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是覺悟的教育 孝親超度報祖恩▪P2

  ..續本文上一頁念得好,你跟極樂世界通了,你要去極樂世界,別人拉你拉得住嗎?拉不住的。

  包括我們到時候要去世了,有時候有的佛教徒跟我說,哎呀,我這個死了之後怎麼辦,家裏面人都不信佛啊。我說你死了,還管他那些事情呢,對不對。死了你自由了嘛,身體留給他們,隨便他們怎麼折騰去,你走了。對不對。管那些東西呢,還想我死怎麼死,我後事你怎麼辦,你有沒有幫我念佛、助念,有沒有幫我吃素幹嘛,你活都決定不了,你還死了決定。就現在好好決定,把主意拿定了,對不對。自修自了自按排,對不對。(掌聲)就是這樣的。

  極樂世界想去,八頭牛拉不回來,這才行呢。別人打你個耳光子你就回來了,這你是修的什麼嗎?是不是。要這樣才行,管他家裏人相信不相信,管他家裏人幫不幫你,你自已修好了。主意打定了,生命當死的時候是不是獨來獨往?真的是獨來獨往。那現在大家一起過日子,也是珍惜這個緣份,過好日子。朋友的處好朋友,家裏面處好家庭關系,對不對。因爲這個緣份也是難得的嘛。能做一家人容易不容易?不容易的。所以既然做了一家人,我們要好好珍惜,對不對。

  但是自己了生脫死,要不要打定主意啊?這個要打定主意的。做一家人就是幾十年嘛,人生那個家到底是不是你的家?那就是個涼亭啊,客棧。你住賓館要不要去買點東西給它裝潢一下,你會不會?不會的吧。因爲第二天走了就走了,房卡一還就走了。沒有說這窗和這門去裝一下,沒有吧,一個也沒有吧。

  那我們是不是人生的過客?那家是不是涼亭?就是涼亭。所以要看明白了,你心情是不是很好。那你回去笑得就很自然,對不對。對他們就打內心裏慈悲,因爲珍惜緣份嘛,能做一家人不容易的。能做夫妻不容易,能做子孫不容易。這時候不是自私自利的。是一種智慧而産生的一種慈悲。生命境界提高了,一點也沒有減少對他們的愛。但是一點也不會障礙自己的解脫,對不對。我們學佛要不要這種境界?

  你看,彌勒菩薩雖然那麼說,有人罵老拙,老拙說他好,但是你看彌勒菩薩,誰請他去,他都滿別人願。因爲他只要走過的地,那個地就旱撈保收,大豐收。所以後來別人就知道了,到種地的時候都去請這位師父,師父啊,你能不能到我家地裏去走一走啊。好好好。這個張叁來請他也答應,李四請他也答應,結果怎麼樣,他既在張叁地裏走,又在李四地裏走,厲害不厲害。所以爲什麼我們尊他爲彌勒菩薩,他臨命終的時候自己寫了這一句話,怎麼說呢: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他臨終的時候寫了這四句話,放在那邊,然後往那一坐,坐在別人走廊裏就圓寂了。

  所以大家看到他圓寂留的這首偈頌,才知道他是真實的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宮降到人間的。那既然我們這是堪忍的世界,我們這個時代又是鬥爭的時代,人跟人鬥,碰到什麼就是鬥,現在是不是這樣?連我們學佛的碰到一起都要鬥一鬥,都要問:你是修什麼法門的?對不對。噢,然後,你是學密宗的,我們兩條路,我是淨土的。都已經鬥過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

  古代人有沒有這樣。古代沒有的,就這個時代這樣,佛陀授記了,我們是鬥爭堅固的時代,所以彌勒菩薩教我們學佛的人,修行的人應該怎麼樣面對,所以彌勒菩薩還有很著名的一句,怎麼種地,因爲別人都請他到地裏走,甚至有時候他也跳到水裏幫別人去插秧,然後他也一邊插秧,口誦一偈,就是修行結合生活當中:“手把青秧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退後原來是向前。”

  六根清淨重要不重要?六根清淨重很重要的。六根清淨方爲道,六根都不清淨你還怎麼修道。對不對。六根不清淨,佛就在十萬億佛土之外,離你遠著你。如果六根清淨了,阿彌陀佛就跟我們咫尺之間,所以靈隱寺有個叫“咫尺西天”,那《彌陀經》裏又寫十萬億佛土,那靈隱寺又寫“咫尺西天”,哪個對?兩個都對。你不覺悟就十萬億佛土,對不對。如果覺悟了就咫尺之間。我們再背一下好不好。手把青秧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退後原來是向前。彌勒菩薩慈悲吧,生活當中就告訴我們怎麼修行。

  我們遇到事情要不要退後一步,修行人就是要退後,不要跟別人搶,是不是。不好的境界更是要退後一步,就是碰到好的境界,也應當先讓別人。對不對。這樣就好了。所以我們平時在社會當中,不管怎麼樣的,我們的慈悲心不能消失掉。學佛的人慈悲心不能沒有掉,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著,娑婆世界修慈悲心方便不方便?很方便。首先你得忍辱,你自己不要發嗔心,對不對。如果一發嗔心,怎麼樣?是不是火燒功德林啊。火燒功德林,對不對。一貪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貪嗔心起,能燒功德林。對不對。

  所以佛說我們佛弟子,最有力的佛弟子什麼人?大家知道嗎?忍。忍辱者是第一有力者。最有力量的人不是把別人打倒,而是自己能夠按奈住,能夠忍住,對不對。所以我見面講第一個忍,第二講要修慈悲,彌勒菩薩除了會忍,教我們忍,彌勒菩薩又叫什麼?大慈彌勒,彌勒菩薩吃不吃衆生肉?不吃衆生肉。彌勒菩薩聖誕日哪天?大年初一啊。大年初一第一天,我們吃餃子那天就是他的生日啊。他跟我們衆生緣份好不好。大慈很重要,大慈彌勒,就是說衆生,讓衆生歡喜嘛。對不對。除了忍耐那些逆緣,還要給衆生結善緣,歡喜緣。所以這個很重要。

  

《佛教是覺悟的教育 孝親超度報祖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