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修者与内观》▪P6

  ..续本文上一页

  我受持不饮酒或服用伤害身心的毒品。

  最后,这篇讲义将以发问一个问题来作为结束。这个问题是孙伦禅修法与其它方法的最大差别之处。

  这个问题时常会在修行内观的禅修者自己心中生起。因为,即使接受过孙伦禅修中心住持。训戒法师亲自指导的禅修者,都还要不断的被提醒:按照孙伦禅修法,禅修时不可以动念头去「思惟」。

  他们也许会这样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在观察强烈的呼吸和疼痛的感觉时,不应该起心动念去思惟呢?比如说,观察疼痛的感觉时,我可以思惟,这个苦受就是我的色身苦、无常、无我这三法印最佳的证明。然后,我可以继续思惟:佛陀的确是不妄语者,他说体证了自身当中的苦,就能够开启涅槃的解脱之道。这些都是好的思惟,为什么我不应该作这样的思惟呢?」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最好引用训戒法师多年前所讲的开示:《禅修者与内观》当中的某些话。这些话在当时和现在都是一样的真实。

  「禅修者所应具备的首要工具即是专注的心。因为唯有专注的心才是净化了的心。也唯有净除了贪爱、瞋恨、昏沈、散乱和疑惑(五盖)的心,才能好好的运作,用以内观实相。因此,当观察呼吸或疼痛的感觉时,禅修者不应该去想,否则上面所说的五盖的种种念头就会闯入。」

  「让我们来做个练习,吸入呼出,巴利文称之为 Anapana (观入出息)。这个修法可以用来修习禅定,也可以作为内观的修持。如果是内观的修持方式就是,吸入呼出,把心专注在气息接触的那一点上,只是醒觉于这个接触的感觉。不要数息、不用知道气息的长短、也不管气息的进出。以孙伦禅修法的修持方式而言,要尽可能强烈的呼吸。醒觉于气息接触的感觉,然后,以念注看紧、盯牢这种醒觉。不要在心中默念、标记它。当以念注守护着这种醒觉时,念头就被锁在外面而无法闯入。这样就没有机会形成各种观念、想象和念头了。」

  「我们的心这么容易产生一些想象和念头,那么我们可能如实地去观照这些过程吗?答案是:以孙伦禅修的方式,获得内观直接的解脱知见是有可能做到的。」

  「禅修者习惯于考虑,也就是说,去思考他该做的任务,而不是去做它。概念、想象和念头都是属于我们为自己所创造的事物,因此都属于禅定的修法。唯有内观的方法是观察接触的本来面目。这种念住醒觉的方式,是不用观念和想象的。如此,便能在那些过程生起时,直接去观照它们,而不受任何念头的扭曲。」

  「念头是很容易闯入心中的」。

  要紧跟着这些过程、念住于它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非常努力地保持警觉。这也就是为什么孙伦禅师有句座右铭:「我们必须严密地念住于接触的醒觉。」

  每位向往体证涅槃的禅修者,都应该将这句话牢记在心。

  愿一切众生快乐。

  问与答

  一 问:为什么当我们开始强烈的呼吸时,前几分钟会感觉非常的累,然后当我们 呼吸较久之后,不再感觉累?

  答:当我们呼吸不平衡时,我们就会感觉累,通常是呼气比吸气强。因此,应 该要增强吸气。一旦我们呼吸达到平衡,一旦我们呼吸变得有节奏,我们就不再感 觉累。而且,事实上,我们能够强烈地呼吸一段长时间。

  二 问:为什么我们要在吸气时停止呼吸?

  答:我们这样才能够凝聚力量来抓牢这些感觉,假使我们在呼气时停止呼吸, 我们容易松懈,这对念住并不好。

  三 问:当我们以某种坐姿禅坐时,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感觉,像是紧绷的感觉。我 们是否要坐到这些感觉消失,这样的感觉会持续多久?

  答:是的,我们应该让所有的感觉自己消失。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只需要较短的时间,有些人可能要好几个小时。任何感觉的生起都是自然的,我们不应该害怕,但是应该保持念住并且要忍耐。我们应该坐着不动,应该保持念住于感觉,直到它们完全消失。

  四 问:有时最显著的感觉减轻之后,只残留一些麻痹的感觉,比如说在脚上,我们应该继续观照到这个感觉也消失吗?

