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P2

  ..續本文上一頁善、明因識果,在這個基礎上還要發菩薩心、修菩薩行,趣入佛果,故《十善業道經》是一部奉行人生佛教的寶典。

  (四)人乘到佛乘的四個過程

  太虛大師提出的人生佛教,與中國現實密切相應,符合佛陀的本懷,有四個過程:

  1.人生改善。就是要把人生走向善的道路,首先把人做好。

  2.後世增勝。就是在下一輩子仍然能夠保持人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有繼續向上的增上緣。

  3.生死解脫。要明了“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徹底了解人生、宇宙的實相,就要發起出離心,求生死解脫。具體就需要嚴持戒律,修清淨行,少欲知足,淡泊甯靜,達到去除貪瞋癡,這是很關鍵的,要想成佛,必須要經過這一關。

  4.法界圓明。通過學菩薩,就能得到佛果。佛果就是法界圓明,法界就是恢複法性,圓明就是大圓鏡智、智慧光明,圓滿遍照,才能成佛。

  人生改善、後世增勝、生死解脫、法界圓明,就是從做人開始,到學解脫行、菩薩大士行,一直到成佛,都是挂起鈎的,一步步聯系起來的。這也就是人乘趣向佛乘的基本過程。

  叁、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

  1947年3月17日,太虛大師因病在上海玉佛寺圓寂,在圓寂前4天派人把趙樸初居士找到身邊,把新編好的《人生佛教》送給他並說:“這本書,經過多年編輯,現在才成功,我把它交給你,希望你好好學習,好好弘揚。我不久以後要離開上海,到無錫、常州去。”什麼叫無錫、常州?無常。趙樸老知道這是太虛大師的遺囑,授意他繼承發揚大師提出的人生佛教。

  以上這件事情,是趙樸老本人親自向我講的。那是在1988年,我請趙樸老進川協助落實寶頂山聖壽寺的宗教政策時,全程陪同了他好幾天。在這期間,他親自給我講的。

  趙樸老當時還告訴我,由于他長期做紅十字會工作,從事慈善事業,在抗戰時期作了很多工作,把淪陷區的許多青年送到新四軍、八路軍中去,所以與周恩來交誼甚笃。解放以後,可以說趙樸老對佛教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後來他在1983年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來:今後中國佛教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就是人間佛教。中國的人間佛教思想,就是這樣來的。

  四、人間佛教的具體內容

  人間佛教就是人生佛教,是繼承人生佛教而來的,其核心思想是:立足于人生,趣向于佛陀。結合新的曆史時代又有具體內容:一個思想、叁個傳統、五個建設。這是趙樸老爲發展佛教,繼承太虛大師的遺志而闡揚出來的思想體系。

  一個思想。就是佛法根據時代背景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能違反時代,要與時俱進。

  叁個優良傳統。第一個傳統,農禅結合。就是要求僧人不要像過去舊社會那樣靠募緣、做功德、趕經忏來生活。要自力更生,要恢複老祖宗的家風,一方面種田,一方面參禅念佛。唐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是我們老祖宗的家風,要恢複,要勞動生産。發揚農禅結合的優良傳統,一方面是傳統,另一方面結合時代做到自食其力。

  第二個傳統,學術研究。就是要研究佛法真理。佛法不是迷信的,不是神秘的,曆代的各宗派祖師,既有品德又有學問,他們精通諸子百家,而且以佛法來攝持,發揚的是佛法真理。這個真理就在叁藏十二部藏經裏面體現,講的是因緣生法、無我法,不是講鬼神、迷信的那一套。把佛法真理擺出來,才能說服人,讓人信服。祖師們研究發揚佛法真理,這是一個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和發揚。

  第叁個傳統,增進國際友誼。佛法傳播文化,保衛和平,促進友誼,這是個優良傳統。中國曆史上的法顯法師、玄奘法師、鑒真法師都是以佛法傳播國際友誼的使者。法顯法師到斯裏蘭卡,玄奘法師到印度,也到了斯裏蘭卡,鑒真法師東渡日本,都是傳播佛教文化、促進國際友誼,同時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這個優良傳統,現在應該發揚。

  五個建設是佛教最基本的內部建設,有:信仰建設、道風建設、人才建設、教製建設、組織建設。要發揮佛教的優良傳統,把佛法傳播在世間,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五個建設是基本的。內部沒有這五個建設,其他無從談起,這五個建設之間互相又是連帶的。

  信仰建設是首要。信仰都沒有,學什麼佛?少數僧人信仰喪失,道風松弛,人心渙散,這一條就是針對這種毛病講的。現在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也影響到了僧團內部,有些僧人開公司、借法物流通賺錢、純粹搞旅遊等等,這樣就把護持弘揚佛法的本行丟失了,信仰喪失了。所以內部建設中,信仰建設是首要。

  道風建設也很重要。道風建設以戒爲主,早晚要上殿過堂、參禅念佛,如律如儀地行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這也是展現佛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

  人才建設是關鍵。恢複和建設一個道場,哪怕規劃再宏偉、目標再遠大,沒有人才都無法實現。人才又分爲一般人才和專業人才。一般人才是管理寺廟的,需要具備管理上的基本知識;專業人才是在佛學院深造過,系統地進行過佛法的修學,專門宣傳、弘揚佛法的。1992年,趙樸老在上海主持召開“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當時明旸法師、妙湛法師還健在,我們幾個是主席團的主席。趙樸老在這個會上大聲疾呼:當前佛教最嚴峻的問題,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叁還是培養人才!所以人才建設很重要,培養有信仰有道風的合格人才作爲佛教的接班人,非常重要。

  教製建設是基礎。僧人的集體生活要恢複,僧人的財産歸集體所有,不能私人揣進腰包,借佛斂財。在佛教內部建設一個健康有序的高效運行機製是當前非常迫切的任務。

  組織建設也是基礎。何爲組織?就是團體、社團。一個廟,從整體來講是一個大組織,廟裏面的各個部門、團隊則是小組織。不管是大組織還是小組織,都要搞好,用現代社會比較時髦的話來講,就是建設各種高效優質的團隊。

  五、結語

  太虛大師生前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後,不遺余力地四處宣講弘揚,他親自跟我說過好幾次:中國佛教,若不實現人生佛教、菩薩學處,沒有出路。如果說“完人、超人、超超人”的叁級做人觀是人生佛教的核心指導思想,那麼“菩薩學處”就是一個良好的組織形式,即“組織出家菩薩和在家菩薩一起成爲一個現代的僧團”。而趙樸老在新的曆史時代闡揚出來的人間佛教的內容——“一個思想、叁個傳統、五個建設”,便是落實人生佛教的具體方案。

  (作者爲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

  本文載于《中國宗教》2008年捌·玖期

  

  

《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