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者與內觀》▪P6

  ..續本文上一頁

  我受持不飲酒或服用傷害身心的毒品。

  最後,這篇講義將以發問一個問題來作爲結束。這個問題是孫倫禅修法與其它方法的最大差別之處。

  這個問題時常會在修行內觀的禅修者自己心中生起。因爲,即使接受過孫倫禅修中心住持。訓戒法師親自指導的禅修者,都還要不斷的被提醒:按照孫倫禅修法,禅修時不可以動念頭去「思惟」。

  他們也許會這樣問這個問題:「爲什麼我在觀察強烈的呼吸和疼痛的感覺時,不應該起心動念去思惟呢?比如說,觀察疼痛的感覺時,我可以思惟,這個苦受就是我的色身苦、無常、無我這叁法印最佳的證明。然後,我可以繼續思惟:佛陀的確是不妄語者,他說體證了自身當中的苦,就能夠開啓涅槃的解脫之道。這些都是好的思惟,爲什麼我不應該作這樣的思惟呢?」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最好引用訓戒法師多年前所講的開示:《禅修者與內觀》當中的某些話。這些話在當時和現在都是一樣的真實。

  「禅修者所應具備的首要工具即是專注的心。因爲唯有專注的心才是淨化了的心。也唯有淨除了貪愛、瞋恨、昏沈、散亂和疑惑(五蓋)的心,才能好好的運作,用以內觀實相。因此,當觀察呼吸或疼痛的感覺時,禅修者不應該去想,否則上面所說的五蓋的種種念頭就會闖入。」

  「讓我們來做個練習,吸入呼出,巴利文稱之爲 Anapana (觀入出息)。這個修法可以用來修習禅定,也可以作爲內觀的修持。如果是內觀的修持方式就是,吸入呼出,把心專注在氣息接觸的那一點上,只是醒覺于這個接觸的感覺。不要數息、不用知道氣息的長短、也不管氣息的進出。以孫倫禅修法的修持方式而言,要盡可能強烈的呼吸。醒覺于氣息接觸的感覺,然後,以念注看緊、盯牢這種醒覺。不要在心中默念、標記它。當以念注守護著這種醒覺時,念頭就被鎖在外面而無法闖入。這樣就沒有機會形成各種觀念、想象和念頭了。」

  「我們的心這麼容易産生一些想象和念頭,那麼我們可能如實地去觀照這些過程嗎?答案是:以孫倫禅修的方式,獲得內觀直接的解脫知見是有可能做到的。」

  「禅修者習慣于考慮,也就是說,去思考他該做的任務,而不是去做它。概念、想象和念頭都是屬于我們爲自己所創造的事物,因此都屬于禅定的修法。唯有內觀的方法是觀察接觸的本來面目。這種念住醒覺的方式,是不用觀念和想象的。如此,便能在那些過程生起時,直接去觀照它們,而不受任何念頭的扭曲。」

  「念頭是很容易闖入心中的」。

  要緊跟著這些過程、念住于它們,唯一的辦法就是要非常努力地保持警覺。這也就是爲什麼孫倫禅師有句座右銘:「我們必須嚴密地念住于接觸的醒覺。」

  每位向往體證涅槃的禅修者,都應該將這句話牢記在心。

  願一切衆生快樂。

  問與答

  一 問:爲什麼當我們開始強烈的呼吸時,前幾分鍾會感覺非常的累,然後當我們 呼吸較久之後,不再感覺累?

  答:當我們呼吸不平衡時,我們就會感覺累,通常是呼氣比吸氣強。因此,應 該要增強吸氣。一旦我們呼吸達到平衡,一旦我們呼吸變得有節奏,我們就不再感 覺累。而且,事實上,我們能夠強烈地呼吸一段長時間。

  二 問:爲什麼我們要在吸氣時停止呼吸?

  答:我們這樣才能夠凝聚力量來抓牢這些感覺,假使我們在呼氣時停止呼吸, 我們容易松懈,這對念住並不好。

  叁 問:當我們以某種坐姿禅坐時,我們感受到強烈的感覺,像是緊繃的感覺。我 們是否要坐到這些感覺消失,這樣的感覺會持續多久?

  答:是的,我們應該讓所有的感覺自己消失。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只需要較短的時間,有些人可能要好幾個小時。任何感覺的生起都是自然的,我們不應該害怕,但是應該保持念住並且要忍耐。我們應該坐著不動,應該保持念住于感覺,直到它們完全消失。

  四 問:有時最顯著的感覺減輕之後,只殘留一些麻痹的感覺,比如說在腳上,我們應該繼續觀照到這個感覺也消失嗎?

