教義裏。當這些外來的宗教信仰被納入佛教體系中,很多人忽略了原始佛教中最重要的修持:自律、自製、道德的陶冶和心靈的發展。人們不再修持佛陀原來的教義,反而花費大部分的精力去向邪惡的神靈尋求庇護和追尋財富及運氣。漸漸的,他們對佛教失去了興趣,變成只是一昧追尋占蔔、魔法,或擺脫惡運、晦氣或病魔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宗教的修行與信仰,就局限于一般的、世俗的追求了。即使是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相信他們能夠通過外來的力量而擺脫他們種種的困擾。只要人們繼續追求這種信仰,他們就無法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智慧與學識,以及其它有關人類的優良本質。換句話說,人們開始利用佛教的名義, 濫用人類的智慧與學識去追求仰仗外力的信仰。他們也因此汙染了原本純淨的佛陀教義。

  我們可以在許多國家裏找到這些現代的宗教,這是因爲人類所居住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環境不同的關系。即使把佛教當作宗教,它也不是一開始就從天掉下來的,而是經過很長的曆史,和在誕生的過程中加以發展的。在它演化的過程中,人們開始抛開佛陀原始的教義,而創立了許多不同于佛陀教義的新宗派。其它的宗教也面對同樣的問題。

  我們不應該只觀察到那些挂著佛教名義的盲目信仰,就驟然給宗教下了一個不好的結論。要了解一個宗教的本質,必須研究和考據這個宗教創始者的原始教義。

  現在我們面對後期佛教所發展的各種不同的宗派和思想。我們有必要回到正確和究竟的佛法。不管人們信仰和實踐的是什麼樣的佛教,佛陀原始的教義完完整整的保存在經典裏。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兩大部派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