  答:是的,你应该继续观照,直到所有感觉都消失,你也许需要长坐一段时间,让所有感觉消失,但是这是必要的。当然,如果你能够建立严密和强烈的念住,就不用花很长的时间,专注是很重要的。

  五 问:但是,假使我们没有这么长的时间禅坐,我们能否在这个痲痹的感觉整个消失之前停止?

  答:可以的,虽然这并不好。你的身体可能感到粗重,而且你的心没有完全地净化。假使你没有足够的时间,不需要呼吸太久才开始观受,你的感觉可能因此不会太显著,而且你可能无法长坐到所有感觉都消失。这样你便不是真正在做你所应该做的,而且这可能会使你生起对修习或对你自己不满意的感受。

  六 问:我发现到,我只要将腿伸直,便能让感觉消失。那么,为什么我必须坐到感觉完全消逝呢?

  答:禅修的精髓就是要掌握感觉,并且克服它们。我们当然能够仅仅以移动双腿、双臂或身体的方式,就能够让我们的感觉消失。但是,这么做,我们就不是在掌握我们的感觉,我们试着在逃避它们。这样做,我们还是要去面对新的感觉。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是无法逃避任何感觉的;我们无法逃避身体本质上的苦,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去面对它,以内观来战胜它,而获得解脱。

  七 问:念住所指的是什么?它是否是,例如说,冥想我们身上生起感觉的原因呢?

  答:当然不是。念住是要生起机警的醒觉,并严密地把持这种醒觉,而不存有任何概念,也不动任何念头。

  八 问:禅定的修法和内观的修法有何不同?

  答:禅定的修法所专注的所缘是观念和想象;而内观的修法主要是专注在身体的感觉。禅定是让心变得更有力量;而内观是使心净化,能够获得洞悉实相的智慧。一个修习禅定成就的人,举例来说,他将变得很有说服力,每个人都受他影响,但是通常稍后会对他生起其它的反应;而修习内观成就的人就不同了,他是如此清楚地充满洞悉实相的智慧,别人都会信服他,并且以后也不会有所置疑。

  九 问:一个人是否可能在修内观,但却修成了禅定?

  答:禅定以专注作为它主要的支柱,而内观却是使用专注和感觉这两只脚。一个人练习专注时,不必用到内观来获取定力。但是,修习内观时,却是要用到某种程度的专注,以便获得剎那至剎那之间的剎那定(剎那至剎那间皆保持念住),并用这剎那定专注于感觉上,只要你这样修,就不会走入纯粹的专注。但是,如果你只依靠专注这只脚,就会走入禅定的道路上,你可能会看到色彩、影像等等,而走入叉路,变成了修禅定。问题是,那些走入禅定领域的人,会以为他们已经成就了什么。然而,事实上,他们的经验却是趋向于变成真实解脱道上的障碍。对一个在禅定方面修得很好的人而言,是难以在内观的道路上进步的。帮助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教他同时依靠念住这只脚。

  十 问:假使感觉强到难以忍受,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忍耐、坚毅 ─ 这些特质让我们勇于面对感觉,无论它们怎么强烈,我们都能忍受并克服它们。念住于感觉,感觉即会消逝,即使是最强烈的感觉亦是如此。克服愈强烈的感觉,结果,心就会愈净化。

  十一问:假使我们只对身体的感觉维持稳定的注意力;亦即,假使我们只醒觉于感觉而心毫不涉入成为所缘的话,我们的心如何受益?

  答:这不是心涉不涉入的问题,而是心发挥什么功能的问题。心经由「醒觉」的运作而持续发挥其功能。但是,心思惟的功能不应涉入,不可以对感觉产生任何思惟。假使我们对任何感觉都能保持念住;当感觉消逝时,心将变得清净而稳定,并且生起了慈悲与平静。此外,感觉并不只是身体的感觉,同时还有心受 ─ 心的感觉。但是,这些最好留到较后来的阶段再处理。

  

  

《《禅修者与内观》》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行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