  答:是的,你應該繼續觀照,直到所有感覺都消失,你也許需要長坐一段時間,讓所有感覺消失,但是這是必要的。當然,如果你能夠建立嚴密和強烈的念住,就不用花很長的時間,專注是很重要的。

  五 問:但是,假使我們沒有這麼長的時間禅坐,我們能否在這個痲痹的感覺整個消失之前停止?

  答:可以的,雖然這並不好。你的身體可能感到粗重,而且你的心沒有完全地淨化。假使你沒有足夠的時間,不需要呼吸太久才開始觀受,你的感覺可能因此不會太顯著,而且你可能無法長坐到所有感覺都消失。這樣你便不是真正在做你所應該做的,而且這可能會使你生起對修習或對你自己不滿意的感受。

  六 問:我發現到,我只要將腿伸直,便能讓感覺消失。那麼,爲什麼我必須坐到感覺完全消逝呢?

  答:禅修的精髓就是要掌握感覺,並且克服它們。我們當然能夠僅僅以移動雙腿、雙臂或身體的方式,就能夠讓我們的感覺消失。但是,這麼做,我們就不是在掌握我們的感覺,我們試著在逃避它們。這樣做,我們還是要去面對新的感覺。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是無法逃避任何感覺的;我們無法逃避身體本質上的苦,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去面對它,以內觀來戰勝它,而獲得解脫。

  七 問:念住所指的是什麼?它是否是,例如說,冥想我們身上生起感覺的原因呢?

  答:當然不是。念住是要生起機警的醒覺,並嚴密地把持這種醒覺,而不存有任何概念,也不動任何念頭。

  八 問:禅定的修法和內觀的修法有何不同?

  答:禅定的修法所專注的所緣是觀念和想象;而內觀的修法主要是專注在身體的感覺。禅定是讓心變得更有力量;而內觀是使心淨化,能夠獲得洞悉實相的智慧。一個修習禅定成就的人,舉例來說,他將變得很有說服力,每個人都受他影響,但是通常稍後會對他生起其它的反應;而修習內觀成就的人就不同了,他是如此清楚地充滿洞悉實相的智慧,別人都會信服他,並且以後也不會有所置疑。

  九 問:一個人是否可能在修內觀,但卻修成了禅定?

  答:禅定以專注作爲它主要的支柱,而內觀卻是使用專注和感覺這兩只腳。一個人練習專注時,不必用到內觀來獲取定力。但是,修習內觀時,卻是要用到某種程度的專注,以便獲得剎那至剎那之間的剎那定(剎那至剎那間皆保持念住),並用這剎那定專注于感覺上,只要你這樣修,就不會走入純粹的專注。但是,如果你只依靠專注這只腳,就會走入禅定的道路上,你可能會看到色彩、影像等等,而走入叉路,變成了修禅定。問題是,那些走入禅定領域的人,會以爲他們已經成就了什麼。然而,事實上,他們的經驗卻是趨向于變成真實解脫道上的障礙。對一個在禅定方面修得很好的人而言,是難以在內觀的道路上進步的。幫助他唯一的辦法就是,教他同時依靠念住這只腳。

  十 問:假使感覺強到難以忍受,我們應該怎麼辦?

  答:忍耐、堅毅 ─ 這些特質讓我們勇于面對感覺,無論它們怎麼強烈,我們都能忍受並克服它們。念住于感覺,感覺即會消逝,即使是最強烈的感覺亦是如此。克服愈強烈的感覺,結果,心就會愈淨化。

  十一問:假使我們只對身體的感覺維持穩定的注意力;亦即,假使我們只醒覺于感覺而心毫不涉入成爲所緣的話,我們的心如何受益?

  答:這不是心涉不涉入的問題,而是心發揮什麼功能的問題。心經由「醒覺」的運作而持續發揮其功能。但是,心思惟的功能不應涉入,不可以對感覺産生任何思惟。假使我們對任何感覺都能保持念住;當感覺消逝時,心將變得清淨而穩定,並且生起了慈悲與平靜。此外,感覺並不只是身體的感覺,同時還有心受 ─ 心的感覺。但是,這些最好留到較後來的階段再處理。

  

  

《《禅修者與內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